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

  • Update:2009-11-27
  • 李国新
内容摘要
社旗山陕会馆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位于中轴线上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等主要建筑的风格都有明显的双面性;其建筑艺术的双面性也正是它的艺术魅力所在。这种双面性的建筑风格的产生与它实用功用的综合性有一定的关系。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
 
内容摘要:社旗山陕会馆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位于中轴线上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等主要建筑的风格都有明显的双面性;其建筑艺术的双面性也正是它的艺术魅力所在。这种双面性的建筑风格的产生与它实用功用的综合性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双面性
 
    
 
被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吕济民题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的社旗县山陕会馆是由清代山、陕二省在社旗经商的商人集资修建的。从乾隆二十一年始建,到光绪十八年竣工,历时136年。[1]社旗山陕会馆集皇宫、庙宇、商馆、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既雄伟壮丽、雍容华贵又刚健挺拔、端庄大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采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现存的山陕会馆的建筑群中,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和大拜殿。这四座建筑虽然风格、式样各不相同,但却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双面性——每一个建筑的南北两面呈现给人的艺术风貌都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
一、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的双面性
1.琉璃照壁的双面性
琉璃照壁是会馆的第一门面。商人以盈利为目的,商人的成就的高低似乎在于钱财的多少,富、福往往是他们最值得夸耀的内容;我们可以说琉璃照壁就是秦、晋商人提供给外界的第一张名片,上面展现出的是富丽堂皇的气息。照壁的南北两面皆由方形的、上面刻有精美浮雕图案的琉璃砖拼对而成,色彩主要是黄色和绿色;是名副其实的“金”“碧”辉煌。“无名”的建筑师们,在照壁装饰艺术的色与形的设计上颇具匠心,充分地向人们展示出照壁艺术装饰的双面性。
就色彩来说,照壁南面占统治地位的色彩主要是碧绿色,与之相对的黄色面积则小的多。使得这一面呈现出赏心悦目的冷绿调子。大家都知道:绿色是眼睛的“养护色”,在绿色的环境中眼睛不会产生疲劳感。高明的建筑师把迎着阳光的南面设计为绿色调,其用心是良苦的。这样,就使得人们即使在强光下观看照壁也不会产生刺目的不适之感。让我们再看一下照壁的北面,在这个面上,绿色仍占一定的份量,但黄色在画面上的面积却增大许多。整个壁面的设色极像挂满成熟桔子的桔树;其色彩正如屈原在《桔颂》中所描绘的那样:“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明丽、灿烂、充满生气的画面。鲜艳、明亮、具有扩张性的黄色,像灯光一样,把照壁阴暗、背光的一面给点亮了,不仅不觉沉闷,反而显得精神、醒目,充满了暖意。可见,照壁在设色上是极其讲究的,既适应科学的人的视觉生理规律,又符合审美规律,南北两面,量光设色,真是曲尽其妙!
再看照壁两面,装饰图案形式和内容也都“里”“外”有别。南面偏下部分的三个主要图案的外形都是圆形的,左为凤穿牡丹、中为五女捧圣、右为鹤立青莲。圆型,蕴含饱满、和气和团圆之意,其形式本身就给人以欢快、祥和的感觉。再加上含有祥瑞、祝福之意的吉祥图案,充分地体现出会馆对上门宾客的火热诚意。照壁北面三大幅大装饰图案也在偏下部位,呈对称状。中间是被八边形所围绕的鲤鱼跳龙门和二龙戏珠图案,左边是矩形边框的四狮斗宝图案,右边则是矩形边框的雄狮战麒麟。从形式上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活泼的感觉。其中寓意又似乎在提示人们:要想成为八面玲珑的生意人,必须在德才上先有积累,得以升华后方可大显神通。
总的来说,照壁南面色彩沉稳、形式活泼,内容含有祥瑞、祝福之意,极像一个充满诚意、笑容可掬的迎客者。其北面则色彩温暖、形式庄重,内容为对德智的启迪,更像一个关门施教的长者。简简单单一个照壁,经工匠高超的艺术处理,带给人们双倍的艺术效应和无尽的视觉感受,使人不由不称赞其艺术手法的巧妙。
2.悬鉴楼的双面性
从正面(即南面)看,悬鉴楼是高大威猛的建筑体态,共有三层重檐,每一层檐形式各不相同。第一层像普通民居的屋檐,自然、淳朴;与两边的山墙和檐下的四个红色柱子组成了一个极像民居的楼门脸,给人以亲切之感。紧接着它的第二层檐已变成飞檐;两边翼状的檐角伸出些许长,似人的两个胳膊。二层檐与三层檐之间不像一二层那样紧密相连,而是相隔一定的空间;从下往上看,是由六根柱子把第三飞檐歇山顶擎起的。这样,在视觉上三层顶檐之间便有了疏密有致的格局,非常符合视觉审美规律。第三层飞檐檐角已向上翘起,动感较第二层更强。总的来说,这三层檐给人的感觉,其动感是自下而上渐次增强的,把人的视线逐渐引向高高的楼脊,直指天空;挺拔峻秀、气势恢宏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把悬鉴楼阳面的三层檐用鸟比喻的话,那么第一层鸟合翅静立,第二层鸟展翅欲飞,高处之鸟则已腾空九天。这种檐角动感的渐次变化,实在妙不可言。楼南面的木旗杆现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公一母相互顾盼的两个石狮子的旗杆底座,向人诉说着未了的情缘。而两根铁旗杆依然冲天而立,风采不减当年。犹如悬鉴楼手边的两杆双枪,与斯楼相映成趣,烘托着高楼宏大的气势。
从北面看悬鉴楼,其外貌与南面大相径庭,虽然依然是三重檐,却在第二层檐的前面、戏台的上部有多出一个小的飞檐歇山顶,极像三重檐怀里的孩子。这面,工匠们主要着重点不在重檐,而在于上大下小两个飞檐歇山顶。从这面看楼顶,上面是犹如硕大帽子的、极其醒目的巨大歇山顶;而紧接它的下面,戏台上的小歇山顶则显得那么弱小,牢牢地被这大顶罩着,从视觉上给小顶造成一种迫压感。古代建筑师们在这一处用的是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这个弱小的,倍受大顶威迫的歇山顶,因体积的“劣势”、地位的“不利”反而唤起人们对其的加倍关注。建筑师用以大压小反建筑常规的艺术手法,其“醉翁”之意不在这个小歇山顶,而在小歇山顶下的戏台。当人们的视觉受到以“大压小”的这种令人“心跳”的形象关系困扰时,视线不由会逃逸式下移到这四根石柱支撑的空旷戏台,立刻,使倍受困扰的视觉得到解脱,这样,观众的视线就会停在戏台上。如有好戏在这里上演,就更吸引人了。
悬鉴楼的双面性在于:一方面在其南面建筑师用意在“上”,利用从下到上飞檐的动感渐强变化,把人们的视觉引向天空,使人感到斯楼的高大雄强。而在北面,建筑师用意在“下”,通过大顶压小顶,把观众视线“逼”向戏台。此楼南面沉稳雄强,北面则飞动灵秀。一个楼不同的两面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起到两个楼的审美效果和使用价值,使笔者不得不佩服建筑师的奇思妙想。
3.石牌坊的双面性
石牌坊坐落在一个三米高的月台上,它是大拜殿的陪衬建筑,共有三座,中间为主牌坊,飞跨在雕有巨龙腾飞的整块石雕——九龙口上。九龙口为斜坡状,下接石阶,此通道为龙行之道,普通人是不能走这里的。次牌坊下接登月台的石阶,是人们上大拜殿的通道。主牌坊两边的次牌坊都与主牌坊中间有围栏相连。
   
从远处看石牌坊,其主体的石柱和最中心的门楣(上面刻有文字),显得净板、疏朗;而牌坊的装饰门楣、透雕石柱、石角隅和其它装饰石雕,因雕刻精细而显得繁密。整个石牌坊的上面有疏有密,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在会馆整个建筑群中,石牌坊属于一个极小的单元,但却体现会馆整个精神追求所在,就像它上部铭刻的文字一样给人一种庄重、正直之感,像一位磊落光明、不苟言笑的圣人。
在石牌坊的背面,则显得柔和闲适。从内部看,四个主柱础装饰华丽,雕刻精美。如精巧的抱鼓石、奇特的石狮子、怪异的人面兽以及精美的花草、树石等,且更便于近距离欣赏、把玩,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给人一种可亲近的感觉。
总之,当我们位于石牌坊的南端的月台下仰视着牌坊时,它是那样的高大、威严。而在北面,我们在月台上看牌坊时,它又是那么优美、和善。同样展现了两面性独特魅力。
4.大拜殿的双面性
高高耸立在月台上的大拜殿,实际上是大殿和拜殿两进建筑相联合的组合建筑。檐下有大型彩色木雕来装饰,木雕上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把传统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在人们面前。殿前廊两侧的墙面上,还安置两块矩形装饰浮雕:《十八学士朝瀛洲》和《渔、樵、耕、读》。其山水树木、房屋桥梁、人物鸟兽等等,形象生动,雕工精湛,堪称石浮雕典范。
大拜殿的前殿为卷棚式歇山顶,在其稍高的后殿则是起脊的飞檐歇山顶,两楼顶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呈阶梯状。前殿卷棚顶脊部柔和圆润,与后殿的歇山顶连接极其自然,让人看不出是两进建筑而误认为是双檐单座建筑。远远看去,屋顶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流畅运动感,同时也伴随着“山外有山”的层次感。使整个大殿显得既气势宏大,有雍容大度,有一种真人不轻露其相的大将风度。
大拜殿的背面,显得比前面更高大,一扫前面的牌坊的陪衬和檐下浮雕的装饰,直接而雄强,犹如大将的伟岸脊背。沿月台外边,一条“”形柱廊围绕大拜殿的东、北、西三面。直立的石础木柱,给大殿增添了挺拔的豪气,同时有一个散步和观景的空间,又可借此与后面的春秋楼(已焚)相呼应。
大拜殿的正面给人的感觉是:其实雄伟蕴含在谦和里,威严藏伏于大度中,使人有一种敬畏之感。北面则挺拔而又俊秀、雄强而富人情味,给人以可信赖之感。
二、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双面性的成因
首先,任何建筑都应具有实用功能,山陕会馆属于需要发挥综合使用功能的建筑,它不是一般功能明确、单一的坛庙建筑。它是社交、政治、祭祀、宗教、交易、娱乐等多种功用的场所。“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置及建筑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和功能方面的要求。”[2]因此,设计时就要考虑它的多种功用。这样就使得会馆一方面显得严肃、一方面显得灵活,一方面正统、一方面民俗,一方面法度森严,一方面又灵动变通——具有双面性。
其次,山陕会馆是秦晋两省商号集资修建的会馆,即非官方拨银,又非一人独资。建筑形式和风格的确立要考虑到各个商号老板的喜好。会馆建筑材料多从遥远的山西运来,十分不易,要达到物尽其用,就要多考虑几种建筑模式。基于这二点,会馆建筑方案的最终形成应该是集体化、民主化、一物多用化思维的产物。
再次,会馆虽是商人合资修建,但决不能只考虑照顾商人的喜好,“自古官商是一家”,商人顺利经营、长期赢利离不开官方的支持。经过活动和努力,会馆被定为慈禧南下的一个行宫,所以这个会馆沾些皇家气派,在建造时,也敢用一定量的黄色点缀在建筑之中。由于这个原因,会馆必须显示富丽庄重的官派气势。然而,会馆终究是会馆,它的主要建筑目的是满足商人的经营、生活和娱乐,所以它又脱不了民俗味、商家气和享乐风。从而决定了会馆建筑的二个明显不同的建筑风味并存的特点。
我们说会馆的艺术价值高,高就高在其建筑艺术上所表现出的“四不像”、“双面性”。这样,我们便可以从中读出诸如皇宫、庙宇、商馆、园林等建筑风格的多种风味来,它会给人带来内涵丰富且耳目一新的感受,的确称得上是世界造型艺术中的瑰宝。它的艺术价值必将随人们对它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而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晋商与经营文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1998
[2 ]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3] 李芳菊:《会馆文化丛书:走马飞舟赊旗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