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分型图谱量化法与元代陶瓷类高足杯形制研究

  • Update:2014-10-30
  • 韩 荣 李文璨
  • 来源: 《装饰》杂志第9期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元代陶瓷类高足杯样本的择取,阐述了高足杯结构和釉料的特征。重点依据分型分式、量化整理为参考值,进而比对研究样本轮廓曲线的细节差异 ;再通过集合式图谱分析比对获取数据结果,以对元代陶瓷类高足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元代、高足杯、图谱量化法、形制
* 本文为 2012 年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辽宋金元饮食器具设计研究》(项目号 :12YJC760022);2012 年中国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方式研究》( 项 目 号 :112CXW025)的研究成果。
 
高足杯历经汉、唐、宋各个时期的发展,材质多样,金属、玻璃、陶瓷等均有出现。它为探讨东西方民族之间的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习俗交流提供了新的例证。本文旨在选取元代陶瓷类高足杯数据资料,建立并利用分型图谱量化法研究元代高足杯的形制风格,从中把握体量走势,总结造型规律。另外,本文在前人所积累的数据基础上,对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的胎、釉中常量元素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为元代高足杯形制发展与定式问题的研究提供辅助性科学依据。
 
一、研究样本介绍
 
高足杯,亦称“马上杯”、“靶杯”,是中国古代社会人民生活极为重要的一种酒器。早在新石器时代,高足杯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1],元代尤盛。例如河南登封大金店乡金代壁画墓的西南壁绘制一侍女,双手持一浅平盘,上置一细足小杯[2](图 1)。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西壁绘一桌,桌前最北端立一女子手捧果盘,中间一女子双手端托盘,内置细颈瓶、高足杯[3](图 2)。这些壁画可为高足杯的饮具用途提供研究信息。
 
 
 
 
1. 金代登封墓室壁画
2. 元代河北涿州墓室壁画
 
从结构上来看,高足杯由杯腹以及圈足两个部分组成。以江西省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螭龙纹转心高足转杯[4]为例(图 3)。口沿是与口唇接触的部分,杯口内沿、外沿的弧度和厚度关乎与人嘴唇部贴合的舒适度 ;杯腹主要分为弧腹、直腹、曲腹几大类,杯腹是高足杯主要的盛储空间,也是重点装饰部位,在整体比例当中所占体积较大 ;圈足是使用器具时主要的操持界面,支撑整个杯身,多呈中空管状。除此之外,在管状圈足与杯腹部的连接处有固定榫卯,通常为凸起的半球纽状物。在凸起物和圈足中空管套中注入陶土,粘附在管内壁四周,固定上下。由例图可知,工匠对釉里红螭龙纹转心高足转杯榫卯进行了润滑打磨处理,防止高温烧制引发的膨胀堵塞而无法转动杯腹部。
 
 
 
3. 高足转杯结构示意图
 
二、分型图谱量化方法
 
对元代陶瓷高足杯采用分型图谱量化的方法是基于考古类型学对样品的分型分式,提取出样本的外形轮廓曲线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谱化,经计算提选出样品群体的腹部曲线值,比较分析样品曲线值的数据差异,进而建立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图谱体系。这一分析方法建立于考古学方法之上,并结合统计数据科学论证形制差异的部分根源所在。
 
1. 分型分式
 
元代高足杯的形制差异,主要集中在主体杯腹和圈足部分,杯身极少有附件的添加。根据变化可分为五种型(表1)。
 
 
 
表 1. 高足杯分型分式示意
 
A 型,侈口(广口),高圈足。可分 4 式 :I 式 :弧腹,圆唇,圈足外撇。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的缸瓦窑白釉高足杯[5]、内蒙古敖汉旗五十家子元代宁昌路城址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印花高足杯[6]、浙江省洞头县元代校场遗址出土的龙泉窑青釉高足杯[7] 和安徽省安庆市出土的青釉高足杯[8]都同属此类。II式 :深腹,口沿微向外撇,喇叭形圈足。现收藏于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的绞胎釉高足杯型式即属此类。[9]III 式 :斜直壁,竹节状高足。例见河北省定兴县出土的元代青花月梅纹斜壁高足杯。[10]IV 式 :深弧腹稍外敞,足底微外撇。例见安徽歙县人民银行基建工地元代窖藏出土的青白釉戗金高足杯[11] 与卵白釉印花云龙花卉纹高足杯[12]。
 
B 型,侈口,深腹斜壁,高足外撇。可分 3 式 :I 式 :深腹,竹节状外撇高圈足。以江西省高安市窖藏出土的元代釉里红螭龙纹转心高足杯、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郊窖藏出土的景德镇卵白釉加彩高足杯[13] 和藏于首都博物馆的龙泉窑青釉褐斑高足杯[14] 为代表。II 式 :方形外撇高直足。例见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卵白釉高足杯 20。III 式:喇叭状高足。例见江苏省徐州市大山头元代纪年画像石墓中出土的景德镇窑卵白釉高足杯[15]和江苏省扬州市老虎山西路出土的景德镇卵白釉镂空折枝花高足杯[16]。
 
C 型,敞口,高圈足,可分 3 式 :I 式 :卷唇,深曲腹,高足外撇。浙江龙泉市道太区供村乡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八宝纹高足杯[17]、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龙泉窑青釉褐彩高足杯 23 和浙江省洞头县元代校场遗址出土的龙泉窑青釉高足杯[18] 均属此式。II 式 :敞口,半球形杯腹,竹节状喇叭形高圈足。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藏元代高足杯[19]、江苏省金坛和河北定兴县出土的元代青花诗文高足杯[20]、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关家营子乡出土的景德镇窑青花龙纹高足杯[21] 和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藏元代青花重瓣菊纹高足杯[22] 四件器具同式。III 式 :喇叭状高直足。上海市青浦县重固乡任氏元墓出土的景德镇窑卵白釉刻花云龙纹高足杯[23]、现藏于瑞士保尔美术馆的景德镇窑红釉高足杯[24]、静乐轩藏景德镇窑青花天下太平高足杯[25] 和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关家营子乡出土的景德镇窑青花龙纹高足杯[26] 均属此式。
 
D 型,直口,高圈足。可分 2 式 :I式 :直口,深腹,喇叭状高圈足。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元代釉里红花卉纹转杯,杯底心与足上端以“子母榫”相接嵌合,可活动旋转[27]。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荔枝纹高足杯[28] 和内蒙古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元宁昌路遗址出土的元代青釉高足杯[29] 与之相比虽无法转动,但形制相似。II 式 :直口,弧腹,竹节喇叭形高足。例见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景德镇窑青花梅月纹高足杯[30] 和景德镇窑青花松竹纹高足杯[31]。
 
E 型,不规则形口,高足。可分 2式 :I 式 :荷叶形口,垂腹,喇叭形高足。例见江苏省溧水县城后巷人武部大楼工地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小龟荷叶形高足杯。[32]II 式:弧壁,敛口,半实足。例见江西省高安市出土的龙泉窑青釉印花一束莲高足杯。[33]
 
2. 图谱组合
 
(1)参考值的产生
根据表 1 的分型定式,分别提取出高足杯的剖面曲线,其剖面曲线是沿中心对称线截取的对称形,取其一侧即为
杯壁轮廓曲线,将提取出的杯壁轮廓曲线(口径与高度)按比例缩放后,置于坐标系中(图 4)。纵坐标是高足杯所对应的高度数值(厘米)。曲线编号源取自表 1,由此建立元代陶瓷高足杯轮廓线图谱。在高足杯轮廓曲线的提取过程中,发现三种曲线类型 :①高足杯的口沿轮廓曲线在杯口处向偏离杯心的方向延伸并收口,从底到杯部口沿的变化中曲率(图 5 中 R1、R2 的指向)方向发生了对立变化 ;②高足杯口沿轮廓曲线的变化中,曲率(R1、R2 的指向)没有方向的变化 ;③高足杯的口沿轮廓曲线在杯口处向杯心的方向延伸并收口。
 
 
 
4. 各型高足杯轮廓曲线集合示意图
5. 高足杯轮廓曲线量化值比对示意图
 
(2)参考值的量化
量化是对上面所获的曲线集合图谱做进一步的归纳、概括。图 5 中的五种代表形制是经过高足杯样本轮廓曲线整理后,从中抽取出来所得。根据分型分式示意及轮廓曲线集合示意的提示,统计的平均值原理做了以中间值为基准的选择,进而得到中间值曲线。
 
据上文所述,轮廓曲线均预置一条连接上下端点的直线段,该直线段与曲线的交点即为曲线曲率变化的转折点,将该线段平移后,得到的交点就是曲线的最大张力点,图中每个特征点旁的数字即是各自在轮廓曲线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值。图示中 A 即为曲线最大张力点,其高度比例表现了该曲线在纵向上的大致特征,元代高足杯杯腹曲线轮廓的最大张力点变化区间在 40%-75% 之间,差异明显。A 点到轮廓线下沿最低点的连线与垂直线形成的夹角度数表现了曲线的横向变化趋势。在相同高度下,横向空间与储酒量直接相关,图示中的特征角度夹角处于 50 度 -60 度之间,这一数值表明,元代陶瓷高足杯上部杯腹形制略显矮扁。观察图 6,从元代陶瓷高足杯腹部轮廓曲线的上、下两个特征点数值来看,高足杯腹部曲线向内及向外的曲率张度数据差异稍大,上部特征点极值在 0.11-0.19,下部特征点极值在 0.4-0.75,近乎饱满之势。另将高足杯上部杯体高度值设为 h,整体高度设为 H,图示中两者之比,即 h/H 值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44%-55%。杯体与高圈足相对均衡,圈足较之杯体稍短,形制体量厚重。
 
 
 
6.高足杯尺寸范围(左),操持示意图(右)
 
对元代高足杯高度和口径的数值的统计中,数据中所涵盖的一段数据范围,即使用功能所决定的基本值范围。观察图 6 可以得出,高足杯整体高度的基本值为8 厘米-12 厘米,极值为5.8 厘米 -13.3 厘米;口径基本值为 9 厘米 -12厘米,极值为 7.3 厘米 -13.8 厘米。高足杯的高度和口径在 5.8 厘米 -13.3 厘米和 7.3 厘米 -13.8 厘米这个范围内做有限度的变化。高足杯的操持界面必须适合使用者手部的生理结构,这与其整体高度和比例关系密切。“生理解剖学已揭示了人类手掌长度约在 16 厘米 -20厘米之间,拇指与中指的距离是 2 厘米左右,手掌的宽度约为 7 厘米 -10 厘米(以上是东方人生理的一般数据)”[34]。对高足杯的使用情况进行工效学分析,发现人类手掌的长度尺寸均值在 16 厘米 -20 厘米之间,故口径尺寸的 1/2 值必须小于手掌长度,才能有较好的舒适度。操持高足杯的动作要求是手指执捏高足杯的杯身与圈足相交之处,杯身的粗度不能超过拇指和其余几指所能钳住的尺寸。经归纳,高足杯口径的半径区间为 4.5 厘米 -6 厘米,高足杯杯身与圈足相交之处基本值在的直径区间 3 厘米 -5.2 厘米,由此可见两者数值均处于使用者手掌舒适操持的范围。
 
三、对结果的讨论
 
据以上结果来看,从多维角度出发的图谱量化法和统计对研究高足杯形制差异与发展的根源有较大裨益。根据各型高足杯轮廓曲线集合示意图(图 4)可以发现,各个样本的轮廓曲线较为集中,大部分的变化幅度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当然,存在的趋向变化也着实反映出社会审美思想过程的微妙变迁。作为对高足杯腹部形制研究元素的提炼,图 7 便是对在轮廓曲线的提取过程中发现的曲线类型(口沿)的结果讨论,图中强调了高足杯腹部曲线同样达到使用功能时的区别所在,显示出三种曲线类型的高足杯使用倾斜程度及液体流向的规律,也统计出了每种类型在所分析样本中所占的比例。高足杯腹部轮廓曲线值是一个折射使用功能的重要参考值,腹部曲线的差异会影响使用者在操持高足杯时嘴部张开的维度大小。据分型图谱量化的数据,发现高足杯的腹部曲线倾斜角度 β 在 56 度 -65 度,使用时易形成一个 25 度 -34 度的倾斜角度 α,腹部曲线的差异,会造成杯身内盛液体不同的压力值。基本状态类型为:①外沿轮廓曲线曲率方向发生了对立变化的高足杯,杯内液体流至口沿处时方向转变,口沿外倾,这一弧度变化,让完成饮酒动作的倾斜角度更小,更省力;②外沿轮廓曲线曲率没有方向变化的高足杯,在完成饮酒动作时,杯内液体流向不发生改变,液体可以更为顺畅地滑入口中 ;③外沿轮廓曲线在杯口处向杯心的方向延伸并收口的高足杯,需要更大的倾斜角度才能完成饮酒的动作。因此前两种曲线类型在元代陶瓷类高足杯中所占比例偏高,更适合使用。
 
 
 
7. 高足杯腹壁曲线压力示意图(左),轮廓曲线类型统计示意图(右)
 
高圈足同样作为高足杯的重要构成部分,分型图谱阐述了其多样性,凸显出鲜明的规律性和时代性。元代陶瓷类高足杯圈足的高度处于 4 厘米 -5 厘米之间,约占整体高度的一半左右,一般不予以任何装饰。早期陶瓷类高足杯圈足较多受到金属类高足杯圈足形态的影响,圈足与杯腹部相连的部分的口径与圈足底端的口径相差悬殊,故呈现出喇叭状,有的圈足的顶端至底端,呈现出弯曲度较大的弧形,在杯身整体高度接近二分之一处出现较大转折,转而外撇。中期与早期出现的高足杯不同,圈足的弧形现象逐步消失,圈足呈现出竖直的倾向,即弧度趋于缓和。同样,高足杯的底端处仍然保持相应的转折外撇。需要注意的是,圈足变直的趋势使得圈足顶端至底端之间的垂直部分增长,转折外撇的拐点下移接近底端。该阶段圈足的高度没有太多变化,亦未出现装饰。后期,圈足的底端转折外撇部位逐渐趋于缓和直至外撇迹象消失,甚至出现圈足垂直筒状现象,极为接近圆柱体。另外,部分高足杯圈足演变呈现出斜直现象,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极少数量的高足杯圈足的以竹节形作为装饰,装饰风格有所丰富。高足杯圈足拐点趋势变化示意图(图 8)提取于分型定式示意(表1),总结辨析了元代高足杯圈足形制变化的基本类型 :①圈足由早期弧形至中期转变为趋直,再到晚期派生出纯粹的斜直的和圆柱体管状圈足 ;②早期和中期圈足高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弧形圈足趋于缓和现象导致圈足变得粗壮、敦实 ;③圈足的足端转折外撇的拐点逐渐下移,直至拐点不明显。
 
 
 
8. 高足杯圈足拐点趋势示意图
(本文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综上对高足杯形制数据结果的讨论,可以认识到元代高足杯自身结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但其体量的大小中杯身容积与操持界面的比例关系在使用的基础上,兼顾了均衡与美感的需求。
 
结语
 
高足杯虽然虽远古有之,却在元代大放异彩。①元代高足杯形制数据在量化区间内存在差异,但非随意为之,始终围绕实用与使用功能需求的中心思想展开,成为元代饮食器具格局中较为普及的饮具之一。②元代高足杯形制定式已然明确,是对汉地陶瓷类高足杯审美与技术的延续,更是明清时期该范式饮具生机勃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基于分型图谱量化法一定程度上科学构建了元代陶瓷高足杯的形制图谱,探讨总结了量化数据,记录了元代陶瓷类高足杯形制与相关因素间的共存关系。
 
 
 
注释 :
[1] 刘金城:“元代高足杯中折射出来的草原文化和农耕文明”,《南方文物》,2012.6。
[2]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 :“登封王上壁画墓”,《文物》,1994.10。
[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涿州市文物保管所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文物》,2004.3。
[4] 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 -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5。
[5]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中国陶瓷全集元(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第 261 页。
[6] 同 [5],第 232 页。
[7] 高启新:“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3。
[8] 安徽省博物馆编:《元瓷之珍》,文物出版社,北京,2009,第 127 页。
[9] 同 [5],第 29 页。
[10] 朱裕平 :《元代青花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 162 页。
[11] 叶涵鋆等 :“歙县出土两批元瓷珍品”,《文物》,1988.5。
[12] 安徽省博物馆编:《元瓷之珍》,文物出版社, 北 京,2009第102 页。
[13] 同 [5],第 296 页。
[14] 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陶瓷全集元(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第232、255 页。
[15] 邱永生、徐旭 :“江苏徐州大山头元代纪年画像石墓”,《考古》,1993.12。
[16] 同 [5],第 255 页。表 1. 高足杯分型分式示意
[17] 同 [14], 第 231、232 页。
[18] 同 [7]。
[19] 朱裕平 :《元代青花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 147 页。
[20]杨道以:“高安窖藏元青花高足杯品鉴”,《东南文化》,2000.12
[21] 同 [5],第 280 页。
[22] 同 [19],第 148 页 .
[23]沈令昕:“上海市青浦县元代任氏墓葬记述”,《文物》,1982.7。
[24] 同 [5],第 283 页。
[25] 同 [14],第 280 页。
[26] 同 [5],第 239 页。
[27] 同 [14],第 291 页。
[28] 依谷 :“江西高安元瓷窖藏发现纪实”,《南方文物》,2002.1。
[29] 邵国田 :《敖汗文物精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呼和浩特,2004,第 127 页。
[30] 同 [5],第 282 页。
[31]刘兴:“江苏丹徒元代窖藏”,《文物》,1982.2。
[32] 同 [5],第 233 页。
[33]刘裕黑:“高安县发现一批元代窖藏瓷器”,《江西历史文物》,1981.4。
[34]杭间:《手艺的思想》,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1,第 216 页。
 
 
韩荣 / 李文璨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