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1年第4期

  • Update:2011-04-14


特别策划:青瓷今生
12 龙泉三问——龙泉青瓷产业的思考
周志
内容摘要:2011年3月初,我们走访了浙江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龙泉。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的陶瓷之路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而所谓的“龙泉模式”与“景德镇模式”以及广东佛山、石湾等地陶瓷产业模式的区别主要就体现在产业结构、人才组成与发展创新这几方面。我们此行尤其关注了龙泉青瓷产业这三方面的发展状况,试图更全面地展现龙泉青瓷的发展道路与自身特色,并希望能给陶瓷业界以某些启示。
关键词:龙泉、青瓷、工艺美术、产业、创新
 

20 釉情铁骨——龙泉青瓷的今与昔
章星
内容摘要:青瓷的范围极其广泛,有诸多种类的胎和釉色变化。本文主要是讨论龙泉窑的青瓷形成品质,来探讨青瓷烧造技艺和艺术成就。青瓷所追求的是人格品质与材料和工艺的完美融合,而体现这种意匠首先需建立在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龙泉、青瓷、釉色


24 “青•瓷物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
编者按:多年来,我们习惯于将青瓷视为悠久的传统,古老的艺术;习惯于把她与含蓄内敛、凝重深沉等过于稳重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青瓷在陶瓷史上的真正意义恰恰在于她是中国瓷器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她是中国陶瓷的青春期。曾经的她,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年轻的诱惑,引得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在这里,我们邀请了几位多年来一直从事青瓷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在此展示他们的作品。


30 捩翠融青 如冰类玉——中国古代青瓷发展略说
刘伟  刘岳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从陶到瓷转变的关键,也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陶瓷生产的主流。青瓷的盛衰与演化除去技术的、政治的、经济的推动之外,民族文化心理与时代审美好尚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而青瓷可以作为替代品被相提并论时,无疑也获得了某种升华,最终在宋代与时代精神契合无间,并达到自身演进的顶峰。而时代风尚的转向,催生了新的工艺品类,青瓷已不能适应新的审美期待,由繁荣转入低谷。
关键词:青瓷、陶瓷、越窑、龙泉窑、耀州窑


海外来稿
38 建筑和虚拟:走向新物质性(1)
(法)安托•彼康
翻译:梁文


纸上展览
44  复古风来袭——2011年秋冬巴黎国际时装周
撰文:李薇
摄影:徐乐中 谢伟文


学人问津
54 古代贝紫染色工艺的历史
郑巨欣、陆越
内容摘要:贝紫染色在古代被称为“神赐之色”,有“帝王紫”之誉。它出现于约公元前13世纪的地中海沿岸,一般认为,是腓尼基人率先发现了这种技术并用于纺织品染色。15世纪中期,贝紫染色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而走向衰退,之后又逐渐由仿贝紫染色和胭脂虫红染色所取代。美洲沿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墨西哥、秘鲁也是古代贝紫染色的重要产区。而事实上,古代中国和日本都有过贝紫染色的历史。它实际上属于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本文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实物发现与研究等相关资料,全面地勾勒出古代世界贝紫染色工艺的历史。
关键词:贝紫、染色、历史


随感
58 有感于美国的拼布艺术
汤新星

 
故事
60 藏器于身,应时而动——读胡美生先生
丁因


设计收藏
62  熔金铸艺——唐绪祥及其金属工艺藏品
采访、撰稿:黄德筌
编者按: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财观念的转变,贵金属首饰越来越多地进入日常生活。在号称“中国黄金第一家”的北京菜百,其贵金属饰品柜台前永远人头攒动,购买踊跃,其2010全年销售额达72.9亿元。其实,不仅仅是贵金属首饰,服装市场、精品店、街边摊位的合金首饰同样不愁卖。一句话:金属首饰广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却很少有人会追根溯源,寻找当代中国金属首饰设计的源头。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这么一位站在源头处的人物。


设计三年展追踪
67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大事记(1)


68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人刘小康先生专访
采访:李馨
编者按:刘小康是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香港设计营商周重要组织者和策划人,长期从事设计、公共艺术及雕塑创作,并参与艺术教育和推广。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他与杭间教授联手策划单元展“知‘竹’”。2011年3月3日,《装饰》针对亚洲设计现状、“知‘竹’”立意、首届北京国际三年展等情况采访了刘小康先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