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简约、温暖、执着——“芳芳服饰”设计总监李小燕

  • Update:2010-02-02
内容摘要
2009年11月9日,“芳芳”品牌设计总监李小燕女士摘得了第13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芳芳”李小燕因为她的纯棉设计早已名声斐然。12月17日,李小燕做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当岐教授和李小燕进行了一次深入、友好的对话。对话从李小燕与服装设计的机缘开始,揭开了设计师获得成功的背后故事。
李小燕在黄土高原上
李小燕、李当岐、肖文陵愉快交谈
 
在我要应聘助理时,老师却对我说“不,你直接去应聘设计师。”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师生涯。
 
李当岐:首先衷心祝贺小燕获得金顶奖,这也圆了你多年来一个的梦。今天的访谈是想要发掘你成功背后的故事。那么从你早期接受教育的背景开始谈谈吧。
李小燕:我是台湾籍,早年是在台湾暨南大学读的中文专业。其实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契机从事了服装设计。大学刚毕业时,亲戚中有个女孩子恰巧要报考服装设计。当时我就帮她搜集很多服装设计专业方面的资料,而且联络好了老师。后来很遗憾,那个女孩去读了旅游管理,而我开始对服装设计感兴趣。当初我向老师保证我的亲戚一定会去念书,但是她不能去践约让我的保证落空了,于是我就想到自己来读服装设计。
李当岐:本要给别人“做嫁衣“,最后却变成自己的选择。那么你最初学习服装设计是师从何处?怎么成为一名专业的服装设计师的?
李小燕开始是跟台湾的陈美芳学习了三年。陈美芳是一家并不大的工作室,我选择它是因为那里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除设计的知识技能外,老师将对专业的认真和对事业的执着也教给了我,并支持我在服装设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毕业时我和老师的一番谈话让我永生难忘。当初我的预想是先做一名设计助理,就希望老师给我推荐工作。老师却告诉我说“不,你直接去应聘设计师。”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师生涯。李当岐:你不断取得成功的“秘笈”是什么?
李小燕:有两点,一是我对服装设计的热爱,二是我做事认真的态度。我对服装设计的喜欢让我全心投入。还有就是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较真儿”,要精益求精。我做衣服时就会盯住每一个细节,不会放过发现的每一个问题。
李当岐:我想起另一位曾经获得“金顶奖”的设计师刘洋,他在设计上也是精益求精,曾经为了一个扣子来回折腾了七次。你有过这样的故事吗?
李小燕:也有过的。我做过一个牛仔裤的项目,当时我决定一块面料用手抽纱的方式来做,不能简单地用机器做,因为二者效果完全不一样。我给我的工人做示范如何抽纱,抽到我的手指都肿了。但是他们比我更辛苦,最后他们的手都抽出血了。虽然很苦,但是我要告诉员工我选择那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衣服做好。不够好的衣服即使拿出去,也会被客户退回来,那么之前的努力也就没意义了。
李当岐:你觉得这样的做事态度有什么好处吗?
李小燕:的确会有人觉得我太过严苛,但对我来说把事情做好是第一位的。真正理解我做事方式的人都会赞同我,和我一直走下去。我有一批一直跟随我的老工人,他们现在都是我的伙伴。但我最大的开心不是挣钱,而是让顾客喜欢我的作品,被顾客欣赏是我快乐的来源。顾客有时会排队等我做衣服,还有人把家乡小吃送我当礼物,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很开心。
 
我不敢去兼顾很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要小心翼翼地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李当岐:我知道你是从服装店开始做起,到现在你自己的事业已经成就斐然,既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又是一个成功的老板。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吧。
李小燕:其实我是在1993年的时候在现在深圳友谊商城开了第一家服装店,才去陈美芳那里学服装设计的。最初只是一个做服装贸易的小店,在陈美芳学习时就雇人帮我料理生意。我每一个学习阶段大约有几个月,学期完毕就回深圳开店。在陈美芳的学业结束后,我就在自己的店里正式做服装设计了。
李当岐:这家最早的店面是现在的“芳芳”品牌吗?这个牌子是因何得名的?
李小燕:是的。最初我接手过来的店面就叫“芳芳”。因为换名字的手续太麻烦,我就索性沿用了原名。我注册了这个品牌,自己设计了logo。Logo是F.A.N.G四个英文字母的排列,一直用到现在。上面阶梯状的图形寓意着“节节高”,里面的方形和圆形我也挺喜欢,有一点天圆地方的意思。“芳芳”诞生时恰巧有一部同名的法国电影,获得奥斯卡大奖的。于是有人建议我拿品牌去和电影附会博取个来历,其实根本与电影是两码事。
李当岐:“芳芳”之后你的生意是怎么发展的?
李小燕:开始时我在深圳买了十三台衣车,十二台用于制作,一台修补、打杂,同时招了二十多位工人。新入行时,很多东西都不懂,还差点被骗,渐渐才立稳了脚跟。我的店面是在五层,后来我发现二楼有一家倒闭的无人租用的店面,它有我喜欢的方形面积和通透玻璃橱窗。这家店面之前几任店主总是经营不下去,有的干脆是卷了衣服匆匆逃租的。因为老是空租,我便得到了很大优惠,房租按一半计算,水电费也全免。于是就有了两个店面一起经营。后来我又在广州海印滨滨广场看中了另一块十几个平方的小店面。九七年香港回归,深圳那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就把生意的中心转到了广州。后来,很多人也都来到广州发展了,广州就突然就旺起来了。2000年左右我又搬到了广州的中大附近,但到前几年我还是滨滨的第三大租户。
李当岐:你平时的生产方式是在工作室里你自己做设计,然后拿给工厂加工吗?
李小燕: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制作。曾经我有一个小型的二三十台车的“工厂”,是我自己的小组。因为如果在工厂加工,他们会按衣服的市场好坏来决定加工次序,有时比较好做的衣服会被排到后边做,这会降低生产效率。我自己就添置了二三十台车,作为我自己可以控制的生产线,专门做很赶的活。但是小组生产也要解决各种琐碎的问题,很消耗精力,后来我就把它取消了。不过我现在又想筹备这个小组,还在计划中。
李当岐:2002年以后你在设计界空了一年没有亮相,后来才知道你是去广西办了学。可以介绍下广西那边的学院吗?
李小燕:广西那个学校是与广西艺术学院联合办学的,某种程度上算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分校。那边开设了绘画、动漫等学科,却没有开设服装设计。因为服装设计是我的本行,我不愿意潦草办学,只好先搁置,等以后有精力再去办学。但我是不会退出设计的,很快我就从广西那边的事情中抽身出来了,因为觉得那不是我的强项,那件事由合作者就可以完成。我打算将来再花长时间去完善办学的事情。我不敢去兼顾很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要小心翼翼地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当时的创意作品却充满了学生气,我以为越夸张越好,要和我平时的作品拉开距离,现在回过头来看才能认识到当时的不成熟。
 
李当岐: 你是2002年开始在时装周上崭露头角的,当时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去参加时装周?
李小燕:其实我进入时装周就像学服装设计那样偶然,全然不是我出自我的规划。早些时候我都只是单纯地做衣服卖,对时装周完全没有概念。但2002年广州设计师协会搬到了我店面楼上六楼,我们开始认识。当时的副会长李基海就邀请我参加广州时装周,广州时装周参赛项目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创意,一个是实用,评十佳是根据两部分的总分数。李基海认为我的实用装一定可以得高分,可以去拼搏一下。参展的实用装是我平时的产品,创意部分则全部是新开炉灶。实用部分我拿到了很高分,当时的创意作品却充满了学生气,我以为越夸张越好,要和我平时的作品拉开距离,现在回过头来看才能认识到当时的不成熟。最后我评上了十佳,虽然是分数很靠后,却是我的一个开始。
李当岐:2002年北京时装周你也参加了,到现在我对你那场以“咖啡”为主题的“秀”还有深刻的印象。那场“秀”在视觉的维度外还引入了嗅觉,秀场的满场飘散着咖啡香。能介绍下北京时装周参展的经历,以及你选择“咖啡”主题的原因吗?
李小燕:最开始是我参加了广州海印滨滨的老总陈文胜策划的一个海峡两岸三地服装展,那个项目我们做得很成功。在我拿到了广州十佳之后,陈文胜就邀请我和其他设计师组成一个两岸三地代表团去参加北京时装周,我代表台湾,邓达志代表香港,屈汀南代表广州。选择 “咖啡”作为主题的想法很简单,咖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我的服装像咖啡一样,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我以咖啡豆的色彩为主题,通过色彩体现咖啡生长过程的变化,包括选用未成熟时咖啡豆的绿色。我的设计理念是要模糊年龄段的界限,我要让所有喜欢我衣服感觉的人都会去买我的衣服,不问年龄,而不是让五十岁的人会认为一件衣服是四十岁人穿的,不好意思去买。至于咖啡香,当时我安排十几个电饭锅同时在秀场的大厅熬咖啡豆,就有了非常浓郁的咖啡味道。这很成功地加深了大家对我产品的印象。
李当岐:你平时喜爱咖啡吗,所以你才选择它?
李小燕:我当然是喜欢咖啡的,我只会从喜爱的角度出发做设计。
 
    
08作品 态度
 
我就想用纯棉去做些最好的东西,不能让它永远都是配角。设计师应该尽到这样一个责任,去回归到生活,设计大家热爱的东西。
 
李当岐:你从哪一年开始把自己的设计定位在纯棉面料上的?
李小燕:2003年就开始了,那一年我做牛仔服装,就全用了纯棉的材料,同时我开始启用本色,包括把“海魂”用到我的设计里,它是我心目中的本色的一种。2002年我我从台湾传统的“棒丝”得到很多启示,觉得棒丝和纯棉有相似的地方。我慢慢明白做设计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为了做而做。我内心是爱纯棉的,同时纯棉也是大家共同喜欢的。我就想用纯棉去做些最好的东西,不能让它永远都是配角。设计师应该尽到这样一个责任,去回归到生活,设计大家热爱的东西。同时,我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这让设计更真实、自然。我不断与面料开发商和技术部门协调,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改善纯棉自身的不足。比如纯棉本身容易皱,那么我就把它压皱,体现出它的特色。
李当岐:其实在使用纯棉上,你也并不使用高品质的棉,而是使用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通的棉材料。通过精加工和设计的方法,提高材料的附加值。这才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设计师并不一定需要用最好的材料才去卖最高的价格。比如现在很多有钱人抱怨在国内买不到好棉布衬衣,国内的棉织不到120织纱的、200织纱的那么细,可是你才用60织纱的棉就足以做出好作品。能不能具体阐发下你“粗粮细做”的设计理念?
李小燕:我要通过设计提升廉价的材料的价值。通过技术手段和用手工的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丰富程度。一方面改变棉本身织造形式,比如针织和苏织,苏织中又会有一些变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添加、重叠的方式改变结构,比如用绣,我会用棉线来绣成太阳或花卉的图案。我使用的都是廉价易得的白胚布,用本色的丝光棉线去绣,造成华丽又不失纯朴的效果。
李当岐: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师应该主动利用材料,创造价值,而不是被材料局限。使用纯棉做设计让你有什么感悟?
李小燕:棉对我影响很大,最初是喜欢,做棉时我爱上了棉,现在我在学习棉的精神。棉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和中华民族的观念很契合的:它舒适,朴实,不张扬。同时我希望通过我做的棉材料的设计,有更多人能与我产生共鸣。这次拿了奖我当然很开心,一方面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另一方面说明大家产生了与我的共鸣,才有这么好的结果出现。
李当岐:你认为你是因为什么理由拿到金顶奖的?
李小燕:这应该由大家来评价,我只觉得自己幸运。一开始我压根就没想到能拿奖。我们整个团队是10号上午的机票,结果9号拿的奖。我就和另外两位同事留下,其他人回去了。应该说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都很好,但奖只有一个,而我是足够幸运的一个。
李当岐:拿到金顶奖以后,你接下来的路打算怎么走?
李小燕:服装设计是我真心热爱的事业,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是为了拿奖而拿奖。拿到奖当然很开心,但我还要重新开始。这个奖好比是一棵果树开满了花,结了很多果实,取得了大丰收,但花儿会谢,果实会摘下来,它仍然要从下一个季节重新开始。因为今年的好成绩,我觉得压力比以前还要大了一些,我对明年的期待值提高了。“压力”听起来是个不好的词,但对我是动力代名词,压力来自认真的态度。有方向,有目标,所以才会有压力。
 
    
 08作品 态度
 
一旦定下选择,就要投入进去,不要左顾右盼,一定要排除他人造成的干扰。要找准目标后就要一心一意,一门心思地做下去。困难来临时不要躲避,困难也是躲不过的。
 
李当岐:现在在国内有一个现象:很多设计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大家都在造型、色彩等等方面挖空心思地求变,否则就好像没有设计。今年你的设计作品因为简练获得了一致好评,这说明好的设计并不在于它的复杂和新异,简洁的东西也能体现出一种高雅。你怎样看 “为设计而设计”的现象?
李小燕:您说的对,现在“为设计而设计”的确是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包括我自己:渴望在设计的过程中把所有的想法都表达出来。关键在于如何在坚持原来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给自己的设计做“减法”,我还记得您也曾经为我的作品提过这样的建议。但在别人提出要“减”的时候自己要有清醒的看法,并不是因为别人的意见摇摆不定。我还记得您当时给我提意见的时候,我就在心里仔细思量自己究竟是哪部分确实多余了,吸收您的意见绝不会有损我自己的设计理念。大家都不知道的是,第三个系列我本来有十六套衣服,最后却只拿出一套参展。如果设计理念不成熟的话我是做不到这么大的删减的。
李当岐:我能感觉你这次在时装周上不止是在做一场秀,而是在做一个品牌。这一路走来,你变得越来越坚定和执着,你这种坚定是怎样得来的?
李小燕:一方面因为我的性格本来如此,这也是我的价值观:我认为坚持很重要,不能事到临头退缩。要专心于自己的事情,不要东张西望、羡慕别人在什么事情上取得了成功,要给自己一个不断前进的基点。朝自己的方向走,把自己做好了才是真正好。不止在设计,我在商业上也是这样,因为我坚定,才能影响到我的客户让他们也坚定,否则我就会失去市场。我的店一做就做十几年不换,我的客户也是十几年不换。有一家重庆的客户,爸爸先去世了,女儿就接替父亲做我的客户。拿了十佳设计师之后,我拒绝了很多其他发展的建议,我认为稳下来才能有所发展。
李当岐:你希望现在的学子怎么去学,将来怎么去做?
李小燕:人都会面临选择。比如我当初是中文系出身,现在却做了设计师。学设计的学生们也会面临选择的过程,做选择的时候头脑要清晰,要当机立断。一旦定下选择,就要投入进去,不要左顾右盼,一定要排除他人造成的干扰。要找准目标后就要一门心思地做下去。困难来临时不要躲避,困难也是躲不过的。当然学设计真的很辛苦,因为要“无中生有”,要挖空心思把没有的东西变出来,可以迂回地解决困难,却不能逃避。
 
     
09作品 大地投影
 
做设计就像种田一样,错过了季节就错过了收获,没有可以等待的余地。设计师的辛苦在于,一旦爱上设计,就宁愿拿生命去交换也要完成它。
 
李当岐:你可以就设计的“辛苦”多谈一些吗?一般人们看到的都是设计师在台上的闪亮时刻,是被鲜花簇拥着的,还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艰辛。
李小燕:辛苦到连病的权力都不能有,病也不能喊病。做设计就像种田一样,错过了季节就错过了收获,没有可以等待的余地。尤其是服装,错过了上市,就永远错过了。这次时装周,我的秀是在11月8号,而在9月22号晚上我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后腰第二腰椎的横骨断裂了,第三腰椎的横骨断了一半。被医生要求休养躺着一个月。我却不想因此错过时装周,住院时我封锁消息,包括我的家人和员工都不知道我受伤。9月23号广州时装周开幕时,作为广州省设计师协会的副主席我必须出席,只好推掉并且为了保守秘密我拒绝了别人的探望。住在医院的前十二天,我就用电话遥控指挥工作,因为时装周的设计稿已经出来,所以基本进度没有受阻。关键的东西,是由我出院后最后完成的。在10月份我又去陕北高原拍外景,即使别人劝我说身体情况很危险,我也不去考虑。我所说的设计师的辛苦就在这里,一旦爱上设计,就宁愿拿生命去交换也要完成它。拍录像的时候我身体要忍受很大疼痛,可是一声痛也不敢呼出来。大家都已经很疲累了,如果我喊疼就像拿针在气球上扎了一针一样,大家马上就漏气了。我们要忍着累不说出来,这么完成了整个时装周。
李当岐:你们这次订货会想了很多创意,收获也很大。在订货会的秀上,你只展示了八套成衣,但听说你有一百五十套成衣是吗?
李小燕:一百五十套只是三分之一。
李当岐:我可以想象你的工作量是多么巨大。你一天大概可以睡几个小时?
李小燕:有时候睡很少。但我有一个习惯,无论睡的多晚,一定早起,有时晚上还会不离开公司。我自己也深受这种辛苦生活的折磨。这次订货会以后,我和我的团队说了几句真心话。我告诉大家,是你们一直在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做得更好,是大家在一起共同奋斗才会有成就。
 
    
09作品 大地投影
 
我觉得应该追求简约的设计和简约生活方式。不仅在做设计上做“减法”,我们的生活态度也要做“减法”,甚至要让顾客在挑选衣服时也能做“减法”。
 
李当岐:这两年来,广东这个出口大省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在服装业和服装生产的领域里,有百分之三十的企业都倒闭了,还有很多企业减产,一直到现在还没能恢复元气。依赖出口是肯定不行的,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就此谈一下你的观点?
李小燕:首先一定要坚定信心。穿衣是日常必不可少的,所以不必担心市场。我认为在倡导方向上应该追求简约的设计和简约生活方式。不仅在设计上做“减法”,我们的生活态度也要做“减法”,甚至要让顾客在挑选衣服时也能做“减法”。有时顾客看到眼花缭乱的衣服,会陷入太多的选择,不知道怎样挑选和搭配。我要让大家轻松地购买。我根据每一季相关联的产品考虑应该怎么去链接,来安排色彩和款式,调整产品的结构。要让喜欢我衣服感觉的人,在一天之中所要穿的衣服里乃至前一季与下一季间都能找到呼应。设计可以对改变大家的生活态度有所贡献。
李当岐:设计师是需要思考的,包括你对市场的研究,对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的研究,这些都很重要。“建立自己民族品牌”这样的口号被喊了很多年,实际上有很多人满足于只做加工订单,没有余力和心思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次金融危机给大家上了一课,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大家重新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应该说,本土设计和本土品牌在未来会更有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所以我们也希望“芳芳”李小燕走得更好。
李小燕:我也希望所有的设计师都能创出自己的品牌,希望能通过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