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从战国到西汉末年的 5 个世纪,中国漆器辉煌空前。西汉与战国并提,不仅因为它们当年的产量和今天的流传同样巨大, 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里的地位同样重要,还因为两代风貌相似,作品时时难辨。强调动态、夸张变形、追求神韵是汉代漆器的时代风格,专家们都愿意在楚文化里探求这种浪漫主义艺术的根源。除锥画外(图 10),汉代漆器中流行的彩绘、金银箔贴花(图 11)、镶嵌、加釦、夹纻胎等,均有战国的渊源。而针刻技法,学界曾普遍相信,战国漆器已经取用,但近年的研究揭示,原本被判定为战国的针刻漆器却是西汉制作,锥画的肇起时代也因之推后。

 

10. 锥画漆盖罐, 西汉晚期,高 6.9c m、腹径 7.8c m, 江苏扬州市邗江甘泉乡姚庄 101 号汉墓,江苏省扬州博物馆。


11. 银釦贴金银箔彩绘嵌珠漆盒, 西汉晚期, 高 15.5c m, 口径22.5c m,江苏省邗江县杨庙乡昌颉村汉墓,江苏省邗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成就辉煌影响必定重大,战国、秦汉,特别是西汉漆器就是证明。金银箔贴花发展成绚丽的金银平脱,成了唐代装饰的典型;锥画则完善为精美的戗金银,成了宋元漆器的重要代表; 而入汉方始昌盛的夹纻胎甚至延续到清,成了著名的脱胎。比技艺延续更有意义的是,东周开始,包括髹漆在内的中国工艺美术造作,逐渐摆脱了对神鬼幽冥的崇拜,走出庙堂,回归生活。到汉代,种种兼顾实用与美观的优秀作品,是时人智慧和才华的丰碑,其设计思想和原则更足以垂范后世。
         东汉中期以后,漆器盛极而衰,数量渐少,装饰趋于简素, 不少专家相信,这与陶器的进步和瓷器的崛起有关。魏晋南北朝,漆工艺式微的大局已难逆转,但漆工艺的发展仍成绩明显,既涌现出新的器形,装饰手法也堪称丰富。较大宗的收获多在南方,已知最重要的是安徽马鞍山孙吴朱然墓(249 年), 出土漆器 60 余件。其中,犀皮为首次发现。那是在胎骨上用稠漆堆起凸凹不平的地子,再于其上髹涂多道各色大漆,然后打磨平滑。器表花纹自然天成,可如片云、圆花、松鳞种种。北方地区,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484 年)漆画屏风和宁夏固原北魏墓棺板漆画,尤其著名。专家判断,屏风彩画(图 12),应即传说中的密陀僧绘。魏晋以来,佛教盛行,中空轻便的夹纻胎,常被用来制作可以车载人抬、游行街市的佛像, 时人称“行像”(《洛阳伽蓝记》卷 3)。

12.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 部 分 ), 北魏, 每高约 80c m, 宽约20cm,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山西省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