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 Update:2011-08-10

设计的道理


王昀

 
引言
在2011届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四个专业方向(产品与居住、产品与休闲、产品与交流、产品与移动)的65位本科毕业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主流创作坚持从生活出发去观察现象,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整体设计活动趋向“多元与整合”,选课颇为丰富宽广,既有传统的产品设计,如汽车、大巴、椅子、桌子、沙发、电子电器、日用品等设计,也有充分关注当下青年人婚庆生活、休闲生活乃至老年人、残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设计,涌现出了一批能体现当代工业设计专业素养、极具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当工业设计毕业展览的热闹渐渐远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更好地回味、反省这次设计创作活动;此时,恰逢《装饰》杂志邀稿,便就此讨论关于毕业创作的一些话题。
 
评价与导向
毕业创作展览是学生四年专业训练集大成的体现,也是四年学习生活的结束,因此,历来就是学生展示自我主张、寻找自我价值的舞台。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酸甜苦辣、曲折的过程、失败的苦涩、成功的喜悦,在舞台即将谢幕时,各种评奖选优活动便纷纷登场。如今的毕业设计评奖与过去不同,除了学校里的奖项,还有社会上的评选。记得去年美院校方评选的优秀毕业作品是《品纸》、《校园交互系统》等,而校外的瑞德第二届Golden Frog Award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的大奖则是被美院另一位学生的毕业作品《Momo亲子椅》夺得;该邀请赛参加学院有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10所院校,其评审团由国内知名企业家、时尚领军人物、市场专家及国际设计专家等构成。校内校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其评价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笔者参加的一次设计研讨会上,这个现象受到了诸多专家、教授的热议,并由此延伸到对红点、红星等各类国内外设计竞赛项目的评奖方式的探讨。由此,2011届工业设计毕业创作在校内校外的各类评奖活动中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的等待和观察。
对于我们的教师、学生和教学而言,评奖实质上意味着一种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是一件实际影响力相当强大的重要事情;对于设计本身而言,这其中的道理则显得尤为韵味悠长,值得大家深思。
 
感觉与道理
在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领域,一个常常发生的颇为有趣且值得反思的现象是:我感觉这个造型好一些,我觉得那个产品的设计应该更加圆润一些,我感觉……等等。“我感觉……”表明了人们在从小积累的生活经验中知道某一件事情,经过选择性判断后得出某种观点,这属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道理;然而由于个体生活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其默会的道理便有着天然的差异,由此而生的“我感觉……”之类的答案便往往不一而足。比如,本次毕业作品《感—relight》中音响与水纹的波动、光能与水壶的叠合、气味与雾气的交织带给每个观者的设计感受均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认为在设计道理上采用“我感觉”之类的等词汇和语境似乎更接近一种艺术家气质式的自由表达以及不确定性的游移状态。然而,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在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出现的工业设计一开始便以有别于艺术的姿态而展现其存在。工业设计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在向“我感觉……”之类的艺术运动发起种种自我的挑战,其似乎更倾向于探求“我感觉……”背后的逻辑、规律等道理。
最新的ICSID给出了一个工业设计定义是: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工业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于是,经过综合考虑,我们不妨从中提取并暂且把系统、创新、技术、人性化、经济、文化设定为工业设计的一种评价标准;但是,这显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便拥有了一种清晰地评价标准。
除却设计标准本身语言表述的不确定性,设计评价涉及的其他相关因素亦很多,比如:设计本身、评委组成、评奖方式等方面的用户对象熟识程度、问题解决的智巧性、评奖人员的知识结构、评奖的自身诉求、评价环节与统计方法……事实上,尽管我们力求重视合乎逻辑的、讲科学的评奖方式,然而,在通常的设计评奖活动过程中,依然很难富有成效地达成一致的认识和意见。
那么,我们似乎又需要回到一开始重新审视基于过往生活经验综合的“我感觉……”式评价的价值和作用,然而,这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思考的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也许,此时设计还是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亦不必纠结于设计评价及其道理的苦苦寻问。正如黑格尔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换句话说就是:“凡事都是有道理的”。工业设计也不例外,自然也有其自身的设计道理,而我们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做好自己。实际上,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便是在对于设计道理的探究中不断成长的。
 
边界与问题
我们认为工业设计教育有两个根本性的要点值得关注:设计与边界、面向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是这一个道理的两个层面,前者关注如何跨越传统学科分类的藩篱,后者则强调不能仅限于单独的物体、人或者技术等,而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把诸多因素整合起来完成设计。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以物的类型来区分设计,诸如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汽车设计、数码设计等,而学科(专业)的设定是以其自身区别于其他为基础而成立的。这种以区别为主导向的设计,正成为设计师自我限制的羁绊。在体验经济时代,生活变成一种感受体验的过程,设计的目标与价值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比如,本届毕业作品《卿卿如唔》通过对碗、对筷、对环、对织、对灯等一系列充满卿卿一对的设计,营造了当下青年人时尚的婚庆方式,展现了从餐具、器皿、日用品、灯具到整体空间的一种美好生活体验的构想。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设计领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甚至传统设计与非设计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在这种新的融合中,设计师面临着重新组织资源的责任与挑战,他们需要面对问题,通过综合手段去实现一种全面的生活解决方案,最终给人们以好的生活体验的过程。比如,《脑瘫儿童早期干预辅具设计》完全从关注人的需求出发,从脑瘫儿童的身体行为、大脑反应到情感体验进行了一系列综合研究,完成了矫正椅和爬行架等系列设计提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工业设计学科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学科的知识交叉综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而且其发生的频率正变得越来越快。在坚持注重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把握整体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而培养、塑造其引领性的设计意识与观念,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现实命题。
为此,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科提出并设置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延展性的专业分类方法,共分为产品与居住(原家具设计)、产品与休闲(原玩具设计)、产品与交流(原数码产品设计)、产品与移动(原交通工具设计)四个专业方向,从事家具、旅游、康乐、信息通讯、电子电器、交通工具、生活日常用品等方面产品的改良与创新设计,以及相关领域项目的开发和资源整合设计,展开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系统规划研究。
 
结语
通过评价与导向、感觉与道理、边界与问题的一系列关联与交织的思考,显然,设计的道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维度的论证。笔者以为,道是所然,理是所以然;道,是天道、是规律,理,是人理、是穷理;不论其他,论证的过程肯定是一个不断清晰设计道理的实质性的穷理过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纷乱与迷失中伴随着秩序与机会,设计思想的前进需要我们对既有认知的不断反思,进而通过方法机制去触摸、探求设计之道。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