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古代灶具设计演变研究

  • Update:2010-11-01
  • 王强、白羽
内容摘要
从中国古代灶具的产生期、定型期、发展期、完善期及成熟期等五个不同时期,运用考古遗址及墓葬出土灶具资料,类比研究中国古代灶具设计连续的、发展的、递进的过程,旨在总结灶具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出土的灶具相对较多,隋唐时期出土灶具相对较少,且形制基本沿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变化较小,可将这两个时代归纳为灶具的发展期。发展期最为显著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灶具挡火墙的高度有了较大的提升;2、息薪炭罐的使用;3、火钳的出现与使用;4、青釉瓷灶的出现。

1、挡火墙高度的提升:挡火墙的提高使得在锅台前烹饪的人免受烟熏火燎之苦,同时也改善了饮食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图11为197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魏墓出土的长形灶,灶长19.5厘米,挡火墙高为15厘米[14]。
 
图1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魏墓出土的长形灶


2、息薪炭罐的使用:息薪炭罐的使用,可以将未烧烧尽的柴火放进罐内熄灭,留待下次燃烧,或用于烤火取暖,既提高了人们生活安全性,又节约了能源。图12为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南朝时期的青釉瓷灶,整体呈船形,灶尾翘起,有一出烟孔,高9.5厘米、长13厘米、宽10.5厘米,灶面置甑、釜、钵、勺等。甑旁立一妇女作烹饪状,灶前也立一妇女。灶的另一端有三级梯形挡火墙,其下有弧形灶门,灶门内有火钳,灶门一旁置息薪炭罐[15]。

图12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南朝时期的青釉瓷灶


3、火钳的出现:火钳是烧火时用来添加柴火的一种用具,一般由手柄、钳肩、钳臂组成,两部分在钳肩处相互交叉嵌套活动连接。如图12,该火钳当为较早使用火钳的案例。火钳的出现与使用延长了人的手臂,人们在放置燃烧的柴薪时不容易被明火灼痛烧伤,能够较为轻松处理灶膛内部的燃烧物,使其能充分燃烧。


4、青釉瓷灶的产生:吴越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烧制原始瓷。到了东汉时期才开始烧制青釉瓷。图13为1978年江西南昌西晋墓中出土的青釉瓷灶,呈船形,上置炊具,长27厘米 、宽18厘米、 高15.2厘米。灶身满饰细方格纹。施青釉,呈青绿色,釉面滋润光亮,玻璃质感强,为西晋时期的典型器,体现了制瓷技术的发展(现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图13 江西省南昌西晋墓中出土的青釉瓷灶


从1978年江苏省扬州市唐城手工业作坊遗址发现了七个土灶,是平地挖坑而成,该类灶距地表55~70厘米,椭圆形,口径最大达110厘米,最小的有40厘米,残高11~33厘米,灶壁厚7~8厘米,这与近现代的灶具的尺寸、规格基本接近。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