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古代青瓷发展略说

  • Update:2011-04-14
  • 刘伟 刘岳
内容摘要
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从陶到瓷转变的关键,也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陶瓷生产的主流。青瓷的盛衰与演化除去技术的、政治的、经济的推动之外,民族文化心理与时代审美好尚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青瓷可以作为替代品被相提并论时,无疑也获得了某种升华,最终在宋代与时代精神契合无间,并达到自身演进的顶峰。而时代风尚的转向,催生了新的工艺品类,青瓷已不能适应新的审美期待,由繁荣转入低谷。

三、两宋:青瓷的繁荣

宋代是我国陶瓷空前发展的时期,各种釉色的瓷器相继出现,青瓷已经不能占据主流位置,但它却并未因此衰落,相反,不仅衍生出许多著名品种,而且在工艺技术、审美格调以及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1.龙泉青瓷
龙泉窑窑址遍布在浙江龙泉县境内许多地方,主要窑场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武溪等二十余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场所烧青瓷质量最高。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类型,北宋初期受越窑、瓯窑、婺州窑影响,所烧青瓷釉面常采用刻花装饰,并辅以蓖点或蓖划纹,釉色呈淡青色,器物造型以日用瓷为主。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釉色逐渐转为青黄色,产品虽仍以碗、盘、壶、杯等日用器皿为主,但造型变得更加规整。此时,釉面装饰普遍使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手法,纹饰主要有花卉、游鱼、飞雁以及婴戏等。北宋晚期还盛行浅浮雕莲瓣纹,一些器物印有“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文字。


南宋时期龙泉窑生产空前发展,器物品种迅速增加,出现了炉、瓶、渣斗、盆等许多新器形。南宋中期以后烧制成功的粉青、梅子青釉,达到我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南宋晚期龙泉青瓷的影响扩大,除龙泉县境内有许多窑场外,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县以及江西、福建等许多地方,都烧造与之风格相近的青瓷。这样,龙泉窑就取代了越窑的青瓷主流地位。


南宋龙泉窑的匠师们,为使青瓷呈现如玉一样的效果,在制作工艺上,可谓煞费苦心。首先,改变釉的成份,也就是将早期青瓷烧制使用的石灰釉(钙釉),改为石灰碱釉(钙钾釉)。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下粘度小易流釉,因此早期青瓷往往施半釉,釉层普遍较薄,釉面光泽度强,呈现一种玻璃状。而石灰碱釉的特点正好与之相反,它在高温下粘度大,釉不易流淌,器物不仅可以施满釉,釉层也可以施得厚一些,釉面更加柔和。石灰碱釉的创烧,在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其次,增加釉层的厚度,也就是在胎体上多次施釉,根据目前所见标本,有的厚达1.5毫米以上,这样才形成了青翠欲滴的“梅子青”色。再次,加深胎的色调,特意在胎土中掺入紫金土,以提高铁的含量,使白色胎体略呈一些灰色,更有利于青釉的呈色。除上述这些工艺改变外,南宋龙泉窑青瓷在窑内烧制过程中,提高窑内温度到1250℃-1280℃,形成强还原气氛,使胎釉熔融更彻底,釉层的质感也更好。


由于釉层较厚,难以透出釉下刻划纹样,因此南宋龙泉窑在釉面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衬托釉色之美。(图7)


图7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

2.景德镇青白瓷
宋代景德镇窑以烧造青白瓷著称,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清人陈浏在《陶雅》中称之为“影青”,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称之为“映青”。这种瓷器具有透影性强、胎薄质坚、釉质青莹、敲击声清脆等特点,与文献中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描述接近,故而很可能与传说中的柴窑有关。


景德镇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烧制青白瓷,早期胎体较厚,以素面无纹为多,器物如壶、罐、瓶等,多呈瓜棱形。釉色以白色为主,略显淡青色。在装烧工艺上,采用装匣仰烧法,有支钉垫烧,故器底留有明显支钉痕。


北宋中期是青白瓷的成熟期。当时的窑场,主要有湘湖、石虎湾、萝泥头、湖田、南市街、柳家湾和小坞里等。最突出的成就,是烧成了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的典型青白釉色。胎体也开始变薄,透影性强,迎光可视胎壁花纹。装饰手法以刻花为主,线条流畅,花纹清晰,题材多见水波纹和各种花卉纹等。产品种类也较以前丰富,除碗、盏、壶、罐外,还有花口瓶(图8)、香炉以及瓷枕等。南宋时期出现印花装饰,刻花工艺减少,提高了批量量生产的能力。


图8宋青白釉刻划花纹花口瓶

青白瓷釉的形成主要因其胎釉,含大量玻璃相基质的云母残骸和残留的石英,釉中又含有微量的铁杂质,所以在强还原焰中,即烧成湖水般的淡绿色。另一方面,其刻划装饰的方式,也与它处不同。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所谓“半刀泥”刻划方法,所刻线条深浅宽窄,参差不齐,使釉在垂流过程中,积聚于刻线深处则呈绿色,积釉浅处呈白与青绿之间的中间色。此外,其胎土经过严格淘洗后,烧成的器物胎质细腻,胎薄体轻,其胎和釉工艺精度,令我国瓷器的烧制水平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景德镇青白瓷中,以各种瓷盒(图9)最具代表性,此外碗也很有特点,造型多为广口小足,腹壁呈斜弧状,胎体上薄下厚。


图9宋青白釉圆盒

从宋代开始青白瓷一直盛烧不衰,不仅在景德镇地区成为风尚,在江西、广西、广东、浙江和安徽等地许多窑场,都或专烧,或兼烧青白瓷,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跨越数省庞大的瓷窑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江西吉安永和镇窑、南丰窑,广东潮州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