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日本工业设计的“仿造”模式分析

  • Update:2010-02-09
  • 周志
内容摘要
从1949到1979年,日本产品设计经历了一个从仿到造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种可被称为“仿造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以出口经济为导向,积极靠拢国际市场;以引进技术为后盾,以改造研发为基础;以协会组织为平台,鼓励提倡设计创新;基于自身传统,善于融会贯通。日本民族传统中强烈的拿来主义文化特色始终以“仿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模仿只是一个过程,而并非结果。

一、从废墟上起步(1945—1953)
      尽管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运动,但由于一直忙于海外扩张与军事战备,民用设计的发展非常缓慢。1945年,战败之后的日本工商业萎缩、经济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打击日本战时的大型军工企业和摧毁垄断资本集团,一直致力于严格限制日本工业生产的规模。这一时期得以恢复生产的企业多是生产一些日用民生的产品及美军的必需品,整体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这一时期是日本现代设计的萌芽阶段,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产品设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这次展览通过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介绍了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以及工业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日本意识到工业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升了大众对工业设计的兴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拯救了陷入严重不景气的日本经济。这也就是日本经济史上所谓的“朝鲜特需”,即意味着日本成为了美国前线军需品和粮食的供应基地。 据粗略估计,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占了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与此同时,美国也意识到,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日本对于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在远东地区的力量有着巨大作用。因此,美国转变了对日政策,开始逐步在经济上扶植日本。此外,“朝鲜特需”给日本设计带来的另一个刺激是唤起了日本企业改善产品质量的欲望。为了给已经习惯于高标准化检查手段的美国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当时还是粗糙简陋代名词的“日本制造”必须迅速提高工业产品的制作技术水平,这在客观上也是一个促进因素。
经济的增长必然会拉动对工业设计的新需求。在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同时,日本的工业设计也开始步入成长时期。1951年,松下电器公司率先在日本企业成立了工业设计部门。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院校——千叶大学工业设计系成立。1952年,举办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到了1953年,在一年之中,日本各地就出现了大批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出现了大批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正式进入经济运行轨道。同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apan Industrial Designer’s Association,简称JIDA)成立,这是日本设计史上的一件大事。JIDA的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紧跟国家形势,将日本设计界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从此,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步入国家的经济轨道,并书写下了一个又一个设计史上的奇迹。

二、有序的模仿与改造(1953—1970)
     1. 出口贸易型经济政策的影响
     日本设计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宏观上的大力推动。中央美院的许平教授称之为“影子推手” ,即以设计产业政策(Design Industrial policy)及各种产业振兴法作为“影子推手”积极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可以说,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产业政策制定与产业结构设计的国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日本工业设计从起步到发展的背后,是日本独特的经济贸易政策与科技发展方针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政策上,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起到了巨大作用。经济学家盛晓白先生指出:“日本虽然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却是非常强硬、非常广泛的。日本政府“规制”的范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 战后的日本迅速确定了贸易立国的方针,很快就建立起卓有成效的出口导向体制,涌现了一大批面向出口的现代产业。为了尽快提高出口产业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从技术引进、国内市场保护、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各种优惠。这样一来,就促使日本的经济技术发展模式呈现出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面貌,即所谓的“出口贸易型经济”。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日本经济全面、高速的增长。在贸易立国口号的督促下,日本的产品开始直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而若想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一条生路,就必须要制造出既好看又好用的产品,这对于当时落后的日本产业界而言无疑困难重重。在这样一种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巨大压力下,日本的工业设计也就很自然地从模仿欧美国家的产品入手,力图尽快打开市场。这正如荣久庵宪司所指出的,“自从把产业的目标确定为出口以来,日本的设计史就形成了独自的流派,其特点是:一方面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依托,另一方面以海外评价为尺度。这一特点时隐时现,贯穿于日本现代化与设计史的进程之中。”
由于美国在二战中的战胜国身份以及长期的占领,日本的设计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美国作为学习的对象,将美国的生产样式视作其工作的模范。同时,日本工业最初将北美大陆视作主要市场,这种强烈的针对性也促进了早期日本设计呈现出强烈的美国色彩。

 (文章内容为节选,全文请阅读《装饰》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