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木言其声 木尽其用——访“木智工坊”设计师赵雷

  • Update:2013-03-10
  • 采访、撰文:赵华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2期
内容摘要
“木智工坊”既是一个工作室,也是一个品牌,设计师只有赵雷一个成员。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80 后年轻人,凭着对木制家具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4 年后,于2010 年在杭州创建了“木智工坊”这个原创家具品牌,希望通过优秀的设计体现木头本身的智慧,倡导整个流程的系统环保设计。目前的产品都是为网络销售定制,平板包装,标准尺寸,方便运输。他近年来还一直收集与木制家具相关的设计产品、设计师、图片、视频、网页等资料,涵盖了诸多设计领域,也因为这种分享在网络平台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我们在杭州采访了年轻的设计师赵雷。

木言其声
《装饰》:你当时从建筑师转行做家具是出于什么想法?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事建筑设计的经历和经验对于家具设计有什么启发?
赵雷:开始的时候我很喜欢建筑师这个职业,但其实做建筑师的话,等于是团体的一员,这个团体是给这个社会、给开发商做一个技术的支持,是工具中的一环,实际上它牵涉到很多社会化的东西,比如现在建筑的市场以及房地产项目,我都不太喜欢,觉得这些东西是权力和资本的产物,我喜欢自己能控制和自由表达的东西。建筑师的性格也很关键,需要比较强势和富有感召力,不轻易妥协,有说服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思想,做表达自我的建筑师。还有很大一部分建筑师,性格中庸,设计只是他的谋生的手段。而我的性格内敛,这和木头的特性很像,我独立,但不强势,需要自由地自我表达,但又不愿意扭曲自己,不愿意做太多的妥协。我当时做建筑师的时候,甲方会有很多要求,一定要让你实现,但有些是不合理的,也违背我的价值观,于是我很早就辞掉了建筑师的工作,感到我应该去做更自由的职业。从空间和尺度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与家具设计也是有一定关联的,家具与人的关系更为亲近和密切,实体与空间本来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建筑只是看起来很大而已,具体到价值的层面,只要是优秀的设计都是有价值的,和大小无关,我自己知道这是很有意义的变化。
《装饰》:国际上建筑师跨界来设计产品的特别多,这中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赵雷:在国外是这样的,因为在国外设计的行业比较成熟。比如你做建筑师,你设计一个东西,有产品公司帮你做出来,然后你就可以靠此赚钱,不用自己去开发和销售,你只要有自己的设计。国外这种工厂很多,但是国内还相当少,国内你自己做设计,几乎没人去帮你开发、销售、付版权费。如果没有公司邀请,就很难找到怎样把设计开发出来的地方,家具行业的发展也比较初期,因此比国外要难一些,所以我们这边建筑师做家具的比国外相对要少,就是做完家具,开发出来和开始销售的也很少,因为环境不一样。
《装饰》:你做家具设计的缘起是什么?“木智工坊”如何诞生?
赵雷:我辞职后就开始想怎么样做一个品牌或者商业模式。我开始想要设计家具,做出然后卖掉,开始设想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认真开始做的时候就有点难度了,因为毕竟没有接触过。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做酝酿和准备,开始自己学习,而且自己做客户群推广的事情。对于客户群,我没有定位,我不会去想我去做谁喜欢的,而是去做我喜欢的,我自己使用并热爱的东西,然后这些家具做出来便会找到知音。
《装饰》:你设计的家具和你是什么样的关系,它是你的一种表达、生活陪伴,还是你悟道的一种方式?你怎么界定你和你所做的事情?
赵雷:我在家具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实际上它能够把我想表达的东西凝聚起来。我的设计理念其实可以通过家具来表达,所以我的作品等于是我思想的凝结,也是我生活中要使用的东西,我自己的家里也都会用自己的家具,所以我对它非常亲切。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积累的,和建筑师的协作工作不太一样,我现在的工作更加独立,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实现某些想法,包括设计上的和生活上的,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在成长和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我做“木智工坊”的过程中,我开始深度使用互联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与共同爱好的朋友建立联系,以后我们还会通过网络销售自己设计的家具。互联网可以帮助设计师获得独立的生活。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探索。
《装饰》:你对设计师品牌怎么看?你有没有意向开一家实体店?
赵雷:这不是由资本主导的,它不是大的,而是小的。互联网对这种小品牌是有很大的好处,它把做品牌的门槛做低了,你不需要太多钱,不需要有很大的规模,你只要有一些产品,网络上市场是无限大的,能够让很多人知道,所以你就能做出来。现在的小品牌就会多起来,而且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互联网就是能把小众市场找出来,你可能只是小众,但是你能存活,所以它以后会越来越丰富,那肯定对我们这样的品牌是很有好处的。未来的实体店我们是想做一个展厅,但是这个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信任就可以。
《装饰》:从豆瓣小组到微博,以及网络销售,是怎么看待现代信息与传媒方式与自身的营销策略的?
赵雷:开始时,我没有先做设计,而只是学习和推广,做推广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互联网帮了我很多,我也充分利用了这个平台。比如豆瓣、微博。但我的方式不是申请专利,而是分享,因为我自己本身的性格是乐于分享的,我做建筑的时候,很多资料我也会跟同事分享。我认为最开放的就是最安全的形式,其实你的资料、你的东西越公开、越透明,你就越安全,我没有因为怕别人偷我的东西而去申请外观专利什么的。除非是你设计得足够好,别人才会仿你。而且很多东西是仿不了的,因为你是不断在生长和成长的,本质的东西别人是仿不了的。我自己的性格就是比较开放和乐于分享的,所以我做推广得心应手。我越来越理解做推广核心的词就是分享,如果你不分享,整天发广告,那所有人都会抛弃你。事实上,分享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广告,它比那种广告更深入人心,未来的营销,这是一个正道。对社会有好处,所以对自己也有好处。做事情,赚钱是一方面,有社会意义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而且你还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方面都做好了,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也自然会收获。
无论是做家具还是在网络上的声音,都是赵雷表达自我的方式,分享是赵雷独特的营销方式,他的表达很自由,也很节制,有时每天只发一条微博。他有着一颗尊崇自然敬畏生命的心,不仅向木头“借智慧”表达他的意愿,同时也积极传播着木文化,形成小型的传播媒体,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木头的智慧。他收集他钟爱的那些设计师,包括一些很好的视频与作品,放在豆瓣、微博中,也有一些他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这几乎成了“木智工坊”的一种特别的文化,很多客户都是因为网络而熟悉这个品牌。赵雷将寻找他喜欢的设计作为一项很有乐趣的事情,这个好设计的资料库他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很多基本的网络工具都是在他开始做“木智工坊”之后学会的,互联网对他这样性格内向又需要自由表达的设计师来说很重要,可以用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分享,还可以帮他找到更多的朋友。赵雷对互联网有很多期待,他认为网络技术本身天然地具有民主的属性,不仅和个人的独立有关,还关乎国家未来的希望。(图1-5)

木有其理
《装饰》:你是不是从小就有玩木头的这种经历。你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赵雷:我从小就对动手的东西有兴趣,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我对物理有着天然的敏感,所以对做构造这方面的东西就非常有兴趣。我喜欢钻研各种构造和节点,它其实是一种逻辑表达,你要了解所有木材的性能,构造所需要的一些要求,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看怎样把它组装好。我做的最基本的一种构造形式,这里面有一种组装就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的。这个用了五金件的是我们自己定制的, 在我看到的基础上,然后改进的。因为像三角木这种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但是他们没有用像我们用的五金件,我们这个五金件放进去,可以保证不坏。我们用的那些螺丝都是不锈钢螺丝,保证它的组装又有强度,又能耐久。在家具里面,以往用的一般都是铁制的螺丝,容易生锈,而我们用的是工业螺丝。螺丝其实很重要,因为我们是做组装结构,那就必须考虑这方面。
《装饰》:中国传统本来就有木匠、匠人,你是怎么看待传统的匠人的?
赵雷:以前有匠人,是因为以前有这个市场。古代做家具,富贵人家会请匠人帮他们做全套的,这个市场很大。现在其实也有匠人,但是都已经工业化了,工业化的话,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像我们那些打样的工人,就是高级木工,他们能做的东西也很多,他们打个样品能做得很好,完全跟你的图纸一致,他们就相当于以前的匠人,只不过他们是在工厂发挥他们更高的效率。
《装饰》:手工和机器制造是有一个衔接的,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是可以融合的。
赵雷:我觉得手工和机器结合得不好其实是设计不好,你要做出好东西,不是说一定要用手工,或者一定要用机器,而是要把这个东西做好,符合它本身的规律和要求。比如这些构造节点,不能说它是机器逻辑还是生命逻辑,它其实是构造逻辑,是本身产品的要求限制它,怎么样做出来其实是看你的选择,它也不会接近完美,其实家具这种东西并没有完美,而不完美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木材本身就不完美,它有很多性能。所以你做木家具是不会要求完美的,你只会做到比较合适。
《装饰》:你的每一款家具的灵感都源于什么,源于自然和生命吗?
赵雷:我的设计实际是源于分析的,它们可能外形上跟自然界有点像,但实际上我设计它并没有参照自然界,而是完全源于逻辑,因为它完全是属于人类的东西,但因为人类是生命逻辑,所以它也不会是很冰冷的。有些设计会去找自然界的形式,比如树枝,觉得可能蛮实用的,便把它的外形移植到设计上,但其实这只是一种象形逻辑,仅仅是这个形状像而已。我不这样做,我是从它本身的合理性和本身的逻辑出发,比如一个衣帽架,它需要挂钩,是一个支撑的架构,它需要架起来,支撑的结构可以有一点支撑,一根棍子,上面再分支出挂钩,然后下面有个结构,有个三角的稳定支架。稳定性限定了做一点、两点是做不了的,所以我们做的是三足鼎立的一个结构。除了这个结构以外还需要有挂钩,所以我们把挂钩和结构结合起来,做一个最基本的形状。如果你要做三足形式的衣帽架,像我们这个形式应该是最基本的,已经无法再简化。我的分析会比较理性,通过它本身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做最基本的构成。
《装饰》:我看你们也会改进一些设计,你的改进是基于用户的一些反馈,还是基于你自己的使用体验?你是怎么看待家或者家具或者空间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赵雷:这个都要看,就是看它本身合理不合理,如果用户有反馈,我们要看,如果我们自己有感觉的话,也要考虑。最后肯定是把它做得更趋于合理,但是形式和它的设计是最基本的。我只专注于家具本身,考虑家具本身是否合理。与空间的搭配则是让客户自己去搭配。我没有去考虑我这个是日式的、是北欧的、还是中国的,但是出来之后,大家可以发现都有点像。这说明日本和北欧的家具做得好,而我们如果做得好的话,就会有和他们类似的感觉,因为我们这个东西做的是合理的,都是人性化的、简约的和最基本的,而且曲线符合人体工学,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便于运输和组装。我们是靠样品来做,然后试验、改进,会参考很多现有的成品,然后把它分析出来。如果你要完全从头开始去考虑曲线等东西会很麻烦,我们应该在一定的基础上去做,比如我们知道椅子的宽度是多少,深度是多少,会看很多椅子,然后把它们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看看是不是合适。
《装饰》:你的作品有日式的禅意、北欧的简约风格,同时也有中国传统家具的味道,这种风格与对待事物的态度你是如何形成的?与中国传统有什么联系与不同?你喜欢的设计是不带“文化元素”的,为什么?
赵雷:我就是希望做简单的东西,因为我自己的人生很简单,我不太喜欢被文化所塑造,我要有自己的发自我内心的东西。比如我喜欢可持续的东西,这是我内心的喜欢,喜欢自然的、天然的材料,天然的质感,可以组装,因为组装是种乐趣。这是一种很有智慧的东西,但是它不是很文化风格的那种东西,所以我喜欢这种。比如构造,构造这种就是,你就是去找农村的小孩,他们都会对这方面有些研究,因为他们做家具,它这种是很天然的东西,不是那种文化方面的东西。我不太把它风格化,而是喜欢让它自然化,做简单的东西。因为越简单的东西,接受的人越多。
《装饰》:你的设计与无印良品的设计是不是有些相似之处?
赵雷:在设计理念上是有些相似的,无印良品是做基本形,用最简单的形状。我很理解它的设计理念。他们的这些基本形状并不是说仅仅是一种形式上或创造性的形状,但是它的创造性是在于它的结构,无印良品的书架可以选择规格,可以组装起来,里面的构造完全是他们自己创的。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我们做的书架也是最基本的一格一格的,横平竖直,但是我们做它的构造,可以让它组装起来,然后你可以选它的规格。从设计理念来说,我们很理解无印良品为什么这么设计。
在与赵雷合作的家具工厂中,赵雷详细地分析着每一件家具的节点和结构,工业化处理的木材整齐地堆放,清晰地展现着家具的每一个环节,人工与机器生产配合的紧密和谐。赵雷认为设计是一种思维,在掌握了材料以后,其他自然是水到渠成。他希望从理性的角度将木头本身的好处发挥出来,不需要刻意的矫饰,让设计能够呈现出木头本身的智慧。赵雷虽然已经理性地跳脱开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地域局限,但他认为传统的榫卯确实很精彩,他理性地认为这是根植于木头本身特性的连接方式,但榫卯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木构中,榫卯结构都是最基本的一种连接方式。不过中国的榫卯确实最为丰富和精巧。
榫卯在赵雷的设计中经常会用,有的是纯榫卯结构,有的则是用部分榫卯。他认为榫卯就是帮助定位,但它不是固定死的,而是组装的榫卯,再加上五金件就非常牢固了,他利用这种组装的结构,尽量让它达到做整体结构的效果。中国的设计师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古代寻找灵感,赵雷认为设计师更加需要活在当下,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创作的源泉,而且要顺应当下的技术和生活方式。如果在“中国特色”还是“普世价值”做个选择,赵雷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图6-16)

木尽其用
《装饰》:你对于家具的选材上考虑过其他的材质吗,还是会一直专注于木制家具?
赵雷:设计师设计一件家具,最终会制造出来并提供给消费者购买使用。家具的制造会消耗原材料,家具的运输会消耗能源,而消耗多少是和设计息息相关的。既然设计师掌握了设计的权利,当然也不能推卸环保的责任,那么怎样设计才能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不会逆着材料的属性,而是顺着其属性走。如果比较木头和竹,那我做家具肯定是选用木头,我不认为竹子是一种做家具合适的材料,因为它的性能是很有限的,除非用很多胶,把它胶得很实很重,竹子本身的性能适合做那种编织的东西,如果做一块板,它必须有很多胶才可以结实。市场上的竹胶板,我觉得它本质上不太合理也不环保。还有就是以竹林和硬木的阔叶林相比的话,阔叶林的生态效益更好。所以国外讲森林管理,主要是讲你的阔叶林占百分之多少,木材的蓄积量就是指阔叶林里面每平方公里木材有多少量,用这个来看你的森林好不好,它不会看竹子的。竹子跟草叶林、灌木林有点像,它的生态效益一般。
《装饰》:因为你是比较关注环保的,你是怎么把你现在所做的事情跟环保、公益联合起来。
赵雷:首先你要了解这个产业制作、销售的整个环节,设计师能够面临的环节都要去了解。在每个环都会去想怎么做更环保。比如我们从最早开始选材料,如果不了解世界森林的状况,就会随便选,也可能会选用印尼的那些红木,但是如果你了解一下就会知道,那边的红木都是非法出口的,而中国是最主要的消费国,我们就不会选这种木材。对于非洲或南美的木材,我们会了解一下这些国家森林是不是在减少。我们选择的是美国或者德国的,他们每年的森林面积在增加,他们木材的出口都是合法的,他们的森林产业非常发达,是可持续的,而且能够养活他们的很多人,这就是说他们国家的经济是良性的,那我们就会用这种国家的木材。在设计的时候,还必须了解怎样设计能够让这些料的利用率更高。因为这些国家发展水平较高,会有分等级的木材标准和规格标准,我们会根据这些木材的规格,设计我们家具部件的尺寸,这些尺寸对于这些木材来说是利用率比较高的。还有一个方面,要考虑到运输,现代化的家具都是异地生产,要卖到很多国家、很多城市去,就算你去实体店,他的工厂可能也在很远的地方,所以它有个运输的过程。你把包装尺寸做到最小,便可以节省成本,因为家具行业,生产阶段耗能不多,主要是切割机等的耗电,但是运输的时候则都是用石油,污染最大的一个来源就是煤和石油这些矿物能源,如果你要节省这些能源的话,就必须把你的家具包装尽可能压小。
《装饰》: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
赵雷:环保不仅仅是一个环节,而是体现在从选料、生产、制造、设计、运输等所有步骤,比如使用油漆会对家庭产生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因为油漆使用时产生的废物排放而造成水、土壤的污染。所以我们尽量不用油漆,而是选用木蜡油,它的原料70% 以上是植物油,但也会有一部分稀释剂,稀释剂是石油类的,但是它比油漆要好得多,对工人的影响也小。等于是制作中用的材料都考虑到了,运输也考虑到了。还一个特殊也非常重要的环保则是家具的使用寿命,我们现在做家具都做硬木的,因为软木家具使用寿命短,硬木家具能够用很久,回收也很简单,扔到外面也不会污染水、土地。我们还通过内部的构造来加强它的生命,如果构造不稳定会不断改进。所以我们将整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能够做到这种全环节考虑的设计其实还很少,他们可能只会宣传说用了回收的东西,但那只是很有限的一个环节,也可能为了这个环节的环保,而造成了其他环节的一些污染。而且我们同时还要宣传选用可持续木材的知识。(图17-24)


赵雷的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他对追求个性表现或者所谓的民族风格不感兴趣,比较关注更为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怎样满足功能,怎样包装运输,怎样减少浪费。正如赵雷对木的理解,他认为木可成栋梁,可为柴禾;木有智慧,可成艺术,可为人居伴侣。与有智慧的木头为伴,让蜗居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梦,感受大自然的温暖、纯净、舒适。他的设计简约、理性,注重整个环节的系统环保设计,他的人也如木材那样,自然低调,对社会默默发挥着作用,表达着自己。
“木头可以说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具智慧的材料,是唯一能够在生命周期维持碳平衡的材料。木由树而来,树由阳光雨露滋润成长,吸收大气中的碳元素,而所有其他材料都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木头经过设计加工变成家具,它的细胞仍是活的,还在呼吸。它像是有生命的活物,可以与我们一同生活,留下岁月的痕迹,承载时光的记忆。因此我也把自己的家具设计品牌取名为木智工坊。‘木有智慧,如影随形’是我对这个品牌的定义,也是我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