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用”到“赏” —中国古代漆工艺

  • Update:2012-03-12
  • 韩 倩,故宫博物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人制造漆器的历史至少有七千年,此间,出现过两次高峰。战国、秦汉,漆器是日用器皿的最基本类型,在社会生活和时代艺术中的地位无可比拟,此后,虽渐次退出日用的主流,却朝着技艺和欣赏一途前行,品类日益丰富,用料愈发考究,技巧臻于完美, 并在明清达到巅峰。
关键词:中国、漆器、实用、欣赏、技艺


         镶嵌仍是高级的装饰方法,金银、蚌片、宝石等不仅用于木胎漆器,还能以大漆为黏合剂,贴附于铜镜背面,甚至瓷器上。倘若不把日本奈良正仓院的珍藏计算在内,唐代金银平脱和螺钿漆器虽不乏出土,却残损严重,反而材料易于保存的漆背镜更能显示那时的工艺水平。金银平脱,玄宗时最盛,以后虽遭禁断,但制作并未终止,它用于饰镜,主要在 8 世纪中叶以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鸾鸟衔绶镜(图 18),金箔虽部分脱落,但当年雍容华贵的风采仍可想见。将蚌片贴嵌于以漆打底的镜背,可能是唐人的创举,目前也仅见于唐代,洛阳涧西唐合葬墓 (759 年、784 年)出土的高士镜(图 19)名气最大,也最精美。

18.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 唐, 直径 22.7c m,重 1460g,西安东郊长乐坡村,陕西历史博物馆


19. 螺钿高士纹铜镜, 直 径 24c m、 边厚0.7c m, 重 1024g, 洛阳涧西唐墓(759、784年合葬墓),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五代,金银平脱和螺钿仍然风行,苏州瑞光塔发现了结合两种工艺的漆经箱(图 20),制作极其考究。宋以后,金银平脱很少再作独立装饰,明以后的嵌金银大概仍是类似的技法,但平脱的称谓已逐渐消失。尽管并无出土,但社会上层拥有的螺钿器一定不少,《宋会要辑稿》记录过北宋末在镇江府市焚毁“螺钿椅桌并脚踏子三十六件”。王世襄先生还判断,有别于西周至唐的厚蚌片镶嵌,宋人已能制造薄螺钿,《秋庭婴戏图》中的黑漆坐墩以及王橚为讨贾似道制作的桌屏即是(《癸辛杂识》 别集卷下)。这样的实物,还要等到元代,出土于北京后英房遗址(图 21)。

20. 螺钿花鸟纹黑漆经箱, 通 高 12.5c m、 长35c m、宽 12c m,苏州瑞光塔塔心,苏州博物馆


21. 螺钿楼阁图黑漆盘残片 , 元, 残长约21c m,宽约 13c m,北京后英房元大都遗址, 首都博物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