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两千年前的大规模生产——古罗马吹制玻璃工艺的意义

  • Update:2013-08-28
  • 周 志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以罗马帝国时期最为盛行的吹制玻璃工艺为例,分析一下这一崭新的工艺技术如何在罗马落地生根、繁荣发展,并奠定西方玻璃生产坚实基础的原因与意义。本文认为,罗马人把各种文化来源的各种基本技术进行发展与整合,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完备。而罗马玻璃技术从地中海东部沿岸向西部与欧洲北部地区的传播,则奠定了玻璃艺术在欧洲乃至于整个西方世界的地位。

 

二、技术革新与美学成就

仅仅是拿来,无法呈现出古罗马玻璃的伟大历史地位。面对三种有的成熟、有的新颖的技术,罗马的工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先看前两者。砂芯法:主要用于小型器物的定型化制作,没有给创造性的器形与装饰留下太大空间,基本可以放弃发展。模压法:由于模具的限制,外观大小统一,在器形上的发展空间不大。但是,模压法可以利用的装饰手法极为丰富,尤其是马赛克玻璃的魅力令人难以忘怀。但是由于制作成本较高,无法大批量制作,只能作为供应给贵族的奢侈品。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马赛克玻璃的主要器形只有碗这一种,且极为罕见,与吹制玻璃的数量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再来审视吹制法。吹制法制作玻璃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可操控性极强,似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许多研究罗马玻璃的学者都认为吹制玻璃的流行在罗马帝国初期是非常容易而且迅速的。但是,如果站在罗马人的立场上思考,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一选择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罗马帝国初期的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金属管的制作仍然是个难题,从考古发现来看,奥古斯都时代并未发现有铁质吹管。[6] 早期吹制玻璃所使用的吹管大多为廉价的陶土制成[7],这虽然有利于技术的传播,但同时也限制了吹制器形的体积大小。(图5)此外,吹制玻璃对于窑炉的烧造温度要求很高,必须达到1050-1150 度,传统的窑炉无法达到,必须要有新式的密闭式窑炉。

 

5. 陶管吹制的实验

 

其次,从心理角度而言,当工匠们发现熔融玻璃能够像吹泡泡一样膨大并可以随意操纵时,一定会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吹制成型这个概念。一千多年来的玻璃制作经验被完全推翻,必须重新思考这一新技术的各种可能性、重新应对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难题。

然而,历史证明了,古罗马的玻璃工匠选择了吹制法,他们留给后人的大多数玻璃艺术精品,均为吹制法制成,包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约公元前25 年,因收藏者波特兰公爵夫人而得名[8],图(6)。更重要的是,罗马的玻璃工匠充满魄力地把叙利亚地区的有模吹制发展为自由无拘的无模吹制(free-blown),从而迈出了玻璃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步。哈登在《技术史》一书中这样总结罗马人在吹制技术方面的贡献:“吹制是玻璃制作中最后一项重要技术。从罗马时代起,这项技术在基本要领方面始终没有什么变化,成为罗马时代工业技术现代化的一个象征。”[9]

 

6. 波特兰花瓶,吹制与浮雕工艺,高19.5 厘米,公元前25 年,罗马

 

从有模吹制到无模吹制,虽然仅仅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了玻璃工艺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路径,是玻璃自诞生以来已传承千年的传统:从自身之外的其他工艺门类获得创作灵感,即模仿金属陶瓷、玉石珠宝等历史更为悠久的其他材料的艺术形式。另一条路径,则是创造出全新的美学概念,充分展现玻璃迥异于他者的内在之美。(图7)尽管当时大多数工匠并没有意识到两条路径选择的重要意义,但还是有少数人超出同时代的济济之辈,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证明了:“玻璃制造的最高使命即在于挖掘出吹制技术的无穷潜力与玻璃材料独一无二的自身特性,达到装饰与设计的逻辑之美。”[10]

 

7. 玻璃水壶,吹制,高13.9 厘米,1 世纪末-3世纪初,罗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