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建构新的人本主义视角 ——中国的老龄化及其对汽车设计的影响

  • Update:2012-01-27
  • 赵 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急需设计理论方法指导设计师以老龄用户需求为中心展开设计实践。本文以老龄用户需求对汽车设计的影响为例,探讨了人本设计的理论基础,发展出以社会文化及产品意义为中心的设计创新方法,从理论上建构了基于中国文化语境的包容性设计方法和人本设计理论。

* 本研究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特此感谢。

 

一、中国的老龄化


      在世界进入21 世纪之后,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年人口超过1.43 亿,占总人口的10.97% 以上,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后,其社会和经济地位都会发生了变化,心理和生理机能都趋向衰退。同时,从中年步入老年时,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因此,老年人群更容易变为社会弱势群体。


      老龄化社会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其中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等诸多产品。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总收入超过4000 亿元,老年产业即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展开了针对老年用户的设计研究,其中,以“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包容性设计”要求尽可能广泛地为所有年龄层面和具有不同生理特征的用户设计产品和环境。“包容性设计”首先尊重老年用户的需求,它倡导产品设计应保持使用的一致性、灵活适应性、简单直觉性、信息易读性等。但是“包容设计”研究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研究表明,面向中国老龄用户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2],其重要意义还没有被人们认识,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客观上已十分迫切地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二、老龄用户出行与中国的汽车市场


      对于老年人来说,出行是一个与社会福利和康乐问题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它是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另外,中国城市私人汽车拥有率也高速增长,2010 年,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40-55 岁的汽车用户占较大比例,在未来的10-20年中,这部分汽车消费群将步入老龄化,中国的老年汽车用户将会急剧增长。大量增长的老龄人口将对中国社会的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中国的汽车工业急需进行设计研究,以研发生产出符合这些潜在老年汽车用户需求的产品。


      西方学者致力于研究老年人出行的安全配套措施,其中包括出行安全培训、限制性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障碍设计等[3-5]。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老年人群心理、社会、文化需求对于设计创新的影响,也加大了老年人的脑力和体力工作负担。在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师缺乏理论工具来整合用户需求、技术、美学、地域文化等因素。设计研究界倡导的“人本设计理论”一直沿用马斯洛[6]和乔丹[7] 的线性人类需求模型对用户进行分析定位。(图1)这种金字塔形理论模型指出:用户的高级需求必须建立在满足低级需求基础之上,这就导致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遵循线性结构,设计首先满足安全,功能等需求,然后才针对美学和社会需求进行设计。相关文献证明,这些理论成果很难提供给设计师有效的方法工具,帮助他们创造出符合中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的交通工具。因此,建立面向未来中国老龄用户需求的理论模型对于当下的设计实践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针对上述研究背景的论述,该研究从人本设计角度出发,试图建立有效的老龄汽车用户需求模型,并将这种理论模型纳入到新的设计方法中,帮助设计师在动态环境下围绕老龄用户需求展开汽车设计。虽然老龄化过程伴随一些生理上的衰退和变化,但这些变化具有较强的共性[8]。研究发现,在设计创新过程中,社会因素才是影响老年用户需求的一个主要变量,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将直接影响老龄用户的出行模式与需求[9]。因此,该研究通过对我国中年和老年汽车用户的出行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建立未来老龄汽车用户的需求模型,以指导设计师在全球化背景下针对特定地域文化需求进行设计创新。


      该研究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对36位大中城市的老年和中年汽车用户(未来的老年汽车用户)进行数据采样和比较分析,探讨当前中老年汽车用户出行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异同;预测未来中国老龄汽车用户的需求;探究影响上述出行需求和汽车设计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人本设计方法;提供给设计师明确的创新目标体系。为了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出行日记和互动讨论等方法进行采样,社会学中的“扎根理论”被用来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多重角度发掘出影响老年用户需求的因素,用以建立理论方法工具。


四、老龄用户需求模型


      通过分析,该研究发现老龄汽车用户的出行需求存在于:(1)社会生活方式、(2) 出行模式调整、(3) 地域文脉、(4)汽车的意义、(5)汽车的物质属性这五大主题变量的互动关系中。其中,“汽车用户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汽车对于用户所生成的意义”是影响老年驾驶员需求的两大变量。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与意义,这些价值与意义能够折射出用户显性和隐性的需求。产品所生成的意义源自使用经验、他者评价、文化体验之中。利用心理学的移情理论对用户和产品之间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传统的工业设计研究与实践侧重于就物论物,热衷于研究产品的功能和形态等物质化变量,较少有研究涉及到产品意义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的非物质变量。这种新的研究视角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老龄用户的需求,真正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因此,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定位老龄用户出行需求的理论模型(图2),这个环状互动模型指出:文化价值是驱动老龄用户需求的动因;汽车赋予用户的意义成为折射用户需求的参照系;个人轿车作为一种“介质”反映出用户的使用经验和出行需求。老龄用户的社会生活方式构成其主观文化价值;地域文脉构成其客观文化价值。这两个变量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影响和定位老龄用户的出行需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