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4封面故事-时事篇

  • Update:2014-12-11
内容摘要
要和2014说再见了。
我们在此精选了新闻时事类杂志的有趣封面,从视觉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年的封面故事。

 

 
《南都周刊》2014年第1 
“你被朋友圈了吗”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朋友圈”这个词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社交生活。新年伊始抛出的这张封面,形象地应和了“不是它圈住你,就是你圈住它”的主题。我们都是那一圈乐高人偶里平凡的一个,不是吗?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4 
“逃回北上广”
春运是每年媒体必然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张封面选用了正月初七的“迁徙地图”,黑色背景上略带光感的密集线条清晰地指向北、上、广三地,图像化的数据说明一切。
《中国新闻周刊》第645
“移动入口争夺战”
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三个男人一台戏”,比起单纯的群体肖像,这张封面多了些戏谑的味道。不信,你看看这“IT巨头新脸谱”的比例与尺度,有没有种布偶的感觉?
《三联生活周刊》第772
“天上的爱情 人间的婚姻”
萧寒的背景,没有面孔的躯体,似进而远的距离。在春节被亲友集体逼婚的时代,在非物质不谈爱情的今天,一切恰恰如这张封面一样的——超现实。
《新周刊》第412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这是艺人结婚生子频繁登上头条的一年,也是Instagram上背影女孩的照片火遍全球的一年。迷人的风景、优雅秘的身姿、独特的视角,这是手牵手环游世界的幸福,也是情人节尚未等到真爱的人心里的痛。
《中国新闻周刊》第651
“寻找MH370
空荡荡的海面上,唯有飞机的影子。清澈而平静的海面下,是波涛汹涌的现实。
《新周刊》第417
“身体使用史”
东莞扫黄是2014年初一个重磅新闻事件。《新周刊》这期封面用艺术摄影的方式呈现了几种优美而朦胧的身体姿态,正如其从体育、时尚、科技、社会学等角度对身体这一概念进行的多维度挖掘。
《南都周刊》2014年第15
“马尔克斯:魔术师永不谢幕”
今年4月,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尔克斯离世。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个胆怯的作家。而我真实的职业是魔术师。”的确,他脑中的异想世界,他留给时间的巨著,皆如魔术。
《中国新闻周刊》第645
“柳传志:七十不惑”
国内的新闻时事类刊物喜欢用人像摄影作为封面。但柳爷这张照片,尺幅竟然大到压住“新闻”二字。坚毅的眼神,饱经沧桑的面孔直击人心,确实无须多言。
Vista看天下》2014年第16
“我给官员治‘心’病”
“打老虎”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热词之一。本期杂志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关注了不同阶段官员看心理医生的情况。听诊器在缺失的面孔上拼凑出的笑脸,令人印象深刻。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8
“宋卫平:弃城”
房地产势头回落,如绿城这样的房地产商颇感挠头。宋卫平一瞬间的姿态,流露出无奈、失落与心力交瘁。略略倾斜的构图和阴影中的鲜明标题,都十分有力。
《新周刊》第421
“美剧:21世纪的长篇小说”
一道美剧禁令,让《生活大爆炸》等美剧在各视频网站下架。封面黄色背景上“辛普森一家”式的《生活大爆炸》主演,表情各异。想起他们在剧中的精彩表现,这种离别实在令人不舍。
《南都周刊》2014年第25
“腐的小时代”
“腐女”是从日本舶来的概念,这些喜欢假想美男子之间恋爱的女孩,正如画面中的人物一样,一面是青涩和纯真,另一面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异想世界。封面插画融合了以上几种元素,表现恰到好处。
Vista看天下》2014年第21
“票房疯了”
胶片组成的巨大人民币符号,正如韩寒、郭敬明等跨界导演上交的票房成绩单。
《南都周刊》2014年第28 
“虚实冯唐”
身兼作家与华润医疗CEO双重身份的冯唐,决定脱掉白大褂。封面这张人像摄影以及黑白两色“虚实冯唐”的标题无不简介有力,一笔点题。
《中国新闻周刊》第645
“明星有毒”
大颗罂粟上手握麦克风、身背吉他的歌手处在浓郁的阴影里,而非聚光灯下。明星染毒的意象表达,比鲜嫩面孔上的泪珠更有深度。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3 
“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不仅跳着广场舞,还炒着黄金、倒着房产、斗着恶贼。她们的世界很精彩,就像画面中的几位阿姨,摆个姿势就已然让你觉得锣鼓喧天。
《南都周刊》2014年第32 
“再造故乡”
摄影群像做封面不是把几个人PS在一起就行的,《南都周刊》做了个好的示范。几位农业领域的创业者携自己的“产品”出境,表明态度。不过,更有趣的摄影在内文中。
Vista看天下》2014年第27
“整容改变命运?”
巧用摄影做封面的又一案例。朱唇配白纱,精心地选取局部,形式感比一张苍白的面孔更有吸引力。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40 
“邪教江湖”
象征邪教领袖的黑色剪影被置于底部,画面中心以黑色的标题文字为主导,凸显力度。对于“全能神”等邪教制造的悲剧,色彩、图像、文字的配合表达了媒体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第681
“被低估的印度”
正如媒体喜欢用熊猫的形象代表中国,大象也被用来代表印度。这期杂志探讨的是印度的科技、创新与信仰,大象的形象却有一股“文艺范儿”,颇惹人喜爱。
《三联生活周刊》第815
“时空之谜:星际穿越中的科学问题”
《星际穿越》热映之后,诺兰的面孔频频见于媒体封面。三联却选取了“虫洞”的图像作为封面,以突出其专题的视角:科学。
《新周刊》第430
“私享家”
花哨的地砖,翘着的二郎腿,温热的茶包……这个俯视的角度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正是这个恣意享受的人。一个人的生活美学悄然流行起来,连“吃货”也变成了大家口中的褒义词。别急着否认,你就不想成为一个“私享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