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睿智而理性的城市色彩

  • Update:2010-08-16
  • 王占柱、王婧
  • 来源: 装饰杂志2010.8
内容摘要
《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由张长江教授所著,本文以书评的方式,从论述角度、理论构架、历史解读和案例剖析等方面介绍了该专著的特点和价值,并对书中部分的研究观点和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管理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乱、无序的城市色彩已引起业界的重视,与之相随的城市色彩规划也在国内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同时因专业背景、认知角度、操作思路等差异,使得大家还在沸沸扬扬地讨论色彩规划如何延伸之时,张长江教授的《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一书出版了。该书以全新的论述角度、系统的理论构架、深度的专业剖析和大量的实际案例对城市色彩的管理和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吸引读者对其进行阅读、思考和评述。

突破色彩学本体的论述角度
       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书籍对于城市色彩规划的论述视角,主要有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倾向:
        一种是从色彩本体出发,在“色彩基本理论”的语境下讨论城市色彩规划的问题。以这种认识角度展开著述的优点是较容易搜集到丰富的研究资料,对色彩本体也会有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论述,但是由于城市色彩的特殊性,容易脱离城市色彩规划问题的核心,很难对其进行深入的创新的理论研究。因为色彩理论与城市色彩规划毕竟是两个语境下的事情,要完成其二维到三维的转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还涉及到人的尺度,感受和如何实施管理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不自觉地夸大色彩本身在城市中的作用,影响其他相关专业对城市色彩的判断。
        另一种是从规划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的语境下讨论城市色彩问题。以这种角度论述的优点在于系统性较强,较为大众所接受,因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自成体系,得到广泛的认可,规划师、建筑师和管理者已经愿意接受该理论框架下的各种规划和设计提案。可是多年来色彩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不处于重要位置,这使得规划师和建筑师对色彩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研究和规划手段,也使得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色彩规划的操作无计可施,最终使得整体城市色彩规划落到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
        而本书选择了从“环境色彩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城市色彩规划问题。开篇直接指出目前城市色彩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图1)其后用一整个章节系统而深入地阐述有关“环境色彩管理的理论内容及相关学科”,(图2)然后对世界各地名城的优秀的城市色彩管理案例进行逐一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结论,(图3、4)为最后一章“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打下基础,在最后一章里,作者根据国内城市的实际情况,指出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并总结出相应的决策和审核制度。(图5、6)作者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城市色彩的问题,以及规划如何操作的问题,从城市色彩的主要困境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引证,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掘更有力的解决方法,通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体现出研究的创新性与时效性,也为城市色彩规划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城市中色彩突兀的建筑


2 美国公共场所蓝色表示的残疾人停车位


3 希腊圣托尼岛上的白色和蓝色


4 色彩和谐的旧金山

5 天津市既有建筑综合整修色彩方案

6 天津市既有建筑综合整修实

7 日本熊本地区的建筑立面推荐配色

        笔者自己也一直关注城市色彩规划的发展,并参加过部分城市的色彩规划工作,个人感觉目前的城市色彩规划最大的困境在于规划本身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完善,后期实施管理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实施。为此较为赞同作者的出发点和论述角度,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是城市色彩有序的根本,规划和管理必须是整体的、一致的。可是作为科学的色彩理论和生活中的城市色彩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人对环境的色彩意向再创造,是经济、文化、宗教、审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再现,很难依靠一种特定的色彩配方来获得,更多的是通过设计来体现,因此,纯粹原则性的规划是很难奏效的,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的色彩规划中会针对某一地区或城市的色彩特征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立面配色方案,(图7)为下一步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管理手段虽然可以对城市色彩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手段本身的缺陷性和执行的弹性使其很难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城市色彩的营造还需要更多的人们关注、参与。

理论构架的系统性和包容性
        在本书的理论部分,作者谈及了两种学科类型:1、现代的科学方法论;2、管理与色彩的相关学科。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于相关理论的介绍是有选择性的,其选择的依据不是研究物质结构或物质形态,而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即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基于作者对于城市色彩的一种原创性的认识。作者认为,城市色彩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系统,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城市色彩又是一个可以被人为控制的在环境这个大系统下的子信息系统,应该站在城市的宏观角度上来看城市色彩。其中涉及到对城市色彩信息的选择、对选择城市色彩行为的控制、对城市色彩效果的接收和反馈以及对子系统——城市色彩信息系统与大系统——城市环境系统的“关系”定位研究。作者还列举了其他基础学科的作用(见下表)作者在对这些学科有着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并运用到对城市色彩的分析上,为城市色彩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显示出较好的知识包容性和交叉性,虽然笔者认为基础学科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是作者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转化的能力和开阔的思维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学科
与城市色彩研究的关系
对城市色彩管理与规划实践的积极作用
信息论
从信息学的角度重新给出色彩最完整的科学定义,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色彩
改变了人对城市色彩的认识,重解了人与色彩的关系,为城市色彩管理与规划提供了新的信息和思路。
控制论
为城市色彩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城市色彩是可以控制的
确定了人是城市色彩的主体,利用有效的系统和管理手段来控制人的行为,进而对城市色彩进行控制和管理
系统论
引入系统论可以对城市色彩整体研究构架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划分。
确立了“城市环境”的概念,对城市环境进行划界,对城市中的大系统、子系统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为城市色彩的管理搭建一个科学平台
协同学
有助寻找和研究城市色彩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共同规律
有助解决城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问题,以及色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问题,对城市色彩地域性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认识指南
混沌学
有助解释色彩学中一些内在的规律和特征,对城市色彩趋势性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让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意识到城市中色彩不是单独存在的,城市中某一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色彩的变化,对其管理和规划应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出发
突变学
对城市色彩演变中某些突发性的色彩变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为城市中某些具有特殊性质或特定需求的区域色彩突变提供了依据,也为管理者和规划者提供了参考
管理学
形成色彩研究新的分支,提醒人们应注重色彩的运用在后期管理方向的研究
科学的管理方法师促进城市色彩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提醒人们在进行规划时应考虑管理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介绍了:“管理学”、“色彩学”、“色彩地理学”、“色度学”、“设计学和其他的相关色彩学科”。其内容基本是对相关色彩理论的一手资料的介绍,虽然笔墨不多,却将相关的色彩理论系统的建构起来,让读者对整个色彩理论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笔者认为这样写倒是恰到好处,因为对于一手资料的介绍重在原真性,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地提出新见解或重新分类以便把理论占为己有,体现出一个优秀学者的学术修养。

城市色彩历史属性的深度解读
        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并不太理解为什么在方法论的章节下出现“城市色彩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标题。在我们平时的城市色彩规划的项目中,历史的重要性主要放在了对城市色彩认知的章节下(图8)。通过对历史景观资源、特色资源的搜集整理,归纳提取出了一套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色彩。因此历史在城市色彩的认知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历史过程”与“方法论”的联系何在,这成了之后我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8-1.醴陵市色彩规划——历史景观资源认知

8-2.醴陵市色彩规划——历史景观资源认知

9.醴陵市城市色彩与威尼斯城市色彩对比(图片来源:《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第33页)

10.像素化后的色彩对比

        在写书评期间,笔者有幸赴苏州参加了世界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上杰里科奖(Geoffrey Award)得主伯纳德•拉索斯(Bernard Lassus)教授的演讲。讲座中,伯纳德•拉索斯(Bernard Lassus)教授一直在强调历史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性。他总结说:并不是每一个规划师和设计师都要做一个历史学家,但至少要了解历史,因为只有理解和把握住历史才能够预测未来。这才明白作者的用意:了解历史是预测未来的工具和手段,一切“预测和发展趋势分析”都是以“历史分析”为基础的。笔者认为这是可取的,我们的研究和实践都应该有正确的史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对当下的影响与作用。
        然而谈到历史研究在色彩规划中的作用,又不得不提到城市发展的时间维度。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显示出自己的特性,这时的城市也不再仅仅依靠规划为发展动力,而是有更多社会因素来推动城市发展。对于色彩规划来说,随着多方作用力的加入,使得目前大多数症结似乎归因于单个城市色彩混乱以及城市之间色彩雷同。但是,再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如果把城市抽象成没有那么复杂的简单形体,即把城市马赛克化,单单看那些色彩和它们之间的组合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那并不是乱。之所以感觉色彩“乱”的真正原因,是色彩的秩序和其他城市秩序(如形式秩序、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相互冲突了。(图9、10)
        而雷同的问题,即无特色的千城一面的状态在色彩规划中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也更容易让人们提出质疑:色彩规划有科学性吗?色彩规划还有必要进行吗?就像为一个女人选择一套色彩最适合她的服装,色彩规划设计就是为一座城市的建筑选择一套最适合的色彩组合,这需要通过对历史的反复解读来找到今天属于城市自己的色彩发展方向。避免雷同不是最终目的,色彩搭配形成秩序感也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借助色彩规划让城市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因此,城市色彩的历史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我们选择参考历史点的标准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了。举例来说,巴黎老城的城市色彩秩序感很强,普遍为大众称赞,身处其中的居民也感到很自豪。但这种色彩感或者色调是否可以推广,在哪些城市以何种程度推广,是很值得研究的。
也许由于书中篇幅所限,也许由于本书偏重于管理运行的实践,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结论,不过提供了很多类似的案例研究,分别以日本古城、大连、都林的城市色彩规划为例介绍其历史演变过程,让读者继续去探索和研究。

实际案例精细而有效的专业剖析
        学问之道,必求一手资料,本书从头至尾,章节之中,章节之间,章节末尾,随处可见作者精心搜集的大量案例,实际案例对于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引用大连旅顺开发区的“死鸟事件”来印证城市色彩是有问题的,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接着作者用“世界名城色彩的管理实践”整整一个章节详细的介绍了雅典、古印度、罗马、伦敦、巴黎、旧金山、洛杉矶、日本、北京、大连、丽江等等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过程和现状,并分析出其中成功的管理手法和经验。大量的城市照片,配以简短、犀利的文字说明,广征博引为下文“原则”的提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上文所谈到的城市色彩历史研究方法的案例,在文中也有很多介绍。
        最有代表性和启发意义的是对柏林、日本和大连的案例介绍。对色彩历史研究的方法,总结下来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一是运用色彩分布表判断某地区某时间段内建筑色彩使用偏好状况(如醴陵市、长沙市色彩规划)(图11);二是通过取样测色研究建筑色彩的相互渗透与排斥过程(如柏林色彩规划);三是研究建筑单体色彩的演变(如泉州色彩规划和大连色彩规划)(图12)。

11-1.用色彩分布表分析色彩分布情况(醴陵市)

11-2.用色彩分布表分析色彩分布情况(醴陵市)

11-3.用色彩分布表分析色彩分布情况(醴陵市)

12.泉州色彩规划中对建筑色彩演变的分析(图片来源:《泉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第51页。)

这种方法是针对一个特定时间段的情况而言的,没有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针对色彩发展而言的研究目前主要依据后面的两种方法。
        同时书中对环境色彩管理相关案例的介绍,为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可供今后的研究者借鉴或按照其内容去查找文献。除了在章节之间和论述过程中广征博引,在书的两个附录中,作者专门引用了“熊本色彩指南——景观色彩指导手册”和“景观法”的内容,作为整本书坚实有力的论证基础而结尾。

        整本书图丰文茂,作者既有一图顶千文的用法,也同样重视文字的点睛作用。扎根于大量案例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再次展现了作者写书时戍而作的学术精神。当需要研究理论时翻来覆去地阅读本书,每次总有新的发现;当需要研究案例时,这本书又是很好的资料参考。  
        对着这样一本观点新颖,信息丰厚的书,我只能慢慢咀嚼,短期内为此书所写的书评也只能令读者略窥一斑,自惭无法将书中的百图千文传神描述,只能望书长叹,继而再覆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泉州市城乡规划局、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编著:《泉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3]刑庆华:《色彩》,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5
[4]孙旭阳:《基于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硕士论文,同济大学,2006。
[5]Jean–Phlippe Lencls.Colours of The World-a geography of color,NewYork,London:W.W.Norton&Company,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