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绘画与眼泪

  • Update:2010-05-13



作者:詹姆斯•埃尔金斯
译者:黄辉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第一滴流出的眼泪已经凝结成冰,就像水晶面甲一样,如果睫毛下方有一个杯子,也早已经被泪水填满。
                                                                                                                                                          ——但丁《神曲•地狱篇》
我说人应该自我克制,不宜笑得太过,或者流下过多的眼泪,而且还要劝导他们的邻居也应该如此……尽量表现出更加得体的言行举止。
                                                                                                                                                          ——柏拉图《法律篇》

        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会引一段有关眼泪的描述,或是诗意渲染,或是理性归纳,它们各自抱着对眼泪的不同态度,就像一幅人类经验的马赛克,拼贴出这种强烈情绪反应的全景图。全书也是围绕着一个话题:绘画为何能引起人们激烈的感触?实际上,对于今天的观者而言,绘画与眼泪发生关系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因此本书从选题到内文都带有一点哀婉。
        诚如作者所言,这种对强烈、真诚的观画经历的讨论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很少涉及这一危险的领域,说它危险,因为观画的情绪反应多大程度跟绘画有关,是很难度量的,很有可能这些虚无缥缈、瞬间蒸发的液体只是源于观者生活的不幸,或是一时的情绪不稳,哭泣是哭泣者的错,与博物馆墙上、中世纪教堂中的画作无关。作者也承认眼泪虽是不可信的证据,也是体现这种强烈观画反应的直接、唯一的凭证。为此,他小心地遴选历史上经典的流泪案例,谨慎地读解从世界各地寄来的400多封描述经历的信件。
        他把这些零散的故事归纳起来,总结了两条基本的哭泣缘由:一是作品有一种无法承受的“满”,复杂、震撼,情感一时间被涌入的庞大信息击溃;一种是作品有一种极度的“空”,灰暗、冷峻,感觉遥不可及,又难以理解。
        书中记录了一个妇女的回忆,很好地说明了画与人在当代的境遇,她说在读大学时,曾看过一部关于米开朗琪罗的电影,从头至尾泪流不止,当时就发誓一定要去佛罗伦萨,最终她去了,当真正直视这些作品,却差点因为极度失望而再度落泪。确实,我们现在随时随地都能欣赏那些客观上更易引起人共鸣的电影、动画,随处都可以看到名画的复制品或明信片,这门古老、沉静的艺术,是否还在撩拨人的心弦,本书适时地介入了这一问题。(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