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装饰》杂志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暨作者交流会

  • Update:2016-05-30

         “问路中国设计”——《装饰》杂志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暨作者交流会在清华美院举办,今年举办的该项活动已是第三届。本次会议,我们改变了以往以优秀论文的介绍交流为主,而是鼓励和引导优秀作者在围绕关于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路径、关于设计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将设计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学研究及写作相关的其他主题方面的问题探讨,这些讨论内容会在近期的微信公众号上全部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除此之外,在本次会议上,《装饰》的编辑们还陈述了对每个栏目的设想,陈述了对录用及评优论文的期许。带着许许多多作者的共同心声,我们把这些内容整理好与大家分享探讨,期望您的投稿成为《装饰》下一年度的优秀论文。
以下就是栏目编辑在本次会议中对各自栏目的发言。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志
史论空间栏目相对于其它四个投稿栏目来说比较特殊,因为设计学史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扎实,毕竟它和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甚至美术史学这些比较成熟的学科相比有很多比较接近的地方,更有很多可以借鉴的部分。我们在选稿的时候,稿件的整体水平会相对高一些。但是,我们毕竟是设计学理论研究,与美术史、考古这些学科相比又有着许多差异。所以我认为,《装饰》这个栏目的选稿方向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我会以本届优秀论文评选出来的几篇论文来做说明。
第一,思考角度新颖,注重设计学本学科自身特点的建构。我也希望今后能够通过这一栏目发表的论文,可以建立起设计史学理论框架。这次陈庆军老师的文章《明清徽州营造活动的行为规约》,是从契约文本角度思考建筑装饰,这是挺新颖的角度。
第二,希望多跨界进行研究,多借鉴与综合其它成熟学科的方法,比如社会学、历史学,甚至是经济学等等其它比较成熟的理论。比如说徐东树老师的文章《东周礼制规范下工艺技术发展的内卷化与“他律”逻辑》一文,就是涉及到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
第三,对设计史论学科有更加集中、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研究。不能说因为设计史学学科相对起步较晚,就不能跟其它的史学门类相比。我们希望设计史学科发展得能更加成熟扎实。孙明远、李冰湜、黄莹的文章《易木为铅——聚珍仿宋体的开发及其周边》的写作对象是“字体设计”,但同时也是一篇很严谨的历史学研究文章。
第四,《装饰》杂志一直以来倡导的选稿方向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设计史学研究里面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方法。这次朱博伟、刘瑞璞老师的文章《“旗袍”和“祺袍”称谓考证》,也是从问题角度出发写作的。
总之,我觉得《装饰》选稿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态度、方法、观点。也就是研究的态度、写作的方法以及自己的观点。我们在选稿的时候发现,投稿《史论空间》的论文更多问题存在于后两者:一是寻找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可能还有所欠缺;二就是问题意识不足,观点不明显,容易写成纯史料堆积的描述性文章或是梳理历史脉络的介绍性文章。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黄德荃
 “民俗民艺”栏目选稿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民俗,一个是民艺,与民俗生活或民间美术相关都可以,既可以写世界级非遗项目,也可以写某地毫无知名度的民俗或民艺项目,总之不以“级别”为审稿标准。论文切入角度最好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方面,有利于深入分析;宏大主题由于字数限制,往往流于空洞,缺乏研究性;另外,对于早已经被研究滥了的对象,建议写作之前先把已有的研究成果浏览一遍,以确定自己的论文能发他人所未发,而不是重复别人;最后,研究民俗民艺,应该对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文章具有一定深度,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化的纹样结构、色彩搭配、故事传说等的直观介绍。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李云、王小茉、徐璐
   “个案点击”与“设计实践”是《装饰》投稿论文里跟现代设计直接相关的栏目,但这两个栏目经常让投稿者混淆。简单来说,“设计实践”偏重对自己作品的分析,而“个案点击”偏重对设计作品和设计现象的批评。其实虽然讲的是当前发生的,身边的事物,在治学的基本方法上跟史论是一样的。
首先个案应是针对对象自身媒介特性的东西解剖清楚,各种设计都有自成的逻辑,比如赵衡宇老师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混杂型历史街区自组织更新现象及其启示——以武昌旧城昙华林街区为例》,就会涉及到空间、功能的变化,涉及到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城市区域的发展状况,涉及到历史价值的绵延、居民的主体利益,赵老师都做了细致的调研。
其次,就是文章的问题意识,通常文章就从问题意识发起,赵老师针对的是城市更新中片段化的历史认识和主体关怀不够这个问题出发的,林添财《公共艺术植入旧城景观营造研究——以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为例》一文是针对旧城中如何合理地植入壁画,真正地体现公共性的问题。这是体现学术视野的,没有问题意识就变成了对个案简单化的介绍,而且是漫无目的的介绍。
另外,作为个案点击的编辑,我觉得这个栏目的论文在写作要求上并不是就能比史论类的放松,也需要严谨的材料与逻辑,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比史论还难,因为在时间上太近了,我们还在现象之中,还没有盖棺定论,反而在资料收集和甄别上要更下功夫,比如林添财花了20周的时间去采集民众对壁画的反应,然后再就这些素材看出问题来,就很严谨。我们投稿的文章中,个案类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一些都是空发议论,变成谈个人感想,这样就很难选上。现在来的两位作者优秀论文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君
《设计实践》栏目主要以设计师亲自参与并完成的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文章突出案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实践过程中的思考,特别强调案例的研究价值、创新性及对当代中国同类设计的启示性。
目前实践类的来稿总体质量有待提高,来稿或立论过于空泛,套用概念,选题缺乏新意,内容简单,研究深度不足;或就事论事,只拘泥于实践过程的细节,研究的价值体现不够充分;或案例本身的设计效果不佳,难以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与其他栏目相比,实践类的论文要写好,首先是实践成果,其次是写作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设计实践》栏目优秀稿件的匮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设计学科和中国当代设计的现状与问题。栏目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优秀稿件选择的困难。
《装饰》以“自足当代,关注本土”为办刊方针,《设计实践》栏目是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栏目之一。我们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呼唤院校系统的学者和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并由此促进设计研究总体水平的提高。2015年,《设计实践》栏目共发表论文40余篇,我们按照以上要求,优中选优,评选出以下3篇论文入选年度最佳。3篇文章各有千秋,值得借鉴。
赵忠超、赵军、周超老师撰写的论文《节约型设计实践与探索——南京地铁2号线公共空间概念设计》,以南京地铁2号线公共空间概念设计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界面设计和照明设计,实现节能与节材。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仅对案例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且从理论高度对设计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本文的案例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吴宗建老师撰写的论文《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乡土材料应用的社会性考量——新会陈皮村大型竹建筑设计实践及思考》,通过对新会陈皮村大型竹建筑设计的实践,阐述了如何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和人力优势,从而真正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社会性视角和价值评判标准的角度,对案例的实践过程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如何关注文化生态突变下的技艺传承,如何发挥劳动技艺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及如何从更深层次中评估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社会效益等问题的探讨,都具有较大的启示价值。
 如何在动画中自然表现出飞天的飘逸和灵动之美,长期以来是动画设计中的难点问题。陈雷老师撰写的论文《敦煌飞天披帛动画表现研究》为我们解决这一难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如何解决波动线的设置、动与静、平面与透视的矛盾、转面的安排等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进而阐明飞天披帛动画从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再创作,而不是把一幅壁画“动化”的简单过程。如何通过实践,解决同类设计中长期悬而未决的关键难题,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值得推荐。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一下《教学档案》栏目。对于学校来说,质量的根本是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其学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课讲得好不好。教学反映着老师的科研水平,他的教学理念、上课技巧,甚至包括个人魅力。就教学栏目具体要求来说,还是跟其他栏目一样,以小见大,以课程案例驱动。
栏目的文章选题着重关注一门课程,内容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也就是“教”的动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如何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二是教师怎样向学生传授设计技能。刚刚在会上谈到,《装饰》需要的文章除了历史类、评论类,还有对设计经验的总结与记录。就像《教学档案》的栏目名称,所谓“档案”,就是一份清晰的记录,一份可供其他一线教师查阅借鉴的教学经验记录。即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前期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怎样设计课程环节,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调动学生,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他们,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解决方法。这是教学档案栏目选稿时最为看重的。
今年入选的三篇教学文章,在设计思维的启发、教学的把控能力方面都特别突出。同时,不仅在文字上,相应的图像资料也反映出课程内容扎实;学生作品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想补充的是,我们一直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类的文章遴选比较慎重,原因是这类文章容易写成报告或大纲式,对一线教师的帮助有限。同时,我们对单纯介绍国外教学情况的文章也比较慎重,是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国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如何落地,如何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实施。这次入选的一篇分析国外教学模式的文章,一手资料全面充分,三校教学特色比较一目了然,从一个专业的一门课,上升至教学理念、学院传统和人才培养的分析,作者带着对国内教学现状的思考撰文。
总之,我们希望《教学档案》栏目文章中这种课程与教学经验的记录,将来回过头来看能成为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记录。从中看出一线教师对学科的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设计价值观。以上是关于《教学档案》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