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751 与中国当代设计十年

  • Update:2016-10-20
  • 张军元,严明丹
  • 来源: 2016年第9期
内容摘要
751 与中国当代设计的情缘到今年恰好是十周年,与北京国际设计周也合作了六七个年头。751 扮演着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与设计周的合作更像设计能量的爆发,是每年一次的设计行业内部交流与融合,中国和全球设计力量在这里发生时空交汇的超级聚合。751 希望,通过751 国际设计节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聚集优秀的设计师,搭建一个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设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时尚设计行业的成长和革新。

  

缘起
751 园区的正中间,有一栋并不起眼的灰色六层楼。每年九月的晚上,这栋楼六楼的灯都会亮到很晚,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灯光中忙碌穿梭,因为每年九月底北京国际设计周都会如期而至,而他们的忙碌与付出,基本决定了当年751 设计节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北京国际设计周与这个中国“一五”时期的老厂子有着怎样的渊源?751 与中国当代设计的邂逅究竟是否偶然?
对以上问题的追寻求解需要回到2009 年10 月底,在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上,“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设计周”第一次在中国、在北京被提出,让人感觉些许似是而非的犹豫和不确定性——“2009 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周被当作一个附属,在活动名称中出现。对于2009 年的“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到底有多少人记住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另行探究。当时中央美术学院承办了部分活动,其中“设计3.0 :现在进行时”的展览和相关活动急需一个有意义的场地。在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先生的引荐下,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的诸迪院长找到751,于是,这个展览活动落地751。它讨论的主题是融合互动的数字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009 年,VR、3D 打印以及智能硬件还没有盛行,而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展览的主题对于今天的设计来说依旧有意义。这便是751 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第一次结缘。
如果说2009 年的邂逅是必然中的偶然,2011 年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正式合作便是偶然中的必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2011 年才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元年。如果说2009 年的世界设计大会是一次决定性的启蒙和尝试,那么2011 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基本让一个城市的“设计周”呈现出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作为国际性展览会所应有的面貌。六年前,孙群先生带着一句中文都不会讲的创意总监Aric Chen参会和我们讨论展览的形式,而那时我们也并不确定正式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对于北京和北京市民以及整个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有两点特别明确:第一,设计周与751 绝对契合;第二,作为一个以时尚设计为核心主题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对于北京的设计周,751 义不容辞——我们愿意借此机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推动设计行业的成长,打造一个真正的行业服务平台。正式合作第一年,751 作为中国北京的设计主场,迎来了来自荷兰DutchDFA 的荷兰馆展览,还有伦敦作为主宾城市的系列展览活动,以及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的精彩展览。各种有趣的装置和布展搭建的设施从这些旧厂房和建筑群中慢慢生长出来的时候,策展人Aric 和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2011 年,虽然有2009 年的机缘尝试,但这一年的完全投入和从0 到1,我们第一次正式地将这个国际性设计盛会落地到了北京,让751 和北京国际设计周结下了不解之缘。
 
探索与发展
751 的设计生命可以从2006 年政府、专家、企业讨论文创园区转型开始算起,与中国当代设计的情缘到今年恰好十年。十年里,751 陪伴着中国一批优秀的服装、家具、建筑、室内设计等各领域的设计师前行,更准确地可以说是向前冲锋,同时带领和引导公众更好地去理解和欣赏设计。这十年,正是中国设计师成长的黄金十年。他们基本完成了对国际设计语境的理解和掌握,摆脱了固有文化符号对设计思维的束缚,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更重视创意和原创的力量。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超群的设计师品牌,慢慢将中国“抄袭大国”的帽子摘下来,而作为设计师本身也更注重从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灵感。这十年,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与波折大家有目共睹,也亲身体验。这十年,751 在陪伴设计产业成长的同时,也默默地完成了从老工厂到时尚设计产业平台的搭建,其中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多年合作,也成为751 设计产业服务平台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1 年,设计周期间前来观展的人们眼神里有新奇,同时还充满了困惑与迟疑,甚至排斥。经历2012、2013、2014、2015 年,我们在设计周期间来到751 的人们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满满的对于美好、对于生活的好奇和期待,大家呈现出身心放松的看展状态。而更重要的是,751 把最前沿和最专业的国际设计展览放到了北京,放到了中国人的家门口,让在地的设计师能够以主人的姿态迎接国际的设计同行;同时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到全球的舞台上,更让中国百姓大众能够有机会亲近设计、体验设计,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
2011 年到2014 年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每年都有来自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丹麦、美国、西班牙、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大约50 个设计机构参加751 的展览,大约举办了200 场论坛和500 场相关活动;每年的人数大概可达15 万人次,2011 到2014 的四年合计已有60 万人次到访观展和参与活动。2015 年北京设计周期间,来751 的参观人数至少20 万人次,高峰时候能达到一天5 万人次。2014 年,来自韩国、日本、波兰、丹麦、英国、法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设计师参与了751 设计节。100 多场活动包括60 场展览和40 多个论坛、私享会。2014 年打造青年设计师助推项目751D·LAB 选出30 多件作品参展,2015 年参选作品达120 多件,来自20 多位设计师。在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合作中,751 扮演了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既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家庭中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展览场地的赞助者,更是展览的组织、服务者和751 国际设计节主办方和策展方。专业直通的这个复合型角色让参展设计师感觉便利,当然也让北京国际设计周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更加“省事”,但同时这个复合角色也让751 的团队面临更多挑战。2009 年,我们只是出租了一个空场地给中央美院举办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部分展览活动。2011 年,在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展人的帮助下,751 正式让设计周的专门展览扎实落地。这一年非常重要,基本描绘出了一个国际性设计活动该有的样子,也让设计师们以及北京的公众对“北京国际设计周”有了一个“有趣味、有意思、有国际范儿”的印象。
从2011 年开始,751 对于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的专项策划有了一些约定的项目,比如开幕式,还有撤展前最后一个晚上的“751 设计之夜”。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朋友们都会在离开的前一晚被邀请来设计之夜聚会,总结这届活动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一个设计师节日里的欢聚——只是当年的最后,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出发。除了作品或者产品的展示和交流,我们希望751 国际设计节能在情感上为每年的参与者们留下回忆,在实际的效益上让大家有切实的收获,在长久的发展上激发后续的潜力与可能。
从2012 年开始,751 还慢慢有了“设计周”的品牌意识,并正式将751 设计周板块命名为“751 国际设计节”,也是在这一年开始走上“统一策划、自主策展”的探寻之路。在内容板块上,751 将展览、论坛和活动的基本格局固定了下来,每年基本能够保证有来自大约10 个国家和地区的40 到50 家参展机构参与。同时每年的751 国际设计节都会有明确的主题和倾向,根据上一年的反馈和行业形势、社会发展,我们会在751 国际设计节上提出和倡导某种观念和价值取向。2015 年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创新设计”,突出“双创”,因为这一年大家集中讨论互联网如何进行社会革新、更新,讨论设计在这样一个浪潮当中的作用是什么;另一个是“生活中的设计”,策划的众多项目更接近生活、接地气,期望引导公众去感受生活中的设计,让大家明白设计并不是一个“高冷的存在”,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2016 年,我们期望在今年的751国际设计节上能启发设计师对未来社会、城市和人以及自然做更多思考,提出更多未来生活的解决方案,对未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我们对于整个751 国际设计节的标准和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既不能完全专业化,又不能太接地气而显得庸俗。我们希望做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结合,同时精准把握项目本身的专业质量,合理地植入商业合作,但不能使商业冲击质量。另外,751 国际设计节从未让设计院校和学生缺席,每年都支持一些院校和学生的展览参与其中,为新生的设计力量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并发掘中国设计的潜力。比如D·LAB 项目,2014 年是在广义范畴里寻找有潜力的中国设计师,2015 年则把范畴缩小到工业设计领域里面,邀请专业导师进行评选,力求完全公平公正,从思想性、创新性、体验性、功能性、商业性五个角度综合判断,旨在找出中国优秀设计师,并通过组织奖金、沟通产业和市场、拍卖等有效的手段来帮助产品实现转化。
751 国际设计节年年都有不一样的闪光之处。前四年做过的一些展览包括德国大电器品牌MIELE、清华美院项目、设计周巴塞罗那主宾城市展览、耐克的展览、施华洛世奇数字水晶展览等等,还有国内设计师或者设计工作室、设计团队的各种展览和活动。而几乎每年在751 的大罐里都举办主宾城市展览项目,为每年北京市政府所挑选的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的国外城市提供一个别具一格的场地。这些城市对751 的老工业氛围所传达出的中国味道、当代情怀、工业质感等都有不同的关注、理解与融合、演绎,让每年的主宾城市展馆都大有可观。当然,吸引人的还有每年应运而生的新项目;同时,一些有意思的项目也成长为常规性的经典项目,每年都在推进,每年也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更新。
从2014 年开始,我们希望大家来751 看展览、参加活动、有各种不同的心动体验的时候,还能有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可以坐下来看书和买书、进行思考,就与中国最大的引进版的艺术图书公司进行了合作,而2015 年则跟雅昌合作继续“751 设计图书馆”这一项目。2014 年,在时尚回廊我们做了韩国设计的展览,到访者对展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想要购买,想带回家使用。于是我们同韩国设计振兴院洽谈,2015 年在双方协力支持下,实现了设计作品的商品化,在展陈的同时进行售卖。这一成功也引发了其他设计师的兴趣和各种尝试,2015 年的POP-UPSTORE 就收集韩国、日本设计师的500 多件作品,做了把设计师作品以集合方式销售出去的商店,让专业展览推进大众消费,满足了当今公众确实存在的设计消费的需求。还有热闹的设计市集,从农场到邻居市集、漆艺市集、景德镇吾瓷市集、乐活市集、四季市集、云想绿色生活嘉年华等等,形成新的设计体验与消费的风景。站在2016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和751 设计节即将揭幕的节点之上,回望最有对比度的2015 年,751 设计节举办了不同主题的活动、音乐会等大设计范畴之内的文化活动,更生动更多样,穿插在整个设计周过程中。我们希望公众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展览,也可以“听到”各种不同主题的论坛和讲座,还能“得到”多种设计体验,通过私房课等活动,给公众动手机会,大家不仅去看,还可以听,可以动手,来享受设计——更有趣的、更具有互动性的、更先锋新潮的、更温暖的、更美好的、更幸福的设计和生活。
和北京国际设计周一样,751 设计节是专业的设计人的自我和成果的展示、业内交流,也让大家同公众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这里是关于设计的专业园区和平台,集合设计人之力大大书写和诠释着“设计/DESIGN”。作为核心的内容是这样,而作为表现的面貌——751 园区的设计专业范儿也让到访者切实体味设计的魅力。751 设计节期间的所有视觉传达材料、园区环境和导视服务系统等,都会经过特别的设计。2015 年,导视系统运用了叉车托盘呼应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设计蓝”,材料可以循环再利用;开发751 专属设计品,请了家居设计领域非常有潜力的80 后设计师周宸宸设计了一个装饰托盘在商店售卖,也成为纪念品赠送给嘉宾;园区地图用比较简单易懂的卡通方式手绘表现,海报也凝聚了设计组的匠心,用了实物装置的立体盒子、泥土、鲜花、果实进行诠释和表现,反映到平面作品上,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设计质感。这就是751,一个尽力做好设计和设计服务的成长中的设计专业园区。我们感谢媒体对751 的大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公众媒体和众多的设计文化类专业媒体关于751 设计节活动的报道量非常大,无疑促进了社会对于751 和设计的关注,让中国的设计启蒙与大众普及得到了有意义的推动。
 
思考与展望
核心和边缘,总是一个博弈的命题,但有趣的是,有时候边缘也会演进为主流。米兰的家具展和设计周活动期间,总有一个特别值得期待的外围展区域叫“TORTONA”,然而这个区域的展览有时候甚至比米兰家具展的核心主展更有创意和活力。751 也希望如此——让到访者、观展者、参与活动者既能感受到工业文明和历史的厚重,更能看到北京创意设计的前卫与激情。
751 本身是一个物理空间的集聚区域,在这个空间里原本就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中国优秀的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各领域的设计师、设计机构和工作室,对设计周给予了尽可能多的空间和内容资源方面的开放和支持,也有专门策展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本身是一个高密度内容聚合项目,有时间维度限定。可以想象,751 与设计周的交叉则会像是一次核能量的爆发,是每年一次的设计行业内容交融和时空交汇的超级聚合。来自国内外的各领域和751 园区内外的参与者,不论是成熟设计师还是新锐,大家都能在751 国际设计节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751 和它的设计节像是一年一次的设计界嘉年华和一个设计乌托邦,每位设计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并将其整合成一个大的系统。而这才是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真正的力量所在!它不是一句所谓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将中国优秀的以及有待成长的设计师推到台前,与一些国际大师站在同一舞台上,平等地展览和交流。
北京国际设计周开中国城市设计周之先河,并将之维持在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继而逐渐影响了中国其他城市如杭州、厦门、天津等地的设计周活动。北京国际设计周代表了一个城市对设计的态度,也表征着设计师群体对这个城市的接纳和青睐。它站位北京,也意味着必须以更高更广更有远见的视角,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予以反应、加以分析、给予观照。身处其中的751 国际设计节,只是整个北京国际设计周一串明珠上的一颗,但是我们期待自己是最有态度、最有组织、最具光芒的那一颗。勿庸置疑,751 的内容因为其专业性基础和定位更国际化,展览规模也相对较大,这些特点对于整个北京国际设计周无疑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十年来,751 像是一艘朴实陈旧的航母,安静巡航,而究竟多少架飞机在这上面起飞去搏击长空——不计其数,这当中有长期驻留在园区、拥有自己工作室的设计师,也有短期来参与设计周、进行展览等活动的设计师。大家以设计之名在时间和空间上因751 而相聚,同时在聚会之后继续产生更多的合作。
2015 年的751 设计之夜上,我们将过去五年的点滴做了梳理,并且庆祝了751 国际设计节五周岁生日,发现751 确实助推和输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有潜力的设计师; 同时,751 作为一个设计园区,也经年累月地在陪伴设计师成长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文创服务队伍,不仅有了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的751 设计节这一明星品牌,还积极参与到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大学生时装周等专业领域的重要活动当中,推动和促进了时尚设计行业的发展。
这十年,751 与中国当代设计一路同行;下一个十年,751 必将依旧长情陪伴;751 将扎实前行,为中国设计做永远的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