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北京国际设计周:做有思想的文化品牌

  • Update:2016-10-20
  • 张玉玲
  • 来源: 2016年第9期
内容摘要
本文以社会媒体的视角讨论北京国际设计周,指出其策划和组织,特别是对于重大活动,注重突出专业性、思想性、前瞻性和树立权威,以及扩大影响力,希望给设计界带来新的启迪,并与国际设计界对话。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活动特色鲜明,处处打上“设计”烙印,兼顾大众,吸引广泛参与,主张设计与每个人的生活相关,可以融入大众生活,被普通人所认识和消费。随着国务院推出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指导意见,设计上升到国家战略,北京国际设计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也超出设计界,成为北京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一个继续成长的有思想的文化品牌,而且任重道远。

  

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国内外的设计师都不约而同地向北京汇聚,都为着同一个目标——“北京国际设计周”。近四年来,我们连续跟踪报道北京国际设计周,见证着它规模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品牌越来越靓。更值得书写的是,一个有思想的文化品牌已经成长起来。(图1)
最初,北京国际设计周可能还只是设计界人士的盛会,但随着国务院推出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指导意见,设计上升到国家战略,北京国际设计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也超出设计界,成为北京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
与其说北京国际设计周生逢其时,更应该说它具有前瞻性。当国务院还没有出台指导意见时,北京市就率先尝试,针对北京的城市定位和产业特点,着力培育设计产业和设计市场。记得2012 年第一次采访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和北京工业设计协会陈冬亮、宋慰祖时,他们就强调:设计不仅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秀的设计还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堪称产品的核心价值。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专业人士,他们对设计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呼吁和身体力行,北京国际设计周才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影响。
俗话说“三年有成”,北京国际设计周依靠持续积累,通过突出专业性和思想性,扩大了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设计周的每一项重大活动都有深刻的思想和内涵,都进行了认真的策划和组织,希望带给设计界新的启迪,能与国际设计界对话。北京国际设计周每年都会选择一个主宾城市参与设计周的展览活动,为设计周带来一个设计新品展览及一系列设计贸易洽商活动。2013年的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带来了“大黄鸭”(图2),传达了“简单快乐”的设计理念;2014 年主宾城市巴塞罗那的设计是“巴塞骑士”神马,用废旧的钢铁零部件“再循环”设计,拼装成的这匹机械马宣扬“再利用设计”的理念,也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2015 年是迪拜,精美的设计产品,宣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般的设计态度(图3)。
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最高奖项——经典设计奖(图4-8),更是以其思想性,成为每年设计界最受关注的“风向标”。经典设计奖极力倡导的大设计理念,每一次的获奖项目总能让人眼睛一亮,发人深思,是设计又不是设计,在意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2011 年经典设计奖是天安门观礼台,2012 年是青藏铁路,2013 年是红旗渠,2014 年是中国大运河保护性修复设计项目,2015 年是中国高铁。由于2015 年亲自参与了经典设计奖推选的全过程,笔者也更近距离地了解了设立经典设计奖的初衷,更明白这个奖项的价值和意义,旨在遴选出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影响长久”的经典设计,彰显中国设计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经典设计奖每个项目的胜出,都集中了业内专家的智慧和共识,是一个设计理念的确立和弘扬。天安门观礼台倡导极简设计理念,青藏铁路是彰显环保的设计,红旗渠体现了设计为民生,大运河保护性修复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中国高铁则是集成创新、后来居上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彪炳史册,这些理念指引来者。可以说,经典设计奖的崇高追求确立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精神高度,它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设计贡献思想和航向。
这样的专业性,让北京国际设计周集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与产业代表,形成国内外设计资源的大荟萃,培育了设计市场。国际权威设计媒体评选把北京国际设计周评为全球40 个A 类创意设计活动之一,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全球设计地图”的创意设计活动,也是亚洲规模较大的设计周活动。
每年北京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展会让人目不暇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什么能脱颖而出?那是因为其鲜明的特色,处处都打上“设计”的烙印和个性,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展临活动兼顾了大众和专业,既有高端的论坛,带给业界头脑的风暴;又有丰富的展览,带给观众视觉的盛宴。中华世纪坛、751、大栅栏、东城胡同创意工厂等200 多个场所都涌动着“设计”的热潮,都印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蓝色标识,形成北京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让参观者体验时尚北京、设计北京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北京各区县的参与,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都行动起来,创意设计园区、街区、院校、展馆、商圈、店铺、休闲场所都来承担艺术设计展览和临时活动,既方便市民群众就近参观设计展,又让设计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可摸可触,可亲可近,真正让设计周成为人民的节日。不仅在线下“借力”,还要到线上“圈地”。2014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发布“设计猫”,宣布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计周与天猫的合作,将中国的设计消费带入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原创设计找到一个推广的新平台,也将为天猫注入更多时尚化设计元素。(图9、10)
设计和每个人的生活相关,可以融入大众生活,被普通人所认识和消费。优秀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富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能和消费者产生沟通和共鸣。因此,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活动和品牌没有把专业“神秘化”“膜拜化”,而是回归“大众化”“普及化”,走出了“设计师”小范围的“自娱自乐”,“亲民”的路子越走越宽,让更多人触摸设计、了解设计,并最终消费设计。2015 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歌华大厦的苹果产品展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苹果公司从最初的产品到最新的产品一应俱全,留下了苹果品牌从青涩到时尚的全过程。这个展览雅俗共赏,普通“果粉”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系列产品,设计师品出的则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设计理念。(图11-13)
不仅消费者和设计师在成长进步,伴随着北京国际设计周品牌的成长,一批媒体人也在成长进步。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吸取着“大设计”理念的养分,记录着设计产业的发展。当能投身一个更大的事业,能深度参与其中时,虽然有忙不完的事,有学不完的新知识,需要投入无限的时间和精力,但也能像许多同道者一样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收获不一样的心情和美好,能徜徉在设计的海洋,从那一物一品中,呼吸文化的气息,揣摩精巧的心智,会心一笑,仿佛与某个时代或设计师不期而遇。有了这些成果和进步后,北京国际设计周并没有止步,还在探索新的发展。“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大型文化品牌活动,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营、多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其中属于公共运行、公益性事业性强的部分被纳入政府支持范畴,属于企业性、商业性强的部分尽量按市场原则操作。会展经济也是经济,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撑是走不远的,我们十分关注这方面的努力。”歌华集团总经理李丹阳说。设计周致力于整合专业及社会资源,汇聚全球顶级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为国内外设计机构和人才提供展示、交流、交易的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公众的“展示周”、服务专业的“交流周”、服务产业的“交易周”,不断培育设计市场,推动设计交易和设计贸易的发展。
深谋远虑,从长计议,北京国际设计周才能走得更远。正是北京国际设计周背后有一批有思想、想作为的人,才能让设计周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对首都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对设计行业的影响力才越来越大,中国设计的世界话语权才越来越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 美元,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排浪式消费结束,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增加,人们更期待消费有品质、有文化、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中设计必然还应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创新质量供给,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基于如此大的需求和作用,设计还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国际设计周任重道远,还有希望和潜力,继续发展、再上层次,走出北京和中国,成为世界设计界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