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守望纯粹─王玉涛和他的Beautyberry

  • Update:2012-02-15
  • 撰文:王星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采访:王星宇 朱亮
  • 来源: 《装饰》2012年第1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新的一年,人们都会对“新”充满希望。创新是设计界的嘴边话题,每年也都会有一批青年走出校园开始实现他们设计理想的尝试,我们与他们一样对此充满期待。作为杂志,能为他们做的是探寻一些早于几年走出校园的设计师的足迹,为他们设计自己的未来提供些许参考。我们的计划是访问一批设计一线的年轻的设计工作室,看看它们立足于当代的状态和路程——其实我们探寻的也是中国设计的未来。
本期我们走访的设计师,是刚刚在2011 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获得“金顶奖”的王玉涛,他的作品以简洁的设计、流线的美感、精致的细节,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王玉涛先后毕业于天津市工艺美校和天津市工艺美院。2001 年至2007 年,任广东省中山市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设计总监,2005 年,创办个人品牌Beautyberry。2008 年他又在北京设立了工作室。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王玉涛完成了事业的起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思考应该能给今天的年轻设计师很多启示。

图1.王玉涛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来到了王玉涛位于798 艺术园区D.PARK 时尚广场的设计工作室,阳光透过玻璃窗暖暖地洒入屋内,黑皮沙发,奶白色的墙壁与吊灯,简约低调。他身着红色针织衫与收腿仔裤,看似随意的装扮隐露着时尚品味,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散发出丝丝浪漫气息,在红茶的阵阵茗香中,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设计启蒙:童年记忆
        不同于许多受到家庭熏陶而起步的服装设计师,王玉涛成长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13 岁那年,王玉涛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天津市学生设计夏令营”,或是由于儿时的心愿萌动,他从美术、摄影等六门课程中选择了服装设计。“班上43 个同学,只有我一个男生,老师们都以为我会放弃,但我一直坚持下来。”课程让王玉涛初识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课程结束时,他在别人的帮助下做了一条白色的裤子,还获得了老师们的肯定。这次奇妙的经历让王玉涛对服装设计更加充满好奇感与探索欲,从此萌生出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念头,这条白色的裤子就成为王玉涛设计生涯的起点。

专业学习:实践同行
        初中毕业后,王玉涛考入天津市纺织工业学校开始三年的专业学习,当时他所在的班级属于实验班,学校很重视这个实验班,班上的任课教师都聘自天津美院、天津纺院等专业院校,制作课老师则由资深的老裁缝担任。学习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必须完成颇具工艺难度的西服制作。这段理论知识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专毕业后,王玉涛被分配到一家国营针织厂做染色工,即便如此,他仍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余时间还为一家私人企业做兼职设计师。“当时很辛苦,但现在想起来,这对我无论是专业上的积累还是意志上的磨练都是难得的机会,并且,我也逐渐学会如何同时应对两边不同的工作,如何进行脑力和体力的调剂,这对我日后的创业奋斗有很大帮助。”显然,王玉涛不甘心只做染色工,早年的心愿和担任兼职设计师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当服装设计师的念头,也激起他继续深造的欲望。1996 年,王玉涛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期间,他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服装研修班,先后跟随聘自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佐佐木住江教授和日本服装工艺专家佐藤典子女士学习。
        1990 年代中期以后,消费者对于差异化的需求明显增强,这使许多富有个性的设计师品牌应运而生。还在天津工艺美院读书的王玉涛敏锐地察觉到这种需求,大胆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聘请了三位工艺师,自己独立制版,接受来自朋友们的订单。从设计到打板,王玉涛常常亲历亲为,这段经历对于他无论在资金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始积累”。
        许久以来,国内服装界对于服装设计应该重艺术还是重技术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那些从裁缝入行和偏向技术工作的设计人员,从市场中打拼出身的设计师,以及具有高校教育背景的设计师对此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而王玉涛认为,艺术与技术要合二为一,必须并重,不存在孰重孰轻之分,这与西方早期包豪斯思想暗合妙道。西方时装历来对工艺技术极为重视,高级裁缝是高级时装必不可少的保证。如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薇薇恩• 韦斯特伍德所说“我深信每一件事都存在于技艺之中,个人的创造力是来源于技艺的”。正是有了深厚技艺功底的支撑,王玉涛的设计才华才能尽情施展,如鱼得水。毕业后的第二年,王玉涛就获得极具含金量的第七届“兄弟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银奖,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在国内各种服装设计赛事中屡屡夺魁。这些早期的成功,与王玉涛对艺术、技术并重的态度和实践不无关系。


图2. 工作室展示区


图3. 工作室办公区


图4-6. 工作室制作区


图7-8. 位于北京IFC 都汇天地的Beautyberry 专卖店

服务企业:积累经验
        从天津工艺美院毕业后,王玉涛并未急于独创品牌,而是同许多设计师一样选择企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进入一家皮装公司担任设计师。90 年代初,休闲装开始在广东兴起,并逐渐影响到全国,它的出现迎合了人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渴望身心放松的需求。在这波休闲装的时尚潮流中,王玉涛于2001 年南下广州,担任中山市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主打设计休闲装。最初的那一年,他不论对工作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难以适应,冲动之下甚至一度跑回北京,想放弃广州的工作。但冷静之后,他开始问自己:“我为企业做了什么?我自己真的那么重要么?”答案是否定的。他说:“设计师永远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而企业会觉得设计师过于自我,这就是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磨合不好的原因。”重新回到公司,王玉涛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处处主动,积极努力。谈到设计师如何适应企业,他建议:“设计师在企业做设计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线条并不是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画,一张效果图背后需要大家付出很多辛苦,做大量的工作,必须要想到效果图如何实现的问题。新入公司的设计师要在一段时间内忘掉自己的专业定位,首先应该迅速适应环境与岗位,然后再把专业知识拿出来,将专业知识与工作需要相结合。”
        在柏仙多格的日子里,王玉涛还深刻体会到市场对于一个设计师成长的重要性。他说,公司的领导给了他很多机会,即便自己的想法和公司有些碰撞,公司也允许他尝试,因为,市场会给出最好的证明。回想这段经历,他对公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觉得,没有公司给我的机会,就没有我的今天。”

自创品牌:守望纯粹
        王玉涛说,人总是要不断成长的,比起为企业服务,他更渴望做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与大众化品牌相比,设计师品牌的定位与设计风格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也更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差异化的审美需求。步入21 世纪,创立设计师品牌的条件日益成熟,国内一批批企业设计师纷纷试水设计师品牌,王玉涛也在其中。2005 年,王玉涛在中山市创建个人品牌“Beautyberry”,立志为中国男人做设计。“Beautyberry”直译为“紫珠”,是北美的一种浆果,代表开心、愉悦,隐喻Beautyberry 带给人们的感受。王玉涛认为,紧张的现代生活,处处充满挑战,太过于追求名利欲望,反而被其所累,因而将崇尚“简单、自然、平和”作为Beautyberry 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诠释,希望人们开心、愉悦,别太累了。
        与很多品牌创立之初就急于扩大销售,急于进行资本积累不同,王玉涛似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做“纯粹的设计”,不被市场牵着走。虽然在商业环境中,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特别是资金上的制约,难以真正“纯粹”,但王玉涛还是下定决心尽量不受干扰。品牌创建之初,他没有寻求外部融资,而是依靠自己的前期积累,招募了20 个工人,1 个辅助版师和1 个助理,置办了20 台缝纫机和1 张裁床,蹒跚起步。那一年,刚创立品牌的他带着60 多款设计参加深圳服装博览会,不少人看好他的设计,想用他的设计贴牌,有3 位意大利客户甚至选中了近半数的设计,但是王玉涛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自己能做品牌,为什么要给别人的商品做贴牌?”他自嘲道,“这就是设计师的毛病,不具备商业头脑,自以为是”。“我不是个商人,虽然我有很好的商业触觉和敏锐感,但我不想把精力投入在经营上,我只感兴趣做设计。如果我接了那个贴牌订单,我的设计就成了别人产业链中的一环,不再纯粹,后来的发展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打心底里说,我更想做个纯粹的设计师,或者干脆说就是个裁缝。”
        2008 年,王玉涛创办了北京的工作室,“我根据自己对设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从开始中端定位慢慢转向高端,走小众和定制的路线。这一是因为从精力上来讲,我还做不了大量的产品线设计;二是资金问题,我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初,他的工作室只有3 位师傅,现在逐步扩大到20 位,这是一点点稳步积累的成果。他说,这里都是纯手工制作,成本特别高。一个师傅一件礼服要做5 天,一个月只能做4 件,还要加上面料、近500 平米房租的分摊、机器折旧……不过,稳定的客户群给了王玉涛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我每年最大的客户是宝马、奔驰、英菲尼迪的公关活动,从设计到制作,每次都在十几套以上,这样基本可以挣回房租。”王玉涛的客户群里还有许多演艺明星,包括任泉、杜淳、张涵予、邓超、陆毅等一线男星,此外,高收入的企业高管和财富新贵等也是客户群的一部分。这几年,王玉涛每年的营业额都以20% 的速度递增,对此,他基本满意。“工作室能维持就好,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不过,工作室的环境一定要好,还要做到不借助外力,自己能定期做发布会。”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