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问道设计知“多少” ——访家具设计师侯正光

  • Update:2014-02-12
  • 采访:田 君 王翔宇;撰文:田 君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1期
内容摘要
侯正光,上海木码设计机构创办人,英国白金汉郡大学家具设计与工艺硕士,“晒上海”概念产品设计展策展人,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多少”是侯正光发起的原创实木家具品牌。从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中获得的启示,以及从老子的“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句归纳出的品牌理念,集中反映了他的设计哲学。在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探索中积累的品牌价值,使“多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 年9 月27 日,本刊在位于上海M50 创意产业园的“多少”家具店对侯正光进行了采访。

侯正光接受采访,摄影:刘硕男

近年,随着“晒上海”概念产品设计展影响力的提升,上海设计师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该展览的发起人、家具设计师侯正光,作为设计行业留学归国创业的代表,体现了新一代设计师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设计的过程中积淀的思考。从2006 年创立木码设计机构到2010 年发起原创家具设计品牌“多少”,再到“晒上海”概念展的策划,用侯正光的话说,他从“为大众”、“为小众”和“为自己”这三个方面试图回答“为谁设计”的问题。
从当年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声名鹊起,从消费者询问“这是什么”,到“讨价还价”,正是对产品性价比和体验等的综合研究,使得“多少”的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在设计行业近20 年的磨练,侯正光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研究设计,如何更多地尊重消费者。2013 年,“多少”通过与实木家具名厂“华日家具”的战略合作,从一个“小众设计品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原创品牌”,将市场营销与生产物流提升至专业水准。2013 年上半年,已成功在上海、北京、新加坡开设专卖店,并加快了在其他一线城市落户的脚步。侯正光对品牌文化的梳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的,他对“多少”设置了四个F 的要求——Form(形式)、Function(功能)、Fabrication(制作)、Fill(理念),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设计观。

一、“多”的思考与“少”的形式
“文人气象”是我们对“多少”最直观的印象。“多少”用一种非常明确地向传统学习的方式在探讨“如何使中国传统家具实现当代转型”的问题。侯正光把这种特质称为“骨子里的中国”。产品要传达中国文化中相对内在的精神,必须是合适的、内敛的、持久的,他希望有节制地对待消费的欲望,也希望尽量平衡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他说,“多少”品牌有一种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子,但也仅仅是影子。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沉淀依旧影响着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埋藏在潜意识里的。儒家的伦理、佛家的因果、道家的无为都多多少少是国人基因的片段。“多少”在通过“少”的形式传达“多”的思考。
“多少”专注于当代中国家具的设计和应用,力图以传统精神充实当下生活。淳朴的志趣、简约的廓形、精致的布局、淡雅的格调,使得这间身处喧闹的产业园的家具店显得格外安然静谧。“思想、生命、隐喻”凝炼了侯正光对品牌的期望。在这里,桌椅板凳不仅是生活起居用品,更是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性融为一体的有生命、有气息的存在。产品自然流露出的沉静典雅之气,彰显出特有的韵味和格调,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情不自禁地为之吸引和感动。“多少”希望能创作出有人文情怀的新中式家具作品。对称可以是人文,它讲究中正平和;材料可以是人文,它讲究自然随形。以“无知”餐厅系列设计为例,该系列的设计意图在于向明南官椅致敬。侯正光的注解是:“用敬畏之心改变,用谦虚之心表达,用尊重之心制作。无知者无畏但敬畏,知无知,而后有知。”侯正光和他的团队取无知但敬畏的心态瞻仰中式家具的巅峰之作,以现代设计观念表现其精神气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设计师对集中国传统家具之大成的明式家具的推崇和敬慕。明式家具对材、美、工、巧的考究,成为“多少”最直接的养料。“无知”系列对背板弧度、坐高、坐深等细节的调整,经过了反复推敲,使之更符合当下日常的需求。“渔樵”客厅系列设计取意自“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渔樵”的诗句,表现了传统文人所向往的归隐山水的生活状态。这一系列采用抽象写意的设计手法,使沙发透出淡淡的中式田园意境。同时,软硬适中的坐感区别于西式沙发的过于慵懒。“六合”餐厅系列设计取意天地四方,虽出自意大利设计师路易·劳伦斯之手,却似乎体现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的独特认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多少”的包容性。
通过学习和研究,把传统家具设计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使之为现代中国家具的设计所用,是“多少”的方法。“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句源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的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多少”当前的品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这个纷繁的时代,应该谦虚而敬畏地对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找到自己的生活和风格。”侯正光说。

1. 三人行 茶桌


2. 见南山 边柜

二、“多”的功能与“少”的材料
从功能角度讲,“多少”追求的是一种“潜伏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是否更多地了解消费者在使用上的需求(无论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多少”的很多产品都打破了传统家具一物一用的模式,结合现代生活需要,赋予了家具多重功能,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家具的使用空间,使之更符合追求个性和变化的时代需要。这种功能的拓展,使得家居环境呈现出不同面貌,带来意外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多少”的不少产品都可以随意搭配,弹性摆放,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通过功能的拓展,尽量协调工业化与个性化的矛盾。例如侯正光的早期家具设计作品“孔雀椅”,源自对设计逻辑的探讨。主题是设计可变形、可叠加、多功能,适合大批量生产,模块化、可延展、可平板包装等。他试图将工业化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的大部分属性强加在一个“东西”上面,将极多造型制造的感性与极简模块制造的理性融为一体。
对此,侯正光强调,他不是在炫耀一种家具能产生多少变化,而是试图通过互动,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亲近。他设计的“如来沙发”,有很多柱子插在座位中间,既可以高低错落,也可以水平排列,每一个单元都能独立放置,可以根据使用者个人的需求自如调节。柱子可以作为支撑物,可以靠也可以放置小物品,同时起到间隔的作用,使两边近坐人的紧张感瞬间消失,多样性的背后包含的是设计师对心理需求和生活细节的体察。
“多少”不仅在家具的使用功能上进行了拓展,而且把精神功能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家具和家居环境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平和的空间氛围,从而使人获得身心的放松。温和内敛的“闲云”卧室系列设计,仿佛栖卧在云层之间,悠然安逸。通过形态的设计塑造平和健康的心态,无疑是更高层次的设计。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开辟出一方田园归隐般的宁静天地,是“多少”传递给我们的心灵关怀。
侯正光说,当下设计,哗众取宠的个性化大行其道,设计师更多的是为差异而差异,为设计而设计,而不是更本质地为有用、好用、能用而设计。他强调,“不能只为市场而无节制地刺激欲望。我们需要的是有约束的欲望,与之对应的就是有节制的设计。设计为形式付出太多之后的必然回归是朴素和从容,这是形态的回归,更是心态的回归”。
在可持续发展呼声日隆的当下,材料的资源和环保问题成为困扰家具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保持实木特有的质感和品位,又不以耗尽珍贵自然资源为代价,这个问题似乎是悖论。“多少”采用来自北美的可再生树种黑胡桃木作为原料,正是不想回避这个矛盾。侯正光说,设计要出师有名,首先是材料的来源要合理。其次要善待每块材料,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价值。
没有不环保的材料,只有不环保的使用方式。“多少”采用天然木蜡油做家具的表面处理,使木质滋润又有质感,局部纯自然裂变以及结疤使得每块板料都独一无二,与棉、麻、竹藤等天然材料结合的设计,使得产品呈现出浑然天成的韵味。上海和河北的两个制造基地,尽量规避了南北方地域差异对产品的影响。不事雕琢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多地体会家具本身的材质之美。正如侯正光所言,一些随处可见而又视而不见的平凡事物必有其非凡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对平凡产品的聚焦放大,来表达珍惜与尊重。

3. 百宝 茶几


4. 百宝 厅柜


5. 渔樵 书架


6. 渔樵 食品柜


7. 渔樵 三人沙发

三、“多”的经典与“少”的数量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设计企业以高效益、快时尚为目标,造成了设计产品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少”却坚信家具的价值不靠时尚,而靠时间。对细节和品质的考究,是“多少”的突出特点。侯正光充满诗意地说,品质是无止境的,耐心会让瑕疵越来越少,椅子上不经意的一抹曲面实在渗透着功力和认真,这便是细节的本质。它来自粗糙的双手,却如此细腻,平凡的光芒若隐若现。
从桌面的弧度到转角的接缝,从开合的方式到组合的效果,“多少”在细节上的推敲不遗余力。两年前,他们把产品品类做到相对完整的时候,就几乎停止了新产品的研发,把精力放在对每一件既成产品的不断修正上。以“三人行”系列桌椅为例,产品取意《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名句,尽可能地保持了木材自然生长的有机形态和肌理,它可以用来围坐喝茶,也可以是客厅的边几,甚至是空间的一个雕塑。这款“多少”的标志性产品如今已经经历了多次改版,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产品,仍在进一步修改计划中。这些努力使得产品日臻成熟。
侯正光认为,泛滥地推陈出新只是无知和自卑的表现。在2014 年的产品计划上,“多少”的立场依旧。可以焕然,却不想一新。“用自然的材料,简单的设计和认真的制作,放大细节的美感和平凡的光辉”,“多少”是这样认知也是如此践行的。无数细微的调整传递出一种尊重,既是尊重设计师的设计,尊重工人的制作,尊重使用者的情感,也是尊重材料,尊重环境。
侯正光坦言,品质永远是“多少”面临的难关,因为这个环节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技术、投入,更需要耐心。

8. 石榴 茶几


9. 闲云 床尾柜


10. 瓶 镜


11. 秋 餐桌

四、“多”的发现与“少”的创新
侯正光把“多少”的设计理念总结为:平凡的非凡。他认为,最强大的设计人们常常视而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多少”一方面要提醒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敏感度去发现平凡中的感动点;另一方面提醒使用者,不要过多地追求所谓的奇特。希望平凡产品能够达到不平凡的境界。用他的话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设计,但我们可以用心去做些小设计。视而不见才要
寻找,唾手可得更要珍惜”。
“勿谈创造,只求发现”概括了侯正光对“创新”的理解。在言必称“创新”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研究的是创新的路径和方法,而不是对创新价值的高谈阔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深厚内涵,是当代设计师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如何从传统设计中挖掘出真正能够被现代设计所用的内容,使之满足当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应是创新的核心之一。侯正光认为,设计绝不是无中生有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创新就是发现。他在不断提“多少”这个问题,也在不断更新答案。他说:“破旧未必能立新,温故一定可知新。‘创造’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还太早,发现并认知传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做旁观者,面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分析。要有质疑大多数人的勇气。”“要站在思潮的前沿,观点的背后,主流的远处,以独立的思考来制衡蒙昧”。侯正光写在产品手册上的文字令人过目难忘。对于“晒上海”展览,侯正光的书面介绍是这样的:“设计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他的独立性。这是‘晒上海’发起的精神。每年集合上海不同领域的一线设计师针对一种材料一个主题,做完全主观的独立的设计研究,最终以‘实物’的形式呈现,我们会称这个‘实物’为‘产品’,但是‘产品’的定义因人而异。当然其意义完全不是局限在个人宣泄和表达上,而是有期许的实验设计集体行为。期望这群微小的个体发出的合音能够产生一些共振。因此,我们用‘晒shine’为名,意在‘闪亮、照亮’。让我们一如晒太阳一般自由地晒设计吧。”该展览从2009 年至今已经做过五届。2011 年选择的材料是人造水晶,主题定为“真实的谎言”。2013 年的展览以竹和3D 打印为条件,主题是“虚构”,通过二十几位设计师的独立演绎,使得这一设计师的群展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具有观念性、前瞻性的展览。

12. 桃树


13. 叠罗汉


14. 无知 沙发


15. 言稀椅

结语
木码设计机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融广告、产品、室内设计于一体的设计企业,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木码把设计的重心集中在家居产业领域,侯正光解释:“如果只做产品,无法对市场构成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整合的设计方式,把一个个品牌完整地竖立起来。”
这一切源自侯正光的一个朴素愿望:“让好设计被更多人使用。”他说:“为此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设计是有诸多约束条件的创作。对于设计师而言,形式、功能、品质、成本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形式要准确,功能要完善,成本要合理,品质要精益。我们深知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包括设计师、制造商、销售商等群体付出巨大努力,我愿意为此竭尽全力,因为这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