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技道合一——由竹编饮具看日用器具之美

  • Update:2011-01-25
  • 张力丽
内容摘要
竹编饮具的外形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表征跨度较大,采用的是编织为主的加工方法,带有较强的技艺性;又因保护功能、装饰功能以及提携置放一类的辅助功能而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虽为民众日常用具却含有多重的文化意蕴和朴素的成器之道,这些都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文化性

竹编饮具并不仅是一类日常生活用具,由于使用的是竹子这一加工材料,这类饮具还带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相比其他材质的饮具,竹编饮具更能给人一种豁达不羁的感觉,自唐代以来便成为封建士大夫们安贫乐道、恬淡自适、回归自然等精神追求的寄托之一。竹子所被赋予的道德人格的比附意义又一直为人所推崇,白居易就曾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6],将之比作贤人君子。可以说竹的某些特征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异质同构”的联系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竹文化已经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中国古代诸家的思想。


历代文人们对竹的色彩描绘可谓是精致入微,初生的新竹被称为“青玉”,成熟之后的竹子被称为“碧篁”、“碧筱”、“碧鲜”、“翠筠”、“翠篁”、“绿玉”,老竹称“老碧”等等。由于竹丝篾条呈现的是竹子本身的原色,使得竹编饮具透露着浓烈的自然气息,使用久了之后,表面更是变成铜黄色,流露出一种贴心的温润之美,这些都不是什么鬼斧神工,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和谐观中的“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由于竹编饮具在更多时候满足的是人们的日常物质需求,处处体现着物以致用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也正应验了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


竹编饮具以其倔强的生命力一直被延用至今天,这种利用自然材料通过人工技巧设计制作出来的日常用具,在许多的细节上体现出物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其背后丰富的设计智慧和文化隐喻也始终是一种宝贵的设计财富。即便是在现代产品设计活动当中,竹编类的饮具也可以为现代植物纤维艺术和绿色产品等的设计与加工提供多元的创意可能。

 

*本文在寻找资料和研究过程中得到梁志华、汪成、陶毅、张璐等人的热心帮助,在此特别鸣谢。


注释: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植物学》,袁以苇等译,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上海,2006,第378页。
[2]陈振裕:“楚国的竹编织物”,《考古》,1983.8,第726页—第738页。
[3]俞樟根、徐华铛:《竹编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2,第130页。
[4]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0,第171页。
[5](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三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汪受琪等译,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上海,2008,第664页。
[6]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北京,1979,第936页—937页。

 

张力丽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