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论T恤消费的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

  • Update:2012-05-29
  • 朱旭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设计艺术系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4期
内容摘要
当代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人类生存困境的背景下,面对庞大的T 恤消费市场下来思考人类的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对T 恤消费进行了新的视觉研究,发现自后现代文化市场新潮以来,T 恤消费进入了异化状态。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消费T 恤,正确引导T 恤消费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今天,从5 元到几百几千元一件的不同价格T 恤,谁没有拥有其中的一件,二件,三件,抑或更多件? T 恤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史,无论是在纽约、洛杉矶、伦敦、东京,或是广州、北京、上海,T 恤已经远远超越其自身的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服装层面,而是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改变或传达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体系庞大的“T 恤文化”。我们消费T 恤的同时也就是在消费T 恤文化在内的相关内容。自后现代文化市场新潮以来,T恤消费已进入了异化状态。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消费T 恤,正确引导T 恤消费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1.GUCCI T 恤/壹基金T 恤

一、T 恤消费的产生——自我表现
        T 恤的流行是后现代产物的物化表现之一,借罗兰·巴特[1] 对牛仔裤的本质的解释来回答:“当然不是那些在百货公司里的衣架上装点好又光滑的东西;而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脱下衣服时,从他手中不经意地滑落在地上的那团布料……松垮、散漫、无关紧要。一样东西的本质与它遗留下来的残余有关:并不一定与人们使用后所残余的东西有关,而是与使用中被丢弃出来的东西有关。”[2] 同牛仔服装一样是一种挑衅其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身份的“是与非”的标准。T 恤从劳工短袖圆领的贴身内衣到如今成为不分性别、等级、国家和种族,最为时尚的服装也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由纯白T 恤到各色各图案设计的T恤, 它已不仅仅停留在服装层面,远远超越了作为服装的基本功能,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模式……成为现代社会运用最广泛、最有效、最直观、最方便、成本价格最低、最自由的视觉传播方式,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或传达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体系庞大的“T恤文化”。
        从人的生存论的视角看,消费是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进行自身的再生产的途径之一,消费是人的存在方式。我们消费T 恤是自我表现自我存在的重要表现方式:我们穿着T 恤可以悄然淹没于人群中,也可以昂立于人群中央。我们着装T 恤就是想以轻松又不拘于既定的意义与传统模式的形象出现,潜意识地想把“自己的”故事在不经意间呈现出来,为的是刻意展现出自己和别人的相同或者不同,或者还为表现出和自己理想中的我或偶像之间有共同如表现得特别性感,借由T 恤我们明白了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处,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人格……我们人人都在消费T 恤,消费T 恤消费相关的一切消费……隐藏于T恤符号其自身后的意义,我们看到、感受到、意识到、理解到的理智与道德以及有关追求、愿望、恐惧、和乌托邦所串联起来的所有故事。
 

二、T 恤消费的消费异化——以“扔”为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T 恤成为了美国胜利的象征:明星和总统穿着战场标志的T 恤,让普通民众以穿着这种标志的T 恤为荣开始纷纷效仿,这使战争英雄所穿的贴身衣物超越普通内衣,成了民主的象征;另伴随着“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的到来,针织工业的日益兴盛为T 恤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棉质材料的舒适、价廉为T 恤大量的生产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T 恤在当今世界,几乎可以作为社会文明和自由程度的标杆之一:从目前全球T 恤产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看,越是经济自由和文化繁荣的地区,T 恤的消费量就越高。尽管如此,T 恤的生产量仍然远远大于消费量,“供过于求” 出现过剩性的生产。“生产过剩”是消费社会的基本前提。节俭的文化价值、道德观念和规范根源于生产的不足。在生产不足的历史条件下,节俭的价值、道德和规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在生产过剩的历史条件下,要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求助于大量消费和消费的持续增长,人们节俭的价值观、伦理的规范就必须让位于挥霍性消费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规范:人们节俭的消费观念就会荡然无存。消费社会的挥霍性消费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我们对T 恤的大量消费已经背离了我们对T 恤作为服饰本质的需要,不是为了满足健康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欲求”;因而不再注重T 恤的实用价值,而是注重T 恤的“时尚价值”和符号价值。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第一,人们在购买T 恤时主要不是以T恤的使用价值为尺度,而是以时尚为尺度;第二,对T 恤的消费中,不管T 恤是否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只要它背离了时尚,它就不再具有消费价值,就要被作为旧物扔掉……这就是T 恤的异化消费。

三、T 恤消费的象征意义与“夸示性消费”——我消费我存在
        在计划经济时代,T 恤产品供不应求,人们对T 恤消费只能是以满足基本需要的消费为准,追求T 恤的结实耐用和舒适。与此相适应,T 恤的生产也以此为目的,以适应消费的需要。但是,短短30 年间,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由匮乏的经济进入过剩性经济时代,T 恤生产过剩导致了T 恤产品供过于求。这时,T 恤的遮体和御寒价值就不再是消费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了,T恤的社会意义、象征性意义取代了遮体和御寒价值的意义。人们在T 恤消费中,考虑更多的是能够潜意识表现自我与众不同或者融入大众的T 恤。这样,T 恤成了代表某种社会意义的符号。人们在穿着T 恤时潜意识里想使自己有一个使人尊敬和羡慕的外表,这由T 恤上的图案或商标即标识性的符号来完成。
        在这个意义上说,T 恤上的图案设计和商标是隐藏T 恤本质身后的意义,我们看到、感受到、意识到、理解到的理智与道德以及有关追求、愿望、恐惧、和乌托邦所串联起来的所有故事都由此彰显。象征性是通过符号表现,消费的象征性是符号代表的“社会意义”:即我们是谁,我们身在何处,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人格。故消费T 恤即“象征性消费”,也即 “符号消费”。“一个人的地位越来越依据他( 她) 所使用或消费的物的等级来识别,而越来越少依据其出身、血统、种姓等级和阶级成分来判定。
        因此,物品和广告系统作为‘社会地位’的编码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普遍的符号和解释系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对人们的身份、地位加以区分和辨认的符号系统,在成千上万人充斥街头的都市社会,这一符号系统获得了不可或缺的交流和表达功能。”[3]“壹基金”T 恤使捐赠者获得一种 “演艺群体成员感”,获得了进入“慈善时尚社交圈”或者“李连杰圈”门票的良好感觉。 “在此意义上,消费和语言一样,或和原始社会的亲缘体系一样,是一种含义秩序。”[4]
 

四、T 恤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情感表现
        T 恤消费主义同牛仔裤的最佳搭档是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首先兴起,并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T 恤成为世界最新时尚文化潮流得以迅速传播。T 恤消费主义是建立在现代机器工业的流水线大生产 “供过于求” 的基础上产生的。
        T 恤作为商品由于其价格跨度大选择空间不受限制、舒适、方便、个人符号鲜明等特点,人民骨子里节俭精神就消失得无影无踪,T 恤消费主义消费群体大于任何一种服饰消费群体,T 恤消费主义文化也由此产生——T 恤消费成为最流行、最时尚、最高调、最平民的艺术先锋承载着文化的变迁和更替。T 恤成为流行文化里重要的分支产品和传播媒介,走上潮流的尖端,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充实并涵盖了社会状态、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民族文化等社会学因素各个领域,每个人都应选择符合其性别、身份和地位的T 恤消费,这是T恤消费主义文化的问题,T 恤包含情感,但其自身并不感受情感,任何一种服装甚至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同T 恤一样和感情、态度、立场以及个人意识如此紧密而且自由地结合。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角落T 恤已经远远超越T 恤本质的意义:可能是民间文化对上层文化的反叛代表,可能是自由平等权利的呐喊,可能是政治舞台上的某个工具,也可能是社会文化的代言。
 

五、T 恤消费的合理性与伦理关照——生态平衡
        人类经历三次社会革命,使伦理道德发生三次深刻的转变,特别是18 世纪后的工业革命,人性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展现,由此产生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情感主义、契约论的伦理观,又在极端个人化基础上,出现了叔本华的意志自由论、尼采的非道德主义、本末倒置的善恶观,以及弗洛伊德的性道德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生态环境危机等引发的道德反思,导致人类伦理观再一次对传统伦理观提出激烈的对抗和挑战。T 恤的极度消费充分表现了人类的贪欲和极度的浪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在面对资源匮乏、环境危机的条件下,一个人的T 恤消费观如果以“实际支付能力”或“实际经济水平”来区分合理消费与不合理消费的话,是站在消费主义的消费观的立场上来评价T 恤消费的合理性是不合理的。这种把“实际支付能力”作为区分合理性消费与不合理性消费的标准的观点可能把我们引导到“只要有钱,任何消费都是合理的消费”的歧途。
        实际上,当今世界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本来就是那些“有支付能力”的有钱人的挥霍性消费造成的。他们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危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们所挥霍的资源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的挥霍无疑减少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机会。而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以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是没有能力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如果认为那些有支付能力的富人们的挥霍性消费都是合理消费的话,那么,世界上哪里还有不合理的消费呢?站在生态角度,人们只有取生活必需的消费才是合理,也即只有当一件T 恤穿旧穿烂后才丢弃这种消费才是合理的消费。
        当然在消费社会这好像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引导T 恤消费主义者尝试从生态学与美学交叉研究的角度来探寻和培养他们的“生态审美观”消费方式,即以生态观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是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构起一种审美性的存在的消费。这就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合理消费”,是以节俭为特征的“适度消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最终建立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关系。

注释:
[1] 罗兰·巴特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系博士,20 世纪重要的符号学家,文学理论家,以及社会文化研究者。”这是德国作家安娜·朔贝尔在其著作《牛仔裤》的第4 页里对罗兰·巴特定义“裤子的本质是什么”时对罗兰·巴特个人的补充说明。本文借用了罗兰·巴特定义“裤子的本质是什么”来定义“T 恤的本质是什
么”:同样是那团松垮、散漫、无关紧要的布料。安娜·朔贝尔是德国自由作家,拥有博士学位,主修历史和艺术史。
[2]( 德) 安娜· 朔贝尔:《牛仔裤》(Blue Jeans),陈素幸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4 页,引述罗兰·巴特定义“裤子的本质是什么”。
[3] 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 第198-199 页。
[4](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