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雾都嘉年华——再论伦敦设计节

  • Update:2011-06-10
  • 汪燕翎 彭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伦敦设计节不设主题、不设边界,在文化和创意上的宽度和包容度是其他设计节不可比的。本文从伦敦设计节的缘起、组织协作、大型项目和人才激励机制说起,又谈到经济危机和城市竞赛中的伦敦设计节,进而探索它目前面对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解剖了伦敦设计节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影响。


四、创意点亮伦敦——大型委托项目

为了提高设计节的质量和关注度,从2007年伦敦设计节开始,设计节组委会都会专门委托世界顶尖的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在伦敦最著名的公共空间展出他们的实验性作品,创作的要求是作品必须与民众互动。设计节总监埃文斯在介绍这一举措说:我们这一举措是为了给伦敦重要的公共场所寻找相匹配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这些著名场所包括:特拉法加广场、南岸中心、V&A博物馆的考文特花园……它们都是伦敦城著名景点,也是人流量最高的公共场所,在这里布展,势必会为设计节吸引了海量新观众。如4年来,在南岸中心都会有Size+Matter大型户外装置计划,在泰晤士河畔风景优美、游客如梭的南岸艺术中心外,每年展出其间参观人次皆高达75万。非专业的普通民众成为了设计节兴趣盎然的新粉丝。


图2 奥迪汽车公司在特拉法加广场夜色下的大型装置

组委会一方面为这些精彩的创意寻找的赞助机构,也同时为世界知名企业推荐优秀的设计人才。如2010年,帮助汇丰银行组织甄选它的第三任设计委托,并在设计节期间推出其新创作的委托作品。为此,伦敦设计节曾经被批评商业操纵太多,认为大财团和大企业在其中的广告目的超过了文化作用。埃文斯认为这种批评颇为偏激,很多大型活动的目标在于提供设计对民众的影响力,激荡民众对创意的反应。虽然也打上了赞助企业的logo,但是至少在活动节期间,这些公共项目都成功的聚集了大众的视线。如2010年奥迪汽车公司耗资1,500,000英镑,设计了特拉法加广场夜色下的大型装置,惊艳了伦敦,参与者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见证了最先进的互动创意。(图2)


和其他设计节不同的是,伦敦设计节不以某个主题来组织,设计节感兴趣的是公众如何接受那些不同寻常的想法、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所以在设计节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创意的原型,一些未完成的设计,也许只是一种实验,但创意需要的勇气就在于此。每一年,设计节会上演数百次节目,最有影响力的依然是在特拉法加广场,南岸中心,V&A博物馆上演的大型委托设计。


五、设计需要明星——优秀人才的激励 

英国设计向来主张“设计不需要护照”(design is passportless),伦敦吸引并培养着形形色色世界级的天才们。设计节每年都会将优秀的有才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带到幕前,与其他设计师和民众进行沟通,共同探讨、交换观点、分享创意。同时也为刚创业的年轻设计师提供一定基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图3 托马斯赫斯维克和他设计的咖啡转椅

为了表彰对在设计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每年伦敦设计节期间还会颁发伦敦设计奖章(London Design Medal)。评审委员会由全球著名的设计师、策展人、经纪人、教育家、媒体人、还有政策制定者组成,他们聚集伦敦共同来挑选一位为伦敦和设计行业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第一枚伦敦设计勋章在2007年颁发给了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该年度她为伦敦设计节创造了公共装置“城市星云”(Urban Nebula)。2008年度的伦敦设计勋章颁给了澳洲出生的伦敦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他的设计项目涵括了从手表到飞机机舱内部环境再到福特概念车的广大领域。埃文斯评价他是:现代化生活中还没有任何领域超出了马克的视野。2009年度的勋章颁发给了英国时装设计师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爵士,从1970年在诺丁山的第一家保罗•史密斯店开始,他的时装帝国傲视英伦四十多年。2010年的奖章由设计了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获得。同年9月,赫斯维克还在伦敦南岸完成了设计节的委托项目,设计了十分有趣的公共装置:“咖啡转椅”让参与其中的民众都玩得不亦乐乎。(图3)


六、经济危机中的伦敦设计节

伦敦发展署从2003年开始成为设计节主要赞助机构,负责为设计节提供约40%固定的财政支持。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也定期赞助伦敦设计节。设计节另外约有55%经费来自于私人和企业的赞助,这些赞助由设计节项目组进行集中筹集,主要赞助企业名字会出现在设计节的官网、印刷品和活动现场上。以2009年为例,设计节总共开销为795,860英镑,其中300,000英镑来自伦敦发展署的资助,75,000英镑来自艺术委员会的资助,420,860英镑来自私人和企业赞助。


2010年英国联合政府最新的财政预算案大大削减了在文化产业上的支出,伦敦发展署和艺术委员会对设计节的赞助额度深受影响。艺术委员会对设计节2011年度的资助预算就比上一年度削减了10.9%。而另一方面,随着设计节的急速发展,伦敦设计节所需要的经费开销剧增,设计节只有借其影响力,加大对私人赞助的募集,同时也增加一定数目的纪念品销售和收费服务项目。


另外,设计节对绝大部分加盟的合作者会收取合理和低廉的会务费,以减轻财政压力。如在半版指南手册和官网上刊登的活动,收费为495英镑,在官网上登载的活动,收费仅为295英镑。这些收取的会务费会被用以抵消在营销、媒体、公共、邮件速递等方面产生的成本,组委会不获取利润。对学生、特殊协会组织、慈善项目、以及创业不满一年的工作室,设计节也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折扣。这既照顾了参会者,也减轻了设计节在财政上的压力。


面对财政危机下的设计节,埃文斯并不认为危机是件坏事,这反倒要求设计师们要加倍努力工作,推进创意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而平庸的设计首先将无法生存,面临淘汰,这实际是创意产业一个净化过程。2009年突然来袭的金融危机,曾经让埃文斯担心过设计节的规模要缩小。但真正改变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危机面前更希望通过设计做一种深度的表达,而不是只做产品推销。整个设计节反倒商业意味减少,设计意味变浓,这从另外一方面促进了设计的品质得到升华。


经济危机直接还影响着英国每年约60,000名各个不同专业的设计的毕业生,他们在这个行业内的前景和未来愈发模糊。作为全世界生活最为昂贵的城市,在就业率新低的时候毕业,就意味着双重的艰难。著名设计师奈维尔•布罗迪(Neville Brody) 认为:在过去经济上升的时期,我们一直抱有的观念是:读书就是为了一份好工作,努力爬上那个最高薪的位置,拿出最漂亮的产出量。这种观念如今改变了,经济危机后的毕业生们在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开始更反思设计的意义、设计师的角色、以及设计的语境。这也给设计节在商业之外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思考性。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