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青·瓷物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

  • Update:2011-04-14

编者按:多年来,我们习惯将青瓷视为悠久的传统,古老的艺术;习惯于把她与含蓄内敛、凝重深沉等过于稳重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青瓷在陶瓷史上的真正意义恰恰在于她是中国瓷器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她是中国陶瓷的青春期。曾经的她,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年轻的诱惑,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在这里,我们邀请了几位多年来一直从事青瓷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在此展示他们的作品。尽管来自大江南北,但他们之间共同之处也有很多,都比较年轻,都身为高等院校教师,都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也许,只有当青瓷回归到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手中,回复她的青春本色,才是她真正挥洒自身魅力的时刻。

 

周武青瓷作品

周武    1964年生于浙江省龙泉,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艺术专业,同年留校执教。2000年获德国“DAAD”奖学金并赴德国基尔美术学院(MUTHESIUS  HOCHSCHULE)学习。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青龙泉》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紫金壶-2009》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1998年以来,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六届“全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创作随想
我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素朴厚重编织纹饰的史前陶罐,到丰满华贵的三彩,到清雅高逸的宋青瓷,再到错彩镂金的明清瓷器,陶瓷器记录了历史的演化,并揉入了历代陶人对人生的思索和艺术的感悟。


“青瓷器皿”的形态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就因这朴实平凡而往往为人们所忽略。随着时代的变革,古文明的光辉渐远渐淡,加之今日的高科技和丰富物质的迷感,时人已难以体悟先人创造“陶于河滨”、“河滨遗范”的创作初衷,它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精神品格己随时间的远去渐渐模糊,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陶瓷文化发展中的一种警示。


“青瓷器皿”在源自对生活的感悟,或者说提纯。此创作注重的是存在的品格和精神状态;是审美愉悦,同时也是敬业之德。传统,在此不是点缀,而是作为一种媒介参与其间。器皿的功用、内容在此为创作提供了一个造型契机。一切与直觉无关的情节皆被淡化,直至删尽。


形态的生成,材质与工艺的对话,意象的流露,人文的关怀,是“青瓷器皿”系列创作关注的问题,它们将构筑“器皿”的视觉流向并产生情感指向。置“器皿”于后现代工业这一时代背景下,由此构建出一个富于感染力之造型语言,并直指“陶瓷”之本来面目,直指人性本身。真挚,并相当之纯粹;如雨过山翠,一洗世俗之尘垢,“青瓷器皿”在山谷中焕发出盎然生机,超然于岫云流岚间。


器皿Ⅲ

雪融Ⅰ

青洗Ⅲ

青雨Ⅰ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