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学院外的课堂——广州美术学院玻璃艺术教学

  • Update:2011-01-04
  • 王朝虹

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设有玻璃工作室并开设玻璃艺术专业的不上十所, 在众多的艺术院校里这种比例是很小的。这些院校主要以艺术玻璃铸造作为教学方向,教学基本都在学校里完成。在广东,有两所院校创办玻璃工作室及开设玻璃专业,教学模式也大致如此。


广州美术学院还没有玻璃工作室。在这种条件下,笔者在对珠三角地区的玻璃加工基地进行调研和自己下厂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自2006年开始,在教育系开设玻璃艺术课程及毕业设计课程,积极争取与厂方合作,将工厂变为我们在学院外的课堂。经过几年的不断思考尝试,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得到学院和合作厂家的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也有了继续往产学研模式深入发展的信心。

广东目前有100多家装饰玻璃工厂,如果以这个庞大的加工基地作为依托,选择合适的厂家作为教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效果如何呢?


2006-2009年,是教学初探阶段,开设面对低年级学生的课程,教学目的明确单一。由于依托的工厂是采用热弯热熔工艺,没有铸造及吹制的技术,以制作平面装饰玻璃为主,所以也就因地制宜的设置玻璃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以认识热熔材料,熟悉各种冷加工为主,注重材料与技术技能操作的练习。



首先从了解材料的料性入手,各种形态的玻璃通过窑炉热加工后呈何种状态,颗粒状的、线状的、块状的、片状的,透明的不透明的等等玻璃料性的试验及练习。(图1)工厂的热加工生产线是24小时开通的,这给学生的试验带来便利。由于有效地整理出最基础的资料并对效果作出记录,使后期创作设计及加工上有了实在的参照,这点非常重要。接着,通过多样的练习性小课题,有目的地让学生将玻璃料性练习中得到的经验转换为设计源动力,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术进行练习及操作,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切都要求学生自己操作完成。由于有工人的协助,有充分的设备及技术支持,在工厂短短的三周里,除模具成形外,学生自己操作了窑烧、贴箔、刻模、调色、上色、喷砂、腐蚀等十几样加工工艺流程,这在学校的工作室是很难达到的学习效果。





这一阶段的作业要求较低,是利用工厂原有的模具造型,根据设计需要改变尺寸及边缘形态,通过后期一系列冷加工技术,对原来产品形态重构改造,加入新的设计元素。经过重新加工后的产品,有了焕然一新的艺术面貌,不是单一的照搬或延续社会产品的设计。(图2、3)


2010年的毕业设计课程,则是对前几年玻璃基础课程的一次总结及提升。经过前几年的磨合交流,企业与学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共同为艺术玻璃产品研发及工艺技术深化进行立项研究。在此合作框架下,搭建了一个学生、学校、社会“三赢”的互动交流平台。产学研合作以本次毕业创作作为启动项目,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介入有功能的产品设计,这成为这次创作的切入点。


合作企业为这次教学提供很多有利条件,学生的吃住及材料一律免费。企业在学生的创作上也没有给任何约束及要求。同学们自由发挥选题,但遵循基本要求——必须着重利用玻璃的特殊材质美感,强调功能与艺术的结合。这次下厂,时间长达两个月,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深入的创作实践机会。在玻璃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随时有很多问题出现。如麦晓丹同学的作品《时代》(图4),希望用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材料去表达一种危机感。使用的是玻璃颗粒与平板玻璃结合的热熔热弯手法,因为工厂以前没有用这样的手法制作过产品,在窑烧时屡次出现破裂。通过与工人沟通,最后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是两者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问题得到解决。正是在工厂里,我们能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极为难得的是,同学们从创作构思、雕模、翻模、放料、上色、窑烧、温控都是自己在工厂参与动手完成,这与只设计图纸不参与操作的模式很不一样,经过在最前线的历练后,他们已具备工人的基本操作能力,提升自我的创造力,信心倍增。(图5、6)





通过探索,我们有了可喜的收获。廖楚义作品《吉他》(图7),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选用玻璃冷加工作为作品的载体。由于具创新开发理念,代表广州盛玉玻璃有限公司参加中国装饰建筑材料博览会的展览,并作为优秀毕业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徐东作品《乐队》(图8),也作为优秀毕业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其中有的作品也延伸为产品,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





以厂为课堂的模式,其便利性、实效性,开放性对学校及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的角度,看到学生在老师带动下的创作时不只是简单地对产品的延伸复制,重新认识到技术及产品上的发展空间:一是材料运用上的创新与突破,打破原有的固定思路及单一的生产模式,给材料以新的发展空间。二是产品的使用功能有新的运用延展的可能,给企业带去新的生命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当然对于学校及任课老师而言,学生下厂的安全隐患是最为令人担忧的,企业对此也存在着管理上的难度。


从因地制宜的教学尝试,慢慢演化为产学研的一种模式,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已初见成效。在创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已经产生了毕业后从事玻璃设计行业的念头。现在,很多工厂也已表达与我们合作的愿望,我们会顺着产学研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王朝虹    广州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