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文艺复兴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字

  • Update:2011-09-07
  • 顾欣
  • 来源: 装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文艺复兴是文字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本文历数了8世纪末至9世纪的加洛林小写体,14世纪发展出来的人文主义小写体,15世纪,衬线体得到重新发展,并迅速赢得了在拉丁语言中作为标准印刷字体的地位。
关键词:文艺复兴、字体设计

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人文主义小写体

尽管哥特式字体自公元12世纪以来迅速扩散并占据了整个欧洲地区,但在欧洲南部国家,尤其是意大利,人们并没有完全贯彻起源于欧洲中北部地区的哥特体中那些尖锐的折断线条,因为这种僵硬而又严谨的字体形态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他们把原本菱形状的字形都改成了半圆形从而创造出圆哥特体。类似的审美情结也体现在建筑艺术中:意大利人对严谨的直线不抱好感,他们以很随意的方式,把尖拱以及其他哥特式的建筑元素与罗马式圆拱混合在一起。

公元14世纪前后,人们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化的兴趣被唤醒。由于对古典时期作品的研究,让意大利古文化研究者又把眼光投向了中世纪早期的手写体,其中多数为加洛林手写体。它们是当时能得到的最古老的用来书写古典时期作品的字体。人文主义学者们熟悉了古典文艺大师用加洛林小写体写成的著作后,就从主观上接受了它是一种古典字体。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看的那些古典著作只是加洛林时代的副本而非原稿。那些模仿被误称为“古典时期字体”的加洛林小写体后来也被用作印刷体,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图4、5)

图4: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人文主义小写体

图5:小写体手稿:人文主义小写体(公元14世纪)

这一时期,正值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随后更漫延至西欧各国。在将古典时期的文化视为榜样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时代背景下,曾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的人文主义者科卢乔•萨卢塔蒂(Coluccio Salutati,图6)以加洛林小写体和古罗马手写体为范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人文主义小写体(Humanistic minuscule)。它满足了创造一种体现古典文化精神的文字需求,并且在意大利被看作是有意识净化文字的产物而得以巩固。

图6:科卢乔•萨卢塔蒂(1331-1406)

人文主义小写体与哥特字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萨卢塔蒂去掉了哥特字体中那些夸张、扭曲和繁复的字形元素,使新书体在字体构造上更加复合人文主义精神。在人文主义小写体诞生之后不久,同样来自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尼科洛•尼科利(Niccolo Niccoli)创造出人文主义斜体(Humanistic cursive),这也是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外文字体家族中斜体(Italic type)的前身。(图7)

图7:尼科洛•尼科利的人文主义斜体手稿

在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经典文化反思的过程中,意大利的书法家和抄写员也试图在他们的复刻抄本中还原古典时期的风貌。因此他们采用方书体作为抄本中的醒目字体,与人文主义小写体配合使用。方书体(Capitalis quadrata)是一种全大写的古典拉丁字体,它是古罗马时期占据优势地位、用于刻写碑铭文的罗马石刻体(Capitalis monumentalis)的手写体。(图8)由于当时采用小写体书写的文本段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因此单个的大写字母仅仅是放在章节的首字母起强调作用,并无语法上的功能。这也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所有的希腊文和拉丁文都是由小写体书写的。相比早期的加洛林小写体,字母“i”第一次加上了点,这是为了避免字母“m”和连写的字母 “in”产生混淆。

图8:罗马石刻体:刻于墓碑上的罗马石刻体(约公元1世纪)

到了15世纪,人文主义小写体逐渐成为了一种古典作家的字体。它朝着从哥特式斜体中衍生而来的日耳曼语拉丁体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为最早出现的衬线印刷字体奠定了基础。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