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岭南庭园艺术继承与创新─基于双溪客舍乙座别墅的考察

  • Update:2014-10-06
  • 林广思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内容摘要
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继承与发展的议题,受到普遍关注。双溪客舍乙座别墅作为现代岭南庭园的重要作品,体现了对岭南传统庭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描述了双溪客舍乙座别墅空间组织、艺术形式和设计思想,分析了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提出了岭南庭园从传统风格向现代风格的转变,既是行政主管领导和建筑师群体在风格上达成的共识,也是主持设计师具备了现代建筑创作和地域园林传承的能力。

关键词 :岭南建筑、岭南庭园、双溪客舍、莫伯治、夏昌世、林西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0824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4ZM0020)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命题,是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师的天职。[1]随着 19 世纪末封建社会的解体,我国古典园林暴露了其衰微的倾向。20 世纪以来,现代园林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潮流不断冲击着古老民族的传统。中国新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经历着一个严峻的由“现代化启蒙而导致变革”[2] 的过程。
 
在我国现代园林发展上,岭南新园林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些园林基本上都是现代建筑思想融合地区气候因素、植物景观和人文传统而形成的地域性园林。[3]“在创新和吸取地方特点逐步形成了岭南新园林的体系,获得公认”[4],“全国竟一时刮起广州园林风,影响颇大”[5]。由于巧妙地把传统园林和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岭南园林艺术已经“重新获得了生机”[6]。
 
在岭南新园林中,岭南现代庭园无疑是最具岭南特色的,成就卓越,影响广泛。如果我们把后人公认的一系列岭南庭园作品按建成的时间排列,很快就会发现 1963 年广州白云山上建成的双溪客舍之乙座别墅(以下简称为“乙座别墅”)显示了从古典到现代风格的转变。然而,这样的转变是如何发生、因何发生,依然不得而知。本文将通过对乙座别墅的整体描述以及设计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回顾,探索岭南现代庭园的传承之道,同时也是以一例个案回应中国传统园林传承的大命题。
 
一、案例概况
 
双溪客舍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摩星岭景区内,坐落在碧云峰下,包括接待厅、管理室和甲乙两座别墅,均建成于 1963 年[7],现在也统称为“双溪别墅”,1993 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1953-1988 年)。甲座的设计师是广州市建设局设计科的郑祖良、金泽光、何光濂,乙座的设计师是广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规划处的莫伯治、吴威亮,他们组成了一个名为“双溪别墅设计小组”。
 
 
1. 双溪客舍
 
双溪客舍场地原址是具有白云山十大寺院之称的双溪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双溪”名为日溪和月溪,是两条在原寺院旁流淌的小溪,曾经“两水绕寺下泄,溪上瀑布交流”,现已干涸。双溪客舍入口处建有门楼,上面刻有朱德元帅所题的“双溪”两字。两座别墅围合的内庭高差达 15 米,两座别墅依山而建,修筑于陡坡之上,上下台阶缘溪而建。房屋错落有致,融入葱茏的树林之中[8]。( 图 1[9]、2[10])
 
 
2.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
 
别墅游览路线和空间序列极为丰富。自两座别墅围合的内庭向西,过小溪小桥,拾级而上,穿越架空层,折回东,再过桥,转向北,沿小溪,上台阶,两段梯级之后,是分别通向甲座别墅和乙座别墅的道路交叉处。(图 3、4)面西,上两级台阶,是不规则块石铺砌的地面,即为乙座别墅入口。
 
 
3. 从入口仰望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敞厅
 
 
4.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与周边环境
乙座别墅是一套一厅二房的套间[11],建筑面积约 40 平方米,坐落在山谷内西边的山坡上,面向东方,小溪在门前流淌,“建筑物朴实无华”[12]。别墅的屋顶坡度较小、混凝土原色,墙面是白色粉刷墙和虎皮毛石墙。自入口折向南,又上两级台阶,是向东开敞的门廊,可以凭栏俯瞰山溪。再转向西,即为门厅,左侧(南边)是敞厅(又称大阳台)附属的小院,右侧(北边)是起居室,正对着的是一堵墙,其背后工作间。自门厅向南绕过小院,来到了敞厅。(图 5)该厅位于乙座别墅最南侧,砌筑于毛石墙体之上,转角无立柱,通透无窗,博古花架轻盈剔透,其西北侧与工作室相连处还有露天的小庭园。该厅即可近观又可远眺,是聚友会客的场所。自门厅向北进入起居室,三面由普通石灰墙及简易木门围蔽,一面为山之陡壁,屋顶与山体之间留有缝隙,宽不及 2 米,便于通风采光,木板地面到屋顶前为止。[13] 该厅东望内庭,西面为山体的陡壁,山石嶙峋,藤蔓丛生,流水汩汩,积水成潭,石璧上刻有“读泉”两字,故起居室又称“读泉厅”。自厅西南侧可进入工作间,房间内南墙上有一窗口,可以看到敞厅西侧附属的庭园。起居室内北侧挨着卧室的墙,设有露天的小庭园。从起居室卧室和洗手间位于乙座别墅的最北侧,卧室面向东方,洗手间靠近西边的山体,其南侧还有一个露天小庭园。
 
 
5.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敞厅
 
总的来说,乙座别墅的 6 个房间(含门厅)、1 个室内庭园、4 个露天庭园,除了卧室和工作室之外,门厅、起居室、洗手间等公共空间均附属庭园,前 2 间房间门内侧即为庭园 ;房间内还有窗口看到附属庭园或者双溪别墅内庭的园林景色。因此,这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式住宅。东南大学齐康教授如此描述了双溪客舍将山庄建筑结合庭园布置融合于自然山林的特色 :“双溪别墅这个建筑群,开敞、自然地拓展了空间视野,树枝梢头像是绿色自然帘障,将自然的空间层次引伸到远处。内厅岩壁的滴水和天然的攀援植物,使人从有限想到无限。地坪与透空的天顶,将建筑的面伸向天空,植物树木穿透而上,从室内引向室外 。”[14]
 
二、设计思想
 
在设计思路上,乙座别墅的设计师遵从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广州市副市长(1960-1966) 兼 广 州 市 建 设 局 局长(1962.5-1964.3)林西的指导意见,“根据新的功能需求,着意于新的庭院空间和形式的探索和现代主义理论的引用”[15]。莫伯治也自认为双溪客舍乙座别墅和山庄旅舍(1965 年建成)、矿泉别墅(1976 年建成使用,已改造)、顺德中旅社(1976 年建成,已拆除)均属于“遵循现代建筑美学观点,着意于表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的内涵,而仅仅是在若干秩序与空间组织原则上与传统园林建筑形神相通”[16]。体现双溪乙座别墅的现代主义风格和价值追求的,是敞厅转角处的处理。该厅是一个开敞的眺望、休息场所,若保留角柱,有碍于空间效果,若去掉角柱,则势必增加钢筋用量。当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钢量是有严格限制的,林西明确表示可以不要角柱[17]。其后,结构工程师郑昭对该部位进行了重新设计[18]。
 
可以说,乙座别墅最早建成,成为标志着现代岭南庭园风格的产生。1964年开始在苏氏宗祠遗址建设[19]、1965年建成的山庄旅舍,则因规模更大、庭园空间处理更为丰富,成为现代岭南庭园的杰作。但是,其设计风格秉承了双溪乙座别墅,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叶荣贵认为,双溪客舍和山庄旅舍这两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园林建筑无论在布局、造型、格调、文化、空间环境诸方面,都为我国,特别为岭南新园林建筑树立了样板,影响持续数十年[20]。
 
三、历史脉络
 
乙座别墅的建成并非偶然,而是集体共识和个人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上下合力,终成经典之作。
 
首先,1963 年之前,广州建筑已经形成对于岭南新建筑和岭南新园林风格的共识。1961 年开始,广东省建筑界举行了一系列座谈会,在座谈会中大家一致同意南方建筑应该“轻巧通透”,认为这是地方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21]。经过 3 年多的持续讨论,岭南新建筑特征被归纳为 :“平面要开敞,空间要通透,外形要轻巧,色彩要明朗淡雅,建筑要注意环境,要与园林相结合。”这是对新中国成立 10 年来广州地区建筑实践中摸索岭南特色创作经验的总结,也为此后岭南建筑的创作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22]。这些现代建筑创作实践,包括自发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思想和手法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建筑群[23],以及夏昌世的系列建筑创作,如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理生化楼(1953年)、华南工学院图书馆(1954 年)、鼎湖山教工休养所(1955 年)等,均属于岭南特色建筑探索早期(1949-1957 年)代表性作品[24]。
 
其次,时任广州市副市长、广东园林学会理事长的林西在 1962 年 11 月广东园林学会成立之时提出了“继承与创造岭南园林风格”的命题。林西并没有直接定义岭南园林,他是这样描述的 :“广东人民比其他地区人民在建筑上更爱通透、轻巧、明朗,在园林上喜爱大自然,爱水景,爱林荫,表现有生命力,青春活力,有更多的抒情感。”具体而言,他认为 :“1)岭南园林风格需要研究和批判继承传统岭南庭园遗产,古为今用;2)创造岭南园林风格必须吸收古今中外和广东本地的园林与庭园建筑的优秀特点,丰富岭南园林的创作 ;3)岭南园林风格的创造还需要从广东人民所养成的情趣与风尚中专研探索,以及需要与其他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 ;4)创造岭南园林风格需要表现广东大自然风貌的多姿多彩 ;5)大的公园和风景区的建设要与造景结合起来,包括庭园、建筑的造景,以及诗人、民间文学家给以文学和传说上的造景,值得效仿的例子是杭州西湖。”[25]
 
最后,当时的莫伯治无论是在造园理论还是造园实践上均已经具备扎实和深厚的功力。从1956 年12 月下旬至1957 年 3 月初,时供职于广州城市建设委员会的莫伯治和同事们共测绘了广州市现存的茶楼酒家 31 家。从莫伯治和同事冯树勋合写的《粤中庭园散记》[26](1957)、《粤中几个名园》(后更名为《粤中四名园》(1958)[27] 等论文来看,他们对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顺德清晖园和东莞可园进行了初步勘查。1961 年秋,夏昌世和莫伯治各自代表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和广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正式合作,对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韩江三角洲的庭园进行了系统的普查和整理。他们完成了广州、潮汕、泉州和福州等地 30 多处庭园的调查工作,结合各方面收集的资料,从设计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整理、总结了岭南庭园的特点,发表了《中国古代造园及组景》、《漫谈岭南庭园》、《潮州庭园散记(上)》、《粤中庭园水石景及其构筑艺术》等文章,其成果基本上体现在 1963 年上半年已经撰写完成的《岭南庭园》专著之中。这也是第一本从设计学角度分析和研究岭南传统庭园的杰作[28]。
 
另外,在双溪乙座别墅建成之前,莫伯治已主持设计了北园酒家(1957 年建成)、泮溪酒家(1961 年建成)和南园酒家(1962 年建成),它们以“酒家园林”的特色,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莫伯治和莫俊英在设计北园酒家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娴熟岭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组织和造景技法,已经认识到“中国庭园……可以运用在公共建筑设计上”[29]。此后,莫伯治主持设计的泮溪酒家在总体布局、建筑设计、庭园造景、室内装修等方面均比北园酒家复杂和出色。尽管南园酒家的庭园面积比泮溪酒家更大,但是其艺术成就并没有超越泮溪酒家。总的来说,在 1962 年莫伯治已经完成了对岭南传统庭园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营造的继承。1963 年双溪乙座别墅的建成,标志着莫伯治的建筑与庭园的创作风格进入新的阶段。[30]
 
结语
岭南庭园从传统风格向现代风格的转变,依赖于各种条件。从政治环境来看,地区建筑风格得到了中央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相对认可,并转变为地区行政主管领导和建筑师群体的共识。从设计师的素养来看,经过多年来对岭南传统庭园的研究和实践,以及效仿本地区已经建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具备了整体创新的能力。1963 年建成的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正是这样转变中的标志性作品,迅速引领了现代岭南建筑和庭园创作的现代性和地域性并重的风格流派的生成。因此,双溪客舍乙座别墅不仅仅是现代岭南庭园发展的里程碑,其建造背景和设计思想还提供了一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路径,其经验值得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师借鉴。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
[1] 孟兆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其宗的园林设计”,北京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局,《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2004,第 6-8 页。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第 597-598 页。
[3]林广思:“岭南早期现代园林理论与实践初探”,《新建筑》,2012.4,第 94-98 页。
[4] 李铮生:“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综述”,邹德农,《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 658-662 页。
[5] 孟兆祯:“着眼三世广东园林”,《广东园林》,2011.3,第 4-8 页。
[6] 彭一刚 :“超越自我,思变求新”,岭南建筑丛书编辑委员会,《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266-268 页。
[7]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州市志·卷三(城建)》,广州出版社,1995,第 554 页。
[8]石安海:《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1949-1990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12,第 170-175 页。
[9]林兆璋:《林兆璋建筑创作手稿》,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7,第 151 页。
[10]莫伯治:《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68 页。
[11] 同 [8]。
[12] 戴复东 :“园·筑情浓,植·水意切”,莫伯治 :《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 249-252 页。
[13] 同 [12]。
[14]齐康:“个性与创意”,莫伯治 :《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257-260 页。
[15]莫伯治:“白云珠海寄深情——忆广州市副市长林西同志”,《南方 建 筑 》,2003.3, 第60-61 页。
[16] 莫伯治、何镜堂:“建筑创作中的民族形式问题”,莫伯治 :《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214-217 页。
[17] 同 [15]。
[18] 同 [8]。
[19] 同 [7]。
[20] 叶荣贵 :“岭南建筑创作的带头人”,莫伯治 :《莫伯治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4,第 284-290 页。
[21] 林克明 :“关于建筑风格的几个问题——在南方建筑风格座谈会上的综合发言”,《建筑学报》,1961.8,第 1-4 页。
[22]陆元鼎:《岭南人文·性格·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 86 页。
[23]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115-117 页。
[24] 同 [20], 第 94-98页。
[25]林西:“把爱国主义的诗篇,用劳动和智慧的彩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广东园林学会 :《广东园林学术资料(二)》,1962,第 1-5 页。
[26] 莫伯治、冯树勋:“粤中庭园散记”,莫伯治 :《莫伯治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第 1-5 页。
[27]莫伯治、冯树勋:“粤中四名园”,莫伯治:《莫伯治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第 6 页。
[28] 同 [3]。
[29] 莫 伯 治、 莫 俊 英、郑旺 :“广州北园酒家”,《 建 筑 学 报 》,1958.9,第 45-47 页。
[30] 莫伯治 :“岭南庭园概说”,莫伯治 :《莫伯治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 社, 北 京,2012,第 317-3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