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技道合一——由竹编饮具看日用器具之美

  • Update:2011-01-25
  • 张力丽
内容摘要
竹编饮具的外形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表征跨度较大,采用的是编织为主的加工方法,带有较强的技艺性;又因保护功能、装饰功能以及提携置放一类的辅助功能而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虽为民众日常用具却含有多重的文化意蕴和朴素的成器之道,这些都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李约瑟曾言:“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类一样在中国历代艺术和技术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1]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典籍记载,竹子与中国古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武器、文化艺术、音乐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竹编类的饮具一直以来都在中国传统饮具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竹种的差异、制作时代和制作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使其表征跨度极大。在许多情况下,竹编饮具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容器,如竹木、陶瓷、玻璃等,可全器套编,也可仅添加至内部容器的局部,都属于完整饮具构成的一部分。它们具有悠久的生产和使用历史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如今的消失速度更是日益加快。从尚存的器物以及少量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竹编饮具虽为民众日常用具却集朴素的造物之技与成器之道于一体。


一、技艺性
我国的竹编历史悠久,在高庙文化遗址与钱漾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早期的竹编碎片或实物。根据各地保存下来的实物资料可推测,竹编加工技术的成熟最迟不晚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编仅斜纹编织法就已经有人字纹、多角形空花、方格十字形、矩纹、条带式等多种形式[2]。


1.竹编热水瓶壳模具

2.江西婺源竹编热水瓶

传统竹编的加工过程需多道工序。取材是第一个阶段,竹丝篾片是竹编的主要材料,制作时在完成锯竹、卷节、剖竹、开间的初步加工之后,还要对篾丝进行劈、抽、刮等步骤。要求篾丝达到粗细匀净,截面呈半圆形的标准,每一步都要准确和精细。在取材阶段,竹丝篾片还要经过高温蒸煮进行脱脂和防霉处理,除了提高材料的韧性和牢固度之外,还能预防虫蛀和霉变,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完成上述初步的准备工作之后方可起编,起头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器型,选择从底部或者上口开始入编,依次上移或者下挪进行制作。如果有模具(图1),起好头以后可以套在定制的标准尺寸的模具上进行编织。器形、篾丝的粗细和器物的具体承重点等的不同都会使个体采取不同的编织结构。以在江西婺源采集到的一把日用竹编暖水瓶的瓶壳为例(图2),经竹编艺人梁志华的现场示范可知,该壶壳以螺旋编开始起头,后套到由楮木所制成的模具上继续向下编织,最后以夹口收底并插入竹柄,整体需经八个主要加工步骤(图3)。壳体的编织纹样可以有多种变化,如另外一把在浙江省安吉县采集的竹编热水瓶壳的编织纹样则为多角编(图4)。


3.竹编热水瓶壳加工步骤

4.浙江安吉竹编热水瓶壳

仅从编织技术的角度来说,如果完全使用竹篾编织成独立的饮具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传统竹编的编制密度甚至能达到120根起寸的,即每一市寸(约合3.3厘米)长度内可排列120根篾丝[3],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排列的更多更密,编织成型后只需要在表层涂一层桐油就可以密不透水了。但这种完全使用竹丝篾条制成的饮具,内部的清洗工作难度很大,故而得不到普及,真正用来作为实用饮具的相对要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