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界& 戒

  • Update:2015-04-17
  • 王选政
  • 来源: 2015年第1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王选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汽车摩托车设计联盟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交通工具设计教育联盟(CADEA)召集人。曾参与多项汽车课题研究。文章为本刊编辑部根据王选政演讲录音及PPT 整理而成。

  

我自己从事的是汽车设计领域,包括汽车设计的教育,以及一些产学合作项目。我先展示一张图片(图1),这是英国高性能的跑车品牌迈凯伦,它有着一支历史悠久的F1 车队。图2 是称为F1 世界车神的塞纳,他曾代表迈凯伦车队拿过三次世界冠军。
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迈凯伦就是一个高性能跑车品牌。我曾经在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对学生们进行过调研,三十几个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认同这一观点。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接下来的这组图片是我从迈凯伦官网上直接截取的。(图3)我想说的是,迈凯伦卖的虽然是跑车,但实质上这家公司从五六年前就已经开始变成了一家数据公司,它在数据方面的盈利已经占到其每年盈利的30%,在它的未来规划当中,数据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重会越来越多。而这种转换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的。
按照传统的认识,塞纳应该是迈凯伦非常杰出的代言人。他具有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性格,就像迈凯伦有非常强烈的品牌性格一样。同时,他也有着特别成熟的、近乎于完美的赛车技巧。同样,迈凯伦这个品牌也具备着精良的汽车制造特性。但是,当听完前面对于迈凯伦现在的公司业务的分析之后,我们觉得塞纳还是完美的迈凯伦的代言人吗?起码在我看来,可能还有更合适的人,比如乔布斯先生。一些人认为,苹果公司的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简约的设计风格、设计造型。但我觉得这并不是苹果产品真正成功的原因,它真正吸引我们每个人使用的原因是它的用户体验非常好。继续再看,可能马云更适合代言迈凯伦未来的趋势。
于是,我用了三个词来概括他们三个人所代表的不同时代趋势。塞纳象征着八九十年代英国制造业非常繁荣时期的专业制造者(Maker),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制造者,我们从小开始就不断制造很多东西,只是程度上会有专业和业余的区分。对于乔布斯,我们的评价是创新者(Innovator),但是这个创新者只是停留在今天当下。如果看得更远一点,我们需要的是创造者(Creator),是能够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东西糅和起来的人物。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他们三位致以非常崇高的敬意。
再提炼一下,我觉得这三位分别代表了三次产业革命。他们应该是这三次产业革命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人、作为设计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积极参与这个社会的某些活动,并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个人对三次产业革命的理解。通常,提到产业革命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蒸汽机时代,会想到电气时代。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对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间界定应该是从蒸汽机时代直到个人电脑诞生之前这段长达二百余年的时间。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当中,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制造展开的。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标志,在电脑诞生之前,所有的图纸是没有数据化的,那是一个无数据化的时代。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界定是从个人电脑开始,一直到今天的移动网络大范围普及,这个区间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终端网络实质上是大型的局域网,信息的交换是所谓的全球协作,但并不是即时的,会有很多限制。在这个时代,存储完全依靠于硬件,但比第一次产业革命有所跨越。
对于第三次产业革命有不同的界定,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定义。首先,在今天,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了标配。其次是自生产技术的发展,也就是3D 打印,未来加上时间轴以后甚至可以进行4D 打印。这可以把你的家庭变成一个小型的生产终端。再次,再结合云计算。当这三个技术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第三次产品革命的开端。我概括一下:第一次产业革命强调的是生产,第二次产业革命强调的是设计,那么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特征又是什么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三次产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成是技术限制与个人创造、社会创造之间的博弈关系。这里的技术是指一种广义的技术,包含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也包含了需要实现个人创造时必备的技术支撑手段。在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非常明显地看到一个递进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制约在逐渐被忽视掉。例如,摄影术诞生的时候,是非常昂贵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活动。经历了大约一百多年的发展,才在日本人的手里变成了“傻瓜相机”。在这之后,又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数码化。到了今天,我们每个人使用的移动终端上面的摄影晶片单元已经非常小,这正是技术与创造博弈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下面列出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技术门槛。这并不是技术行业的制造门槛,而是我们每个人成为设计师的技术门槛。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门槛是不需要再经过任何培训的,它只是可以让你很快地借助这样一些手段、设备和技术,把你的想法、创意迅速地呈现出来。在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技术门槛是逐渐消失的,甚至于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第二个词叫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加速度;二是成本控制的加速度。两者都是在三次产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还是举摄影术为例,从它的诞生,到介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走了一百年的历史。但是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前者五分之一的时间。从数码相机再变成今天随处可见的摄影单元,它用的时间更短。这种加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也就是说,从当下开始起,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卷入这种滚滚的洪流当中,你没有办法停下来。与此同时,成本的控制也存在加速度,跟时间的加速度是呈反比的。比如人们身边的影像设备便正在迅速变得非常廉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考虑设计师的边界应该是什么,也就是标题当中的第一个“界”。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背景下,设计将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活动,它应该成为了一种社会创造。如今,我们每个人接触的产品都是一个终端。在可以看得到的未来,你手里用的产品将不再只是一个终端,它将变成一个阶段。只是这个阶段会成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的终端。在未来,它会再进入这个社会循环当中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问号定义成为“社会事务参与者”。当然,这种描述不一定准确。我只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技术背景下,设计师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图4 这个案例是几年前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和奥迪公司合作的一个课题。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按照的是很专业的方法,从设计研究开发,研究材料、趋势,研究技术审美等方面的问题。但我想要说的并不只是我们的做法。因为我们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站在奥迪的角度,也就是说是非常专业化的生产制造机构的角度来完成这个课题的。当然,这个课题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下面是另外一个案例(图5、6),是我们跟现代汽车正在进行中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就不再是让设计师站在汽车制造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了,而是把设计师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成为社会事务的参与者。传统型的设计师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设计师设计,通过企业投向市场。而在这个课题当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平台,现代汽车仍将作为生产的主体。但与此同时,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进行自我设计,这个设计则是基于这个平台的一些架构来实现。这个课题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所谓的第三方设计师。这个第三方设计师将为用户和现代汽车同时提供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样就构成了新的设计模式,或者说是新的消费平台。在我们看来,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设计项目,而更多的是以设计项目为起点,将设计师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结构当中。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背景下,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话最近经常被提起:“你的团队当中有设计师吗?”这句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的。但反过来,按照前面的逻辑关系来看,如果我们的用户就是设计师,或者说我们用到的产品终端只是一个过程的时候,请问你的团队中真的需要设计师吗?
 
标题中后面一个字跟前面谈的“界”字同音——“戒”。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呢?前面给大家描述的一直是在告诉大家,在未来你们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可以做任何事情。但问题又出现了,无限制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考虑设计伦理的问题?所以我提出了“戒”这个概念。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通讯工具。从摔不坏的手机开始,到未来的可穿戴化设备,这样的发展趋势真的是通信工具发展的必然轨迹吗?据我了解,美国和英国的高校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植入式移动通讯终端,新生儿出生之后就开始植入,之后会伴随年龄的生长而长成移动终端。但是,谁又能来决定什么时候启动体内的这个功能呢?这其实是很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被植入者自身,而是会关系到以这个植入者为中心的整个社交圈,他工作、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因为似乎太偏向于技术化了,但是,反过来想,如果设计师不考虑,谁会考虑呢?这又回到了前面所讲的设计师的角色定位上——社会事务的参与者。
当然,也许大家觉得这有一点夸张、有一点科幻。那我再举一个正在发生的例子——谷歌眼镜。当有一个人戴着谷歌眼镜面对你的时候,你希不希望被它随意地读取个人信息呢?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应该由设计师考虑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戒”的话题,也就是对设计伦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