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古代青瓷发展略说

  • Update:2011-04-14
  • 刘伟 刘岳
内容摘要
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从陶到瓷转变的关键,也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陶瓷生产的主流。青瓷的盛衰与演化除去技术的、政治的、经济的推动之外,民族文化心理与时代审美好尚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青瓷可以作为替代品被相提并论时,无疑也获得了某种升华,最终在宋代与时代精神契合无间,并达到自身演进的顶峰。而时代风尚的转向,催生了新的工艺品类,青瓷已不能适应新的审美期待,由繁荣转入低谷。

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从陶到瓷转变的关键,也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陶瓷生产的主流。它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工艺技术的演进之外,还透露出生活方式、审美好尚等领域的动态,也折射着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一部青瓷史就是一部文化史。


一、早期青瓷的育成

所谓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其呈色是由釉中所含铁分所致。铁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一般的岩石和土壤中都有铁的氧化物存在,在烧造瓷器时,受技术条件限制,不可能将原料中铁分子剔除,这样也就首先烧成了青瓷,而非其他釉色。因此,青瓷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早在商、周时期,已出现了介于陶、瓷之间的原始青瓷制品,经过漫长的技术积累,约至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终于诞生。


此时的青瓷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还带有同时期釉陶的印记。往往底足无釉,露胎处呈灰色,留有紫色支钉痕。常见器形有碗、盘、盏、钵、盆、壶、冼、耳杯、薰炉、唾壶和五联罐等;装饰花纹主要为弦纹、水波纹、麻布纹(图1)、网纹、三角纹和贴印铺首等。目前发现的东汉时期青瓷窑址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说明当时制瓷业已颇有规模。


图1东汉青瓷麻布纹双耳罐

三国时期江南的新兴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在东起东南沿海的江西、江苏、福建,西达长江中上游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相继设立了瓷窑。产品釉色以淡青为主,黄釉或青黄釉少见,表明控制窑内还原焰的烧成技术已有很大提高。而釉面均匀,胎釉结合较牢固,极少有流釉或釉层剥落的现象,玻璃质感较强。器物施釉的部位,根据器物的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别。如碗、盏、钵、盆等器物,都是内部满釉,外部施釉近底处,而壶、罐等容器,则一般是口沿内外及外壁施釉,内壁露胎处不上釉。常见器形除东汉时期的几种外,新出现了带格盒、灯、虎子、砚、鸡头壶等,最突出的是随葬明器大量增加,如谷仓罐、鸡笼、火盆、炉灶等。装饰风格基本上承袭了东汉时期风格,纹饰也以弦纹、水波纹和铺首为主,晚期开始出现斜方格纹,系面往往印叶脉纹、几何纹饰。


在浙江上虞发现的西晋时期窑址达六十多处,比三国时期有成倍增长。这时的制品,胎骨更厚,胎色亦深,釉层厚而均匀,普遍呈青灰色。而器形明显增加,是六朝时期品种最多的一个时期。如羊头壶、虎头双耳罐、鹰形盘口瓶、方形或圆形扁壶、人形和熊形灯、兔形水注、辟邪水注、蛙形水盂、三足盘、狮形器(图2)和羊形器等,器物的附属部位常作动物状,如鸡头、羊头壶流、龙柄、鸟形钮、兽形足等,有时整个器形也做成动物形状。此外,这时的器物装饰风格也很有特点,与其它时期不同。日常用器上普遍采用印、划或堆贴各式花纹的装饰技法,在器物的肩部或口沿处刻划弦纹、压印斜方格纹(图2—3)、联珠纹和禽兽纹,或堆贴铺首、辟邪、朱雀、白虎和佛像等。


图2西晋青瓷狮形器

图3东晋青瓷斜方格纹兽系罐

东晋时期青瓷的胎多呈灰色,釉较多青黄色,说明窑室内烧成温度控制不好。器物造型由西晋时低矮向高瘦形发展,显得更加秀气。西晋时一度大量生产的明器,此时基本停烧,带动物形装饰的器物也非常少见。装饰崇尚简朴,以刻划弦纹为主,少数器物上虽然仍可见到水波纹,但使用模印、堆贴纹饰者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三国、西晋时出现的褐色点彩装饰,到东晋时得到普遍应用。


南朝时期青瓷制品品种,比前代减少,器型向更加秀长的方向演化。装饰盛行莲瓣纹,或刻、或划、或堆塑、或模印,形式多样,可能是佛教影响不断深化的结果。这个时期的出土器物以湖北武昌钵盂山南朝墓、湖北武昌何家大湾齐永明三年(公元495年)刘凯墓和南京林山梁代大墓所出土的仰覆莲花尊最为著名。(图4)


图4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

而北方的青瓷生产也在北魏时期达到了一定高度。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曾出土一件唾壶,是目前所见北朝青瓷中最早的器物。北齐是早期北方青瓷逐渐成熟的时期,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仰覆莲花尊,可以代表其工艺水平。总体看,北朝青瓷造型简朴,器形较大,强调实用,以盘、碗类居多,常见带系罐、莲瓣罐等。装饰也多简约,有些器物素面无纹。


这一阶段,南北方青瓷在造型和纹饰上,有大致相近的特征,但是在胎釉方面差别很大:南方制品胎的致密度普遍较高,而北方的致密度相对较差,这是由于南北方瓷土性质不同所造成的;南方青瓷釉色多呈青灰、翠青色,而北方青瓷则呈青绿或黄绿色(橄榄色)。这是因为前者用龙窑,有利于还原焰生成,后者用馒头窑,有利于氧化焰生成,烧成气氛不同。


至此,青瓷已从草创而占据陶瓷生产的主导地位,窑厂分布广泛,产品多种多样,技术日新月异,为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