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智能硬件的创业生态

  • Update:2016-12-11
  • 赵毅平
  • 来源: 2016年11期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跨界创新成为大势所趋,智能硬件成为一个热度颇高的词汇。智能产品辈出,不少创业者和创业公司也将其作为创业的方向。然而,在盛世高歌的面孔背后,智能硬件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生产开发流程复杂、机制与规范不完备、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让开发者与设计师举步维艰,智能硬件生态系统的建立尚需时日。本文通过对业内几位亲历者的采访,试图粗略呈现目前智能硬件创业者所面临的境遇。
在今年10 月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设计市场的智慧生活展区搭建起智能化的智慧生活场景;京东智能的JD+ 设计之创界同盟加入设计节,并通过青年设计师助推计划打造亮眼的智能产品;在751 设计广场,由太火鸟打造的751 铟立方未来商店隆重揭幕。在深圳和上海,第三届HCFT 智能硬件供应链大会暨品牌盛会智造全球·上海创博会暨硬蛋智能硬件展纷纷于10 月、11 月亮相。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跨界创新成为大势所趋,智能硬件也成为一个热度颇高的词汇。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1]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打上了智能的标签,不少创业者和创业公司也迎着风口,将智能硬件作为核心产品来吸引投资和消费者,希望在火热的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李一舟拥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因曾经在某电视求职节目中的出色表现为大众所熟知。他创立的匙悟科技致力于做设计和用户体验最好的智能家居产品,目前已经陆续推出了Lunar 智能睡眠记录器、Solar 情景助眠灯、1Kg 护颈记忆枕三款与睡眠相关的产品,智能出行和智能办公产品的研发也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基本完成。在九死一生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中,李一舟认为,匙悟科技能坚持下来是比较幸运的。虽然目前Lunar 每年几万个的年销量在同类产品中算是不错的,但仍旧不能让他乐观。
中国的巨大市场也不断吸引着外来者的目光。美国人苏乐家(Gavenraj Sodhi)曾经是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高管,他组建了由麻省理工学院和清华大学机器人设计与人机交互方面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7senses labs,致力于早期教育产品的研发。他们刚刚推出的Solbit 是一款智能家庭教育型机器人,采用云技术将人工智能、各种传感器,以及以STEAM 教学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巧妙地融为一体,集成了摄像头和语音识别功能,为孩子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款产品经过24 个月的研发,即将在众筹平台上推出。
 
未来已来
北京751 中国首个科技美学产品的情境式体验店——D3IN 铟立方未来商店,拥有两层超大空间,深色建筑与透明落地玻璃窗的搭配颇具后现代感。据称,该体验店已经整合了国内外200 多个智能硬件品牌和500 多个SKU 产品。玻璃窗上重复出现的Future is Now 未来已来如一句响亮的标语,热情地拥抱科技美学
未来商店的缔造者太火鸟被定义为中国最火爆的智能硬件孵化平台,它将从商品定义、投资融资、硬件品控、软件体验、推广营销、渠道建设等每个环节全程全力支持,真正做到一条龙服务式的智能硬件孵化平台,全力打造一个完美的创意生态系统。而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提供以智能硬件供应链为核心的服务,帮助把创意变成产品。致力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产业生态系统。在今年10 月的报道中,硬蛋平台已经服务了13000 个双创项目,连接14000 家供应商,汇集了1250 万智能硬件粉丝。在硬蛋服务过的13000 个双创项目中,不乏车联网、机器人、智能家居、大健康、VR五大热门领域的优质企业
在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看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文、商业、政策等因素构成了创意经济环境,设计师、艺术家作为生产者,制造企业作为消费者,而用户市场则是分解者。创意经过产生、转化为产品、被消费,再到激发新一代的创意,形成循环而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这个以设计作为驱动的模型中,不仅设计师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设计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创新也将得到实现。[2]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为智能硬件的开发带来了机遇。人均8000 美金的收入水平被很多创业者与投资人视为代表消费升级到来的一个关键点。消费者的购买力和选择性需求相应增加,智能硬件因其创新的理念、便捷的操控、对设计感的注重、新奇的体验等因素在消费升级过程中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宠。这也是太火鸟这样的孵化平台之所以具备乐观态度的原因之一。
作为智能硬件发展的助推器,众筹平台为很多创业团队推出产品提供了可能。虽然机制尚未完善,模式也与国外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众筹平台为创新带来了激活的动力。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通过众筹平台来测试市场,获取消费者的反馈,其中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优质产品也相应地被甄选出来,依靠(或部分依靠)众筹的资金让产品得以面世,完成生产、销售、推广等一系列环节。而众筹平台巨大的流量也成为产品推广、销售的重要渠道。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及产品平台与众筹平台牵手,会有更多的优秀智能硬件项目被甄选出来进入众筹平台。这是双赢的:智能硬件商家借助众筹平台完成生产资金积累,同时也借助众筹做推广与营销;众筹平台则借助众筹与智能硬件商家相互连接,构成智能硬件众筹生态’”[3]
苏乐家团队的智能机器人Solbit 将于今年11 月起在国外的众筹网站上线,他将这看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李一舟团队的产品也曾在京东众筹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截至2015 6 月,Lunar 智能睡眠记录器在京东众筹平台上得到4179 名支持者的支持,成功众筹544748 元。而太火鸟孵化的婴萌智能配奶机在淘宝众筹上线时,一个月就获得了高达300万元的销售额,居于当时该平台的首位。据京东金融的数据显示,201611 1 -11 日期间,京东众筹达成金额就达两亿元,而在众筹用户中占比最高(48%)的80 后用户支持最多的项目就是智能单车和机器人。
同样因为智能硬件与创意产业而忙碌的还有设计癖的创始人李艳波。设计癖是一个致力于推动设计创业的新媒体,不久前,它的办公地点搬到了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依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政府的资源,设计癖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国内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中,11 月初刚刚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6 号馆的整个展区。据李艳波介绍,在国家促进制造业转型与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大力打造创意园区,但是对园区具体的功能与规划却缺乏经验和可对接的资源。所以,设计癖这样熟悉设计界、掌握设计资源并具备相关经验的团队也就有了发挥的空间。目前,已经有天津、深圳、杭州、温州、唐山、承德的产业园区找到他们,希望借助设计癖的力量来完成园区的规划和运营。
 
做硬件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硬蛋和太火鸟两个平台都提到了产业链的全程支持,以及打造生态系统。智能硬件的生产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需求讨论、原型设计、试产、量产四个阶段,详细展开的话则涉及十几个环节,复杂且专业程度颇高。谈起做产品的具体过程,李一舟显得十分严肃:因为是学习工业设计出身,我懂得做产品的难度。它牵扯到软件硬件、需求供给,定位是否准确,还有销售、客服、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比如像手机制造行业,已经有苹果这样的公司把整个供应链打通了,制造业的红利带给了同行生产同类产品的可能性,他们可以用其现有的供应链做出产品来。但是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并不是一个小公司可以做的。
采访的时候,Lunar 的第二代产品正在进行内部测试,李一舟正忙于与团队沟通、反馈测试的情况。他说:产品要经过工程师、运营人员、设计师的多次内部测试,然后再进行外部测试和盲测,过程非常严格。同时,产品要通过国内、国际在无线电、安全、海外出口高温高压、3C认证等多种认证,对产品的材料、性能、安全提出了要求。Lunar 在通过这些认证方面就花费了十几万元。这从侧面说明了创新的成本之高。设计癖的创始人李艳波接触过众多的设计创业者,也接触过众多的制造商、投资方,他在这方面的观点与李一舟十分一致。他认为,单是产品,涉及的环节就已经很多很复杂了,如果再给产品加上一个智能的维度,复杂程度又递进了一层。我经常用0.8 的六次方约等于0.26这个公式来概括我们过去三四年走过的弯路。做任何一款产品,至少要经过六个环节,每个环节有时候都要不止一个公司完成,如果每个环节可以做到80%,那么整个环节下来,能达到的都不到3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做产品的创业公司都死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加了一个智能的维度,更是如此
认识到做硬件的难度,设计癖对自身的定位也进行了调整。曾经的设计癖是一个推动设计创业的网站,通过新媒体、线下活动、网店等途径为创业团队提供全程支持。现在,它的官网上对自己的介绍简化为发现好设计。李艳波说:设计癖此前一直想做设计孵化,现在做的事情也有助于设计创业,但是途径变了。通过媒体和电商,我们把握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来帮助设计师品牌实现从0 1,从1 100100 10000 的成长。
市场规范的欠缺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个头疼的问题。美国人苏乐加认为,目前中国产品对于个人数据与隐私缺乏保护,是个令人堪忧的问题。中国在研究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学习,但是在消费领域却更关心赚钱而不是创造价值
体系和规范的建立是目前国内智能硬件的开发者期望看到的。李一舟认为:国内制造业企业,以及各个生产环节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中间的环节……即便我们和苹果用同样的厂也制造不出同样的产品。你对于品质的控制,需求的提出是没有经验的。中国制造业用三十年代工别人的东西,而现在说我不想代工了,想自己造才发现不行。国外公司的体系、规则、标准,这些东西的缺失导致不知道造什么样的东西。李艳波则提到了兼容性与标准的问题。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大型的公司提出标准。就像蓝牙当时因为有了统一的协议和标准才得以兼容和普及。目前智能硬件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标准不统一,各说各话。每家都想占领入口,都想做大而全,想做操作系统,结果就是相持不下,相互厮杀。他推测,最后获胜的可能是资本方,是行业巨头来制定统一的规则与标准。
在国际数据公司IDC 今年6 月发表的报告《IDC:智能家居3.0 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中,IDC 终端系统研究经理金迪认为,尽管智能家居市场保持快速且稳定的增长,但是当前的产品与服务,仍然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家居生态体系。这主要是源于智能家居生态的驱动引擎尚未成熟, 但同时这也为产业链中的不同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而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中,首要的一点就是网络标准不统一,家居互联互通存在障碍
 
解决用户的需求是核心问题
规范的制定对于创新来说也是必要的保障。匙悟科技的产品虽然拥有很多的专利,仍然屡遭抄袭;Lunar 上市不久就遇到了很多的模仿者,这也让李一舟颇感无奈。在国外有非常强的监管和很重的处罚。规则完善,大家才敢创新,因为创新的成本很高。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之所以创新旺盛,也跟规则完善相关。设计的借鉴跟随在国内的智能硬件领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内多款智能手机、手环、音响、落地扇、智能自行车,都能在国外找到设计的原型
国内的智能硬件产品之所以选择跟随,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制造业的红利让逐利者大大降低了风险和创新成本,以拿来主义方式直接坐享其成,同时利用国内较为低廉的制造与人工成本压低产品价格赢得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用户研究的缺失、对市场需求研究的不足令智能硬件的开发者难以摸准市场的脉搏,找寻到真正的用户需求与痛点。李一舟说:欧美的同类公司在前期用户调研上有时会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了解市场需要怎么样的产品,积累、分析用户的数据,解决核心的问题。国内的产品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创造是很困难的。再者,目前国内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环境,也催生了智能产品的同质化。李艳波就提到,国内的一些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以国际上的趋势作为参照系,甚至指定某一类已见诸国际市场的产品作为投资目标。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也面临着诸如不做智能产品估值上不去这样的问题。
现在的智能产品市场上,单智能手环一项就能发现不下几十种产品,而它们在功能上和外观设计上并无太大的差异。虽然智能硬件产业尚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关注度高,包括传统制造业、互联网企业、初创型企业等参与厂商众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产品应用服务开发滞后,功能单一,造成国内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初显。以可穿戴设备为例,我国已有众多科技型企业发布了各自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但智能手表多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娱乐化功能也不外乎运动、睡眠监测等,产品差异性小;而智能手环多提供健身、健康及睡眠管理,产品之间差异性也不大[4]
在知乎的智能硬件话题中,有一个精华问题是讨论见过的最可笑的智能硬件,知友的回答中包括能插手机的网线”“靠抬头低头调节音量的蓝牙耳机”“电量仅能维持一两天的智能安全帽这样满足伪需求或在使用和功能上极为不便的所谓智能产品。更有甚者,有用户援引了知名投资人周鸿祎对一款智能捕鼠器的评价,极为讽刺:最新的捕鼠器特别智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手机控制电击老鼠,或者播放噪声吓死老鼠。惟一的不足就是,你需要抓住老鼠塞到这个捕鼠器里。
反观欧美国家可供借鉴的正面案例,很多设计师都提到了谷歌旗下的Nest 公司。虽然旗下只有少量几款产品如恒温器、烟雾器,Nest 公司的产品却以精准的定位、过硬的技术、扎实的设计深得人心。Nest胜出的关键就在于,它并没有像大部分厂商一样,在移动设备、智能面板上大做文章,而是思考根据空间环境以及用户需求,像管家一样去主动设计服务参数[5] 同时,凭借与LGWithings 和飞利浦等家电公司结成的合作伙伴关系,Nest 的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将与这些品牌的风扇、灯泡、门锁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连接,协同工作,向着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又靠近了一步。
7 senses labs 的产品Solbit 智能机器人相较于国内夺人眼球的产品,似乎更务实一些。苏乐家观察到缺乏创造力和热情会扼杀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观察到患有孤独症、读写困难的儿童在学习中面临的挑战。他们推出的Solbit 智能机器人不会强制性地去输出学习的内容,而是致力于与孩子们成为朋友。它可以移动,并通过肢体动作、多种情绪及娱乐功能,在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它可以成为患有孤独症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儿童的亲密伙伴,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解决他们及其父母所面临的问题。
李艳波在采访中也提到,目前的智能硬件制造商有意无意地打造了红海。但是一些非常有需求的、有价值的产品,比如医疗上有需求的外骨骼,还有为快递员带来便捷的轻便手持扫码器等产品,却没有收获掌声和媒体的关注。在李艳波看来,概念强,技术强,实现能力很强,但所有的强都不如一点强,那就是用户买单。这才是最终极的一环。他认为产品是否精准定位了市场需求,抓住了痛点,才是核心的问题。
 
结语
产品的智能化作为大势所趋,并不存在太大争议。伴随着技术升级、消费升级,智能硬件开发与创投所引发的创新热潮也有着非常正向、积极的意义。我们自然乐于看到设计的商业价值及其引发的社会创新得到实现,也见证了一些技术与设计团队朝着此方向所作出的努力。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因过分强调智能硬件的所谓智能特性而忽略了其最初的目的。目前,国内的智能硬件产品面临着规则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同质化严重、互联互通障碍、产业生态碎片化等诸多问题,挑战十分严峻。
在回答对未来二十年后生活的想象这个问题时,苏乐家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约翰打完篮球回到家,通过视网膜扫描家门自动打开,家里的物联网系统马上为他调好合适的水温以便洗澡。机器人厨师打开烤箱,根据他运动后的卡路里摄入量为他烹制美餐。约翰洗完澡,可以享用美食并通过屏幕查看他所关心的市场信息……他认为,在未来智能产品将会无处不在地为人们的起居、办公、出行等提供便捷,而让人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就像李一舟所说的,智能只是个结果,产品不应该给用户带来负担,只需让他们如常生活就好。他心目中未来的产品只需两个词即可概括——简单、美好。
 
注释:
[1] 温晓君: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2,第81 页。
[2] 赵毅平:设计驱动的创意生态——专访视觉中国、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装饰》, 2015.7,第33 页。
[3] 崔伟男、张昊星:智能硬件发展趋势及创客运动分析,《电信网技术》2015.11,第18 页。
[4]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现状,《互联网经济》,2015.9-10,第37 页。
[5] 马婧:智能硬件狂热背后的冷思考:有多少伪刚需?,《商业价值》,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