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 Update:2014-10-01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数字艺术创新与实践: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教学模式
 
近二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数字艺术成为文化界发展最为耀眼的明星。电影与电视、影像与动画等各类数字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文化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衍生为“文化创新”的核心引擎。数字艺术的“发力”,推动了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中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而数字艺术所具备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特性,对美术教育的传统固化模式形成突破。
 
西安美术学院以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学科发展思路为定位,不断创建新的专业增长点,2009 年 4 月,整合学院原有摄影(1995年创办)、动画(2001 年创办)、影视摄影(2002 年创办)三个专业,成立影视动画系,下设动画、影视、摄影、戏剧影动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五个专业,培养学士、硕士等不同学历层次影视动画专业人才。2009 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并由省文化厅批准成为“陕西省动漫产业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年会、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动漫游戏文化委员会授予“2009 年优秀本科院校”称号,并获得“2009 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奖”。2010 年,影视动画系动画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2 项,省级科研项目 5 项。
 
影视动画系立足于美术学院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坚持以美术学、设计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为纽带的视觉艺术专业方向,构建开放式办学体系。系部所属五个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原来和调整后的学科目录中均不属于同一一级学科,但五个专业在学缘上又有着内在的关联。经过认真、审慎地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四个本科专业方向的“本体”不管在学缘上存在多少联系或独立的因素,它们在 21 世纪的一个共同起点是全部面临着数字技术的“洗礼”,即它们原来赖以存在的媒材正在被数字媒材取代。基于上述思考,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的成立可以说正当其时 :它身处一个变革时代,一个数字媒体艺术方兴未艾的大门口,一个传统的摄影、影视、动画艺术教育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关键当口。它理应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理应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走出自己的新路、修成自己的个性,并以自己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体系建设为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贡献自己的思考、经验和个案实例。影视动画系以数字艺术为目标,针对数字艺术跨学科多专业的特征,集合动画、摄影、影视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一批优质专业,以“创新为先、融汇贯通、浸透人文”的思想为指导,提出并坚持“理论与实验技艺并重,技能训练与艺术创作并举,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并行,传统研究与文化创新并进”的教学新理念。拓展了数字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新领域,建成了跨学科多专业的协同育人环境。形成跨界交叉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建立了由 12 个工作室和 14 个实验室组成的“工作室 + 实验室”协同育人共享平台。创建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1+2+1”的教学新模式,系统构建了理论与批评、技能与方法、实践与创作等三维课程体系,并基于“夯实知识型课程、提高技术型课程、增强实践型课程、增加项目型课程、突出课题型课程”的基本思路,推进了课程改革,形成跨界交叉的教学新模式。
 
项目型课程是影视动画系课程改革的重点,我系自建立之日起就强调项目型课程的带动作用,选择一些具有学术价值、文化意义、示范作用的课题,引入课程教学,设计一些有主题性、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的实践内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育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三维动画流程”项目,建设系统严谨、流程清晰、环节完善的三维动画知识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 14 所省内外院校的动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三维动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提炼优秀的教学经验,分享优秀教学成果,强化教与学的互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编写“三维动画流程”新教材,与网站形成有效互补,并支撑各类型、各层次院校的专业教学。2009-2011 年我们还承担了陕西省高校教改(重点攻关)“项目型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基于汉唐帝陵数字化艺术考古”项目,对陕西省境内东西绵亘三百余公里的唐帝陵遗存进行数字图像的社会学梳理,利用现代数字艺术手段,对帝陵所有遗存物实现影像化、图像化以及虚拟化的留存与呈现,深入调研遗址周边的社会生活生产。在 2009至 2011 年的四个考察时间段,分别派出影视、摄影、动画各数字艺术创新与实践 :专业各年级师生,对唐十八陵进行十四次深入全面的考察,从历史地理、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详尽的影像收集,以“经济与人”为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工作。拍摄近 2000G、万余幅照片,拍摄近 500G、1600 余分钟的影像素材,近 3000 幅写生作品,完成近十万字的社会调研报告。此项目融于课程,通过教学带动研究,达到成果支撑项目的目的,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并建立基于传统研究的艺术创新意识。强调学习过程就是问题过程,问题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 研究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锤炼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目前该项目已圆满结题。
 
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的动画专业的办学思路之一,就是将动画艺术教育与美术院校的造型艺术教育结合,发挥绘画基础教育扎实的优势,努力把动画专业建成以视觉媒体造型艺术为特色,本科专业教育为中心,重视理论研究的高水平创作型专业教学体系。本校特色是艺术类课程较多,注重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视觉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美术基础、设计理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数字艺术方向创作型人才。基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办学特点及优势,通过对高校实验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以及现有成果的研究与延伸,建立科学合理的动画学科体系,制定动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动画人才培养,新设专业审批评估,动画理论创作研究,促进动画教育的良性和规范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尽全力主抓学生以造型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形象创新能力培养的办学思想,是经这几年的艺术教育实践总结出的教育经验。以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为形象的现代动画教育,应当成为我系动画教育的办学方向,以中国人文教育为根基,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也是符合中国动画教育特点规律的。五年来,我系主办 31 场学术专题论坛等活动,与国内外学界、业界建立深度合作,其中 2010 西安国际数码周、西安亚洲民间影像节、西安国际动画电影节、中欧文化论坛 - 新媒体艺术高峰论坛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学者、艺术家推介我们的艺术创作,许多作品通过这些活动登上了诸如芬兰坦普雷电影节的国际舞台。
 
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已逐步形成本地区具有引领性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各美术专业院校相比较,具有鲜明特色。
 
《记·易》
 
 
 
作者:冯娅婷、马雷、宋聪、马毓
片长:1038
风格:二维动画
形式:探索类实验动画
 
创作阐述
主人公在工作和家庭巨大的压力下,一次下班途中神情恍惚地走向疾驰的列车。狐狸及时救了他,并且向他推荐了一种可以改变一切的东西 :出售记忆。主人公迫于种种压力开始出售自己的记忆,而一次一次出售记忆,看似对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实早已表面波澜不兴,内部却暗流涌动……这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故事,明天永远没有今天好,你过的每一天都是接下来日子里最好的一天;这也是一个关于内疚、关于人类轮回的故事。
本片从时间的角度切入来反思,对个人而言,是否应该因为事业的成功而忽略家人与健康。虽然我们都知道答案,但是在每分每秒的生活当中却做不到权衡和取舍。犯过的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特别是有些事情,一旦错了就无法自我救赎。人生在世,当慎之又慎,善待自己,更善待亲人、朋友。
 
导师评语
《记·易》这部影片有着强烈并特殊的美术风格,但这只是其表象,隐藏在这样张扬外表之下的主题思想,才是作者特殊的深层次用意。影片在一开始便给观者一种极强的不适感,晃动的关键帧营造出片中主角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种无法缓解的焦虑、压抑和抑郁。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强烈的美术风格最大化地夸张并修饰着角色濒临崩溃的心理防线,其实如今的我们,谁不曾在某一人生阶段遇到过如此相似的场面?面对家庭以及生存的压力,我们是否也会像片中主角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而去换取眼前的现实所需?
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全部是 90 后,我本惊讶于他们选择如此主题,但我更愿意欣然接受他们赋予影片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那是一种坦诚并大胆的疑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结尾的处理,面对和自己曾经一样遭遇的人,已出售尽自己记忆的主角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导演将选择权留给了观众。而我认为,对于主角和那只红色狐狸而言,他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没有绝对的得到,也都是最终的承受者,因为他们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失去的必将不会再找回”这样一个概念于是成了本片最难以让人承受,但又必须面对的可怕事实。(杨博)
 
《危鸡》
 
 
 
作者:林俊岳、蒋丽珍、刘琳
片长:505
风格:二维动画
形式:讽刺类幽默主题动画
 
创作阐述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总结了过去二十几年的“被教育”生涯。在动画里,我们用了鲜亮的颜色、跳跃的剧情、幽默的动作和欢快的音乐等来表达想说的话。
这个故事发生在开学将近的日子,父母熬夜给自己养的鸡填食、打激素,是为了能给孩子凑齐学费。孩子厌恶上学,在屠宰场收鸡人和学校接送人过来接收鸡和孩子的时候,小孩和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鸡展开逃亡。但是,最终还是难以逃脱,分别被送到了屠宰场和学校。
导师评语
通过这个动画,我们希望现在正在接受和准备要接受教育的孩子能被松一松手,给他们自己摸索的机会,给他们选择理想的机会。《危鸡》这部影片有一种将我带回到最本源的“中国动画”的感觉,这种感觉里似乎带有些许感动。从美术风格上来讲,我们看到了非常具有民俗特征的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这一点与片中为角色所设定的身份及气质十分吻合,影片的配乐讨巧,三弦配合小打击乐器更是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观感。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场闹剧,但其实又是那么讽刺,这种讽刺带来的结果便是思考。它会让我们去思考我们一代一代的孩子从小到大艰辛的求学之路,到底是不是一种极度具有特色的“被教育”之路?片中的鸡只是一个符号,养鸡场是个更大的隐喻,而养鸡一家人仅是一个社会缩影而已。被催肥,被注水,被送往屠宰场的难道仅仅是那一只只可怜的未成熟的小鸡吗?
片中的孩子与他最心爱的那只鸡尝试打破一些所谓的规则,但是无奈势单力薄,最终只有接受命运。片尾留下的那个数字意义非凡,我想大家都会明白那不仅仅只是一个号码而已,在现实里,我更认为那是一种桎梏、一套枷锁。(杨博)
 
《南北》
 
 
作者:王舒馨、颜蒙雅、黄婧
片长:440
风格:二维动画
形式:动作类主题动画
 
创作阐述
我们并不擅长严肃沉重的题材,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要做一个与南北饮食差异有关的武打短片。我们希望它的剧情简单明了,氛围轻快,能够让观众看完之后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很帅气,会让人有印象深刻的漂亮镜头。
每年都争论不休的“甜咸粽子战”、“甜咸豆花战”,以及常常被人们提起的地域饮食差异,给予了我们最初的创作灵感,能否描绘一个关于饮食文化、差异争斗,关于认同和理解的故事呢?于是我们设想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来自南方的孩子,一个是来自北方的少年。他们在一条南北美食杂聚的繁华夜市小吃街相遇,因为饮食的差异,他们各自力挺自己地域的食物,唇枪舌剑甚至大打出手,最后阴差阳错吃到了对方的食物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美食并没有地域之分。我们想告诉观众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南方和北方,不论哪一方的食物,都能给予味蕾同样的幸福。
 
导师评语
《南北》是一部融合多重时下流行元素于一体的动画短片,有着成熟的美术风格,讨巧的创作手法,以及合理的剧情设置。能看出影片的创作者们整体艺术素养较高,绘画功底扎实。影片整体结构清晰,剧情由静转动,紧凑却不显得仓促。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将自己最为天马行空的感性创作想法,安排到影片的后半段即一整段的打斗动作戏份。该情节给影片加分很多,动作流畅、镜头到位,激烈之余给观者强烈的视觉享受。与之相比,聪明的导演又将自己最为理性的创作思维放置影片的前半段,在这里巧妙借助到了我国南北方在美食理念上的差异作为影片线索,随后以美食的介绍展开了全片的剧情。影片看完后给人意犹未尽、轻松幽默的感觉。值得称赞的是,虽然这几位 90 后的创作者在其艺术认知养成过程中,接收了大量的日韩动漫风格并以此作为参考,但她们却在影片中最大化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使影片从开篇就透露着浓浓的“中华味道”,这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