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旧金山世博会:城市的复兴与走向消费的设计

  • Update:2010-05-13
  • 李江
  • 来源: 装饰2010年第5期
内容摘要
San Francisco and Its Two World's Fairs: Revival of City & Trends of Design Towards Consumption
1915年和1939年,美国旧金山市两次举办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两次大战期间美国工业发展、建筑规划以及产品设计的成就。两届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和园区规划,见证了美国建筑风格从新古典主义向装饰艺术的转变。展会上展出的工业产品明确地显示出美国设计秉承的实用主义理念,在此理念引导下,美国工业设计从标准化模式转向消费导向模式。
关键词:旧金山 世界博览会 城市 设计


建筑与园区规划:从新古典主义到装饰艺术

  1915和1939年两届旧金山世博会的场馆建筑和园区规划,显示出美国现代建筑设计从以往信奉的新古典主义风貌向新兴的装饰艺术风格的转变,是展示美国设计风貌变迁的重要标本。
  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度,美国在建筑设计上并没有太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于是,遵循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的外观造型、吸收欧洲传统建筑元素成为当时美国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式。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建筑设计的清晰地显示出这一特征。世博会组织者在旧金山湾区开辟出635英亩土地,在这里建造了8个主展馆以及其他参展国展馆。主展馆包括交通馆、制造馆、人文馆、农业馆、冶矿馆、工业馆、食品馆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馆和艺术宫等,它们由不同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但其总体风格均显示出新古典主义影响下的面貌。
  其中,由伯纳德·梅贝克(Bernard Maybeck)设计的艺术宫是这些建筑中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数不多的被保留下来的本届世博会建筑。这座建筑为一圆顶大厅,用罗马式的拱门和立柱作为支撑,建筑材料使用石膏和纤维的混合物,建筑外部用仿大理石装饰,整体上模仿了古罗马建筑的式样。虽然这座建筑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但它所表现的视觉魅力却令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一座有“童话般浪漫效果的古典主义建筑”[1]。与艺术宫风格相类似,这届博览会上的多数美国馆建筑和部分欧洲国家馆采用了古典建筑风格,例如俄勒冈州的展馆是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复制品,它用48根巨大的红木柱子代替原来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代表一个州;弗吉尼亚州的建筑采用乔治·华盛顿弗农山故居的仿制品,其中还有许多华盛顿总统曾使用过的家具;俄亥俄州的建筑与哥伦比亚特区政府建筑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个穹顶[2];法国国家馆复制了一座带有穹顶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荷兰国家馆更是一座带有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风格的建筑。[3]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艺术宫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俄勒冈州馆纪念明信片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场景


  虽然建筑的外观设计大量采用古典元素,世博会园区的整体规划却显示出美国人极富创新性的一面。设计师充分吸取了以往世博会园区各展馆位置分散、距离过大而不利于参观的教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园区规划中,设计师乔治·凯尔汉姆(George Kelham)创造性地将展会的主要展馆规划为三组紧凑的庭院式结构——世界广场、时代广场和四季广场,将世博会的主要展馆分别安排在这几个广场内,利用高大的古典式柱廊和穹顶将展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因场馆之间距离过远而往来奔波劳累,同时,巨大的穹顶也为观众们提供了休息和遮风避雨的屏障,使人们在参观时免受风吹日晒之苦。无独有偶,在九十五年后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法国国家馆又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理念:设计师雅克·费里埃(Jacques Ferrier)将等候区设计在展馆庭院内,观众在排队等候时便可置身于法国园林内。参观者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也可以观赏影像屏幕,通过播放法国老电影和图像的影像墙来体味法国馆“感性城市”的主题。
  和往届的世博会相比,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其建筑的色彩设计。它既不是过去杂乱的毫无统一性的色彩混合,也不是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以白色为主导的色彩设计。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色彩设计秉承了统一和谐的色彩设计理念。设计师朱尔斯·格林(Jules Guerin)专门配置了8种颜色作为世博会环境设计的统一着色:法兰绿用于花园栅栏;深蓝色用于大建筑的拱顶;浅黄色用于旗杆;带有褐色点缀的粉红色用于柱廊,金黄色用于小建筑的圆顶;褐色用于一般建筑的顶部;金色用于各种雕像,而绿色则用于瓷器和花瓶。这一色彩设计方式使得世博园区内的建筑和植物的色彩相互映衬而富有条理,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功能分配都于变化中获得统一,创造了富有气韵和秩序的展览环境。同时,这届世博会还第一次广泛使用了间接照明,利用分散在建筑物顶部和制高点上的370个探照灯和500个照明装置来突显建筑的结构、轮廓、材质和色彩。48架探照灯不断变换有色滤片,使夜晚的世博会展区光彩绚丽,熠熠生辉。
  与1915年的古典主义色彩浓重的建筑设计相比,1939年的旧金山世博会建筑与环境设计显示出更多的装饰艺术风格。“异域”元素在设计中得到了大胆应用,大大加强了建筑群本身的装饰效果。装饰艺术风格以不同于欧洲的面貌出现在北美大陆。
  以金门大桥落成为契机而举办的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和东方国家。这届世博会选择以环太平洋周边国家作为主题,目的是希望以此吸引环太平洋地区国家前来参展,为经济危机困扰下的美国城市和国家带来复兴的希望。因而,在世博会的展馆建筑设计上,大量采用源于玛雅、印加、马来亚和柬埔寨的艺术风格。例如,在会场入口处矗立着两座造型奇特的大象塔,装饰风格明显带有中南美洲印第安文化和亚洲马来西亚文化的特点。塔身模仿玛雅古典时期帕伦克城神庙的外形塑造,逐级向上收缩,具有明显的几何形态特征。塔的顶部则设计了数座代表东南亚文化的大象塑像,大象的造型是直线为主的几何化形态,具有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世博园区内还建造了一座高400英尺的太阳塔,以直线和曲折线塑造出建筑物简单明确的工业化几何外形。塔的顶部耸立着一只高22英尺的金色凤凰,象征着旧金山从1906年的火灾中重获新生,材料和色彩的选择都反映出装饰艺术的典型特征。此外,世博园区中还有大量类似的设计,如方形的水池和弯形的水道,几何线条明显的雕塑,橙色、紫色、金色、粉红等鲜艳的原色和金属色的采用,这些都给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园区增添了高雅而神秘的气息,再加上园区内以太平洋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壁画和大量休闲娱乐设施,处处表现出工业化背景下装饰艺术运动大众化、通俗化的倾向。
  由于基本上不考虑后续利用和再发展,大部分设施按照临时场所的概念设计建造[4],加之战争、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届旧金山世博会的园区和建筑大部分早已被拆除,今天我们只能从保存下来的部分影像资料上管窥这两届世博会面貌,以及美国建筑设计在这一时期的风格与走向。

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大象塔

 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太阳塔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