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器用”:漆文化的命脉

  • Update:2012-03-12
  • 江黎,中央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图片拍摄:赵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在中国传统的阶级社会中,漆文化除了以观赏陈设品形态留存下来,还以日常器用形态在中国人的大众生活中从未间断,我们认为这一部分也同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应用美学的研究价值。在传统的用器中,漆器属于高级奢侈品服务于少数人群,普通人群很难享用到她的精美与优雅。其主要原因在于漆器的制作过程多以手工方式制造,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因此漆器不是一项能够大规模和快速度发展的产业,而是需要以软性附加值来提高它的商业地位。
关键词:漆器、大漆、器用、艺用

        大漆是中国特有的天然材料,漆工艺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已逾七千年,从河姆渡文化的木胎朱漆碗到清代的剔红、戗金,都是围绕中国人生活用器的文化基础发展而来。我们的先人经过几千年对漆工艺的磨砺,摸索出了丰富多样的特殊工艺形式, 成就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漆文化史。
        漆器历来被认为是高级奢侈品。在中国传统的阶级社会中,对于器物的材料与工艺的需求有高低之分,漆器始终是属于高雅用器,以观赏价值为上。尤其在陶瓷器进入成熟发展期之后, 漆器的地位更是向精雕细琢的高档化发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大多数漆器是为皇宫贵族所享用,对漆的传统文化的宣扬上一直追踪的也是这一部分的遗存。而对于古代平民化漆器的器用状况的研究,学术界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这也许是我们对漆文化遗产观念在认识上的偏差。然而,当我们走入民间,会发现30年以前大漆用于民用的器物形态随处可见,大量用大漆涂饰的生活器具——家具、竹木器皿等等,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民间,与民众生计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古往今来漆文化除了以观赏陈设品形态留存下来,还以日常器用形态在中国人的大众生活中从未间断,我们认为这一部分也同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应用美学的研究价值。
        近几十年在中国快速经济的大潮影响下,人们对于物质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声势浩大使很多传统生活观念及物质文化形态消失殆尽。大漆,作为器用的主要功能也逐渐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艺术创作的媒材,还继续保持着这一传统工艺形式。此外,近百年适合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新型器物,如塑料、玻璃、不锈钢制品等的大量出现,在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的功能需求上,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品,大漆更是从“器”的位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彻底隐退了。检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从大漆应用所呈现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大漆应用已成为陈设品、绘画、雕塑的媒材,很少在器用的发展上有所作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比较,我国大漆的应用范围呈现相对萎缩的趋势。尽管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漆在二维与三维空间的创作中,与其它材料比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但从宏观发展的角度,单纯作为艺术媒材并不利于漆工艺的推广与发展。

1. 玻璃髹漆


2. 大漆茶壶


        材料与工艺在人类造物历史中有时代演进和地域生态的制约,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看,旧也总会被新所取代。人类几千年来一直是以进取的姿态无悔地谱写着造物文明史,但是,文明走到今天,我们开始担忧:现代的工业化造物方式在两百年之内消耗掉的地球资源远远超过人类过去几千年资源消耗的总和!若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怎样?不可想象...... 从这点上看,先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的态度,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哲学理念,或许成为我们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参照;反之,若长此“进取”和“发展”下去的造物行为,则将成为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反动力。而原地踏步,掉头回归,放缓生活节奏,讲求适度发展,或许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么,从这一观点上看,大漆作为一种生态型材料,作为一种可造之器,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就有很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大漆是直接从落叶乔木中获取的天然树液,具备塑料等其它化工材料无法比拟的可再生条件,只要有泥土和阳光、水,就有漆树的生长空间,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生漆原料,它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材料的特性。在器物加工方式上无需大量电力、煤炭等高能源消耗,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从物态上看,天然大漆可以作为黏合剂、液态涂料和固化材料使用, 材料的可使用空间大,可塑性强。大漆的黏合性历来有易于和其它材质相结合的特性。大漆作为涂料易于附着在木、竹、麻、 陶、石、金属等材质的表面,其附着力均优于普通化学合成漆; 漆器有防潮、防热、防酸、防腐、无毒等特性,这些品质早已经过几千年时间的验证。近年日本、韩国对大漆性能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成果,实验证明大漆还具备优于其它材质的防腐、 抑菌、抗癌作用,其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角度看,大漆非常适用于餐饮器具。因此,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天然材质,其性能和应用范围有无限可拓展的空间。它的器用性的推广与应用非常值得学术界、设计界和应用学科界深入研究,值得大漆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企业重点开发,以打造漆的器用市场,发展当代环保型漆文化生活风尚。

3-4. 大漆日用餐具


5. 木底髹漆


6. 铁质髹漆


        从漆文化观念上讲,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大漆制品的创作中,过多的精力被投入漆画的发展中,漆画在漆用领域中占据主流,忽略其器用的创作和价值探讨,使漆器的日用功能萎缩。漆因器而生,又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河姆渡发现的漆碗,到战国的漆棺,从汉代的九子奁盒,到宋元的雕漆器皿,明清的螺钿镶嵌,大漆作为传统的中国人的生活器物, 从未在历史中消逝过,这正是因为它的“器”用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的缘由。如今,我们要其持续发展下去的理由和条件应该是充足的,这一点从中国陶瓷的发展上可找到依据,陶瓷也是源自中国的一种工艺文化,从生活日用陶瓷延伸为“艺”用陶瓷,作为一种媒材,尽管在这两方面都有其发展空间,但“艺用”与“器用”始终是齐头并进地发展,尤以“器用”发展为主体,所以才能有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今天。
        “艺”与“器”相较,“艺”超越生活,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服务范围是形而上的;“器”服务于生活,在传统的用器中,漆器属于高级奢侈品服务于少数人群,普通人群很难享用到她的精美与优雅。其主要原因在于漆器的制作过程多以手工方式制造,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无法与现代工业
制造的速度及人工成本相比对,因此漆器不是一项能够大规模和快速度发展的产业,是需要以软性附加值来提高它的商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所包涵的文化与精神品质则至关重要。这也是它在过去几十年里被高产能物品所取代的原因之一。然而,在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 作为全球制造最强的国家,今后我们的制造业将何去何从?
        从 2010 年起,我们的国策对于产业发展提出了要向高端、 可持续性、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转型,建立人与自然的友好型发展机制,已经认识到对可循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这样的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引导下, 大漆作为绿色优质材料,加工手段属低碳型工艺,又具本土文化特色,它的发展空间应该拓展到适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用器当中,赋予它在器物设计领域的全新理念。将它的存在形式从古代置换到现代的大众生活中来,摆脱我们目前对于漆器的形态设计还停留在几百年以前各时期出现的传统风格和样式的模仿上,尽快改变对中国漆文化的传统观念和学术偏见,走出只 论其“艺”,而不谈其“器”的价值作用。让漆的器用观念在我们的现代文化消费中,既要体现漆“艺”的观赏价值追求, 但也不能忽视漆“器”在绿色生活领域的实用价值,加快现代社会中漆文化的发展步伐,冲破大漆“艺”用占主流的现状, 全面复兴和发展现代生活的漆器文化,将现代生活文化的理念融入这个古老文化的血脉之中,建立起新价值观念下的漆文化风尚,使它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消黯的璀璨明珠。
 

注:本文是根据提交给《从河姆渡走来——2006 年中国现代漆艺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扬州高峰论坛论文集》中文稿的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