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雾都嘉年华——再论伦敦设计节

  • Update:2011-06-10
  • 汪燕翎 彭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伦敦设计节不设主题、不设边界,在文化和创意上的宽度和包容度是其他设计节不可比的。本文从伦敦设计节的缘起、组织协作、大型项目和人才激励机制说起,又谈到经济危机和城市竞赛中的伦敦设计节,进而探索它目前面对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解剖了伦敦设计节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影响。


七、城市竞赛中的伦敦设计节

设计节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新锐的设计中心纷纷涌现,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对其设计的基础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都渴望能够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创意产品。而迄今全球已有超过70个城市效仿伦敦开创了形形色色的“设计节”或“设计周”…… 英国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凯斯特(David Kester)在介绍伦敦设计节时坦言:伦敦所面临的竞争是凶猛的。尽管如此,伦敦设计节依然有着他无可争议的特殊地位。


首先,伦敦设计节不设主题,不设边界,鼓励创意。如一年一度的米兰家具展在贸易促成上的成绩无人能及,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对设计在学术上的影响也无人能及一样,伦敦在文化和创意上的宽度和包容度也是无人能及。8年的设计节经验证明,伦敦不愧全世界最能够奉献设计新星的宝贵舞台。在这个高度国际化的舞台上,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不是英国人,他们来自日本、印度、澳洲、西班牙、法国…… 。而设计的一个伟大之处恰恰是:没有边界,讲究融合,也仿佛也是伦敦的个性。托马斯•赫斯维克在获的年度设计勋章感言中说:“这个奖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和惊奇,伦敦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城市,一个令人无限兴奋的文化杂糅的城市,也是它启发了我和我团队的灵感”。西班牙设计鬼才亚米•海因(Jaime Hayón)说:“我只在伦敦住了一年,有点厌倦巴塞罗那的生活了。巴塞罗那是个旅游城市,所以没有设计所需要的那种严肃的国际氛围。我在伦敦没有办公室,只有一个素描本和大英博物馆。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办公室,我在伦敦思考,在西班牙付诸实践。”


伦敦在文化上继承和收藏了全世界的辉煌遗产,都使它成为全世界最能激发创意的城市之一。布莱尔2001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中承诺所有公立博物馆画廊免票,这使伦敦成为最后一个免费参观博物馆的国际大都市,为此,伦敦每年减少了数十亿英镑的收入,也吸引了一亿多游客人前来观光。伦敦市长肯﹒李文斯顿(Ken Livingstone)在答记者问时说:“每个城市只要努力,都可以好好发展金融业,但却未必能发展文化事业或创意产业。去年来伦敦的观光客人次打破纪录,比9•11之前还要多,他们是仰慕我们的创意产业而来,没有人来伦敦,是为了看银行家,大家都是来看英国文化的。”


八、批评和自我批评——被划掉的伦敦设计节

伦敦设计节每年接待几十万人次的参观量,接受大量媒体的提问和采访。这些人中,不乏眼光独特的专业人士和挑剔的媒体记者。和每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一样,毫无例外伦敦艺术节每年也会受到了许多的批评和抨击。


图4 反设计节在视觉上的挑衅

在关于伦敦设计节的众多媒体报道中,2010年9月14日《卫报》的一篇特稿十分突出,标题为:英国设计已经迷失?《卫报》的这篇特稿基于对奈维尔•布罗迪和本•埃文斯的访谈。参观过2010年伦敦设计节的人,一定会对这段访谈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一年的设计节同时还诞生了它邪恶的孪生兄弟——由布罗迪策划的 “反设计节”(Anti Design Festival)。设计和反设计,体制和反体制,第一次在节日的气氛下展现在公众面前。在设计节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250多个公共展出和活动排列井然:从V&A博物馆的早餐讨论会到奥迪汽车赞助的特拉法加广场公共装置,都可以窥见品牌、资本、权威在设计节中所决定的秩序和逻辑。而打开反设计节的官网,一切完全相反,视线会被充满双关意味的设计和语言严重挑衅,其目录册上干脆直接标明:就是要让你的视觉难过!其标志在危险的黄色背景下,设计节的标志干脆被直接被划掉。(图4)布罗迪解释,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利益诱导、金融危机的时代,艺术和创造力被钱驱动。而布罗迪认为,这些问题和偏离可以归咎于那些被资本打造出来的设计节,埃文斯策划的伦敦设计节也是祸首之一。


布罗迪认为英国的设计个性今天已经荡然全无了,英国一向以出产发明家和标新立异、不墨守陈规的人。从马尔科姆•麦克拉伦(Malcolm McLaren)到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从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到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这些伟大的人物有着很少的共性,但都会带给你全新的启示,而不是商业的意义。但是今天的人们是如此害怕打破规则,因此不产生商业效益或流行的创意也不会被生产。我们的展览就是要让人们看到,那些被认为没有商业价值而被直接判出局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设计?它们难道真的毫无价值?


其实,观念上的争议丝毫不影响布罗迪和埃文斯私下的相处甚欢,在设计节中同时上演反设计的创意闪现于2010年1月布罗迪和埃文斯在V&A博物馆的一次碰面。布罗迪说他想在九月的设计节策划一个活动可以深入刺激设计节,来反窥设计节的反映。埃文斯随即爽快的邀请了他。反设计节的亮相,是伦敦设计节的策划结果,虽然最后亦被批评为做秀,但也一定程度上也秀出了伦敦地下创意的阵痛和艰难,其想法和姿态不妨看作伦敦设计节的一种自我反观和自我批评。


九、伦敦设计节,还能走多远?

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地,第一张艺术设计文凭的颁发地,建立第一个设计委员会并借助设计在战争废墟中重生的城市,第一个设计节的诞生地…… 伦敦背负着太多的光荣与使命。一切快速流变的今天,伦敦的世界图景也暗流涌动,一方面是雄心勃勃的竞争城市,另一方面是伦敦设计业所面临的来自政策寒冬和自身瓶颈的双重震荡。


2011年新年伊始,伦敦正经历千年极寒,英国设计协会邀请了50名英国设计业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在大英图书馆举行了“伦敦设计观察会议”“London Design Conference Review 2011 ”。重新审视了伦敦设计的危机,剖析了伦敦设计的症状和面临的危机。会议提交了一份在伦敦设计节上由100名设计师完成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90%的依然相信伦敦是世界创意的中心城市。93%认为伦敦有产生伟大创意的文化背景,70%认为伦敦有令创意产业兴盛的基础设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设计师对于未来12个月的行业前景表示悲观。会议认为这40%的悲观是个潜在的警示:伦敦设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一条崎岖路。会议将可能面临的困境分为四个议题:1,伦敦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创意社区,设计正处在领导和尖端的位置,它不仅是职业或商业的实践,而是伦敦这个复杂机器的重要引擎,需要和其他领域一起互动碰撞,产生更精彩的创造。2,教育方面巨大的财政削减,直接威胁着以工作坊为主的设计教育。而对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财政削减,也使大批设计师和工作室难以在伦敦度过艰难的创业期。3,伦敦的文化政策中还有许多不利于设计发展的地方需要改进的:比如那些公共部门的复杂合同增加了设计师竞标难度的,以及在这所全球最昂贵的城市工作空间的难寻,这些都会导致创意人才迅速流失。政府的削减计划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哪里是政府支持呢?哪里又是制造业立足的基本呢?4.伦敦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其开放过程也充满着悖论,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同时又欢迎海外的团队来占有我们的市场。在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上似乎也自满多于自信,难道伦敦对自己设计实力的鼓吹越多越就对自己的公众越大的帮助?


设计观察会为伦敦设计把脉诊断,提出的问题也是伦敦设计节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伦敦从来不缺少天才,不缺银行家,甚至不缺节日。昔日的世界工厂,而后的金融帝国,如今的创意之都,英国的工业辉煌已经不在,伦敦也已经很久没有大雾,金融风暴的寒风依然瑟瑟,伦敦设计节还能走多远?世界拭目以待。

 

汪燕翎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彭宇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讲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