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快与慢——慢生活与慢设计学术研讨会” 将于4月中旬在杭州举办

  • Update:2012-03-30

快 与 慢
——慢生活与慢设计学术研讨会

 

2012年4月19日-21日,“快与慢——慢生活与慢设计学术研讨会” 将于杭州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装饰杂志社和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邀请各领域相关专家围绕“快与慢”这一主题,对“慢生活与慢设计”这一时代思潮进行争鸣与研讨。本次研讨会将结合杭州慢生活案例以及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在多学科背景中对未来可能的慢生活和慢设计提供多样性的思考。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哲学家陈嘉映、文学家格非、艺术史家杭间、艺术家滕菲、设计师叶宇轩、设计学专家周小瓯、王雪青、徐迎庆等。


快与慢是一组相对的价值标准,自工业革命以来,效率优先成为社会   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效率优先,不仅表现在工厂和办公室,也逐渐扩散到生活的一切领域,文化、娱乐和私人空间也开始被相似的时间结构所占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慢的价值标准被遮蔽。时间的紧缩,价值标准的单一和    趋同,使得生活本身的丰富性逐渐丧失。快餐、快餐文化和快节奏生活正在统治我们的世界,尤其是在GDP快速增长的中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社会心态引发的社会问题正在引起反思。与效率优先相对立的,是对慢食、慢文化和慢生活的倡导和思考,重新评估慢的价值。所以,慢生活运动不仅或不简单地意味着放慢生活节奏,而更主要的是要打破一种狭隘的时间结构,以期恢复或获得对生活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慢生活运动始于慢食运动——1986年,专栏作家Carlo Petrini在罗马  发起了一场反对麦当劳快餐的运动,由此拉开了慢食运动的序幕,并由此扩展到各个领域,慢城市,慢生活,慢旅行,慢设计……


有人说,设计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也有人说,设计是一场阴谋,我们都陷入了“被设计”的处境。“慢设计”并不简单地反对“快设计”, 而是设计师和消费者在“被设计”过程中的一种伦理觉醒。当混乱的交通和地铁隔离护栏使我们被迫放慢速度时,我们所要求的不是放慢速度,而是   打破这些愚蠢的设计——以慢生活的名义,我们要求我们的时间不是被愚蠢地剥夺,而是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更冷静地来看待快与慢的相对关系,不难看出,系统的整体效率与局部效率之间的差异,局部效率的优先可能是以损害系统整体效率为代价而实现的。在快与慢的价值判断中,并不需要简单肯定或否定某一结果,而是认真地体会我们的选择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长远的影响。


在“慢”与“快”、“慢设计”与“快设计”之间存在着一种辨证的联系,重要的是看你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慢设计不仅是设计伦理的觉醒以及对现代性价值观的背离,同时也是个体生命的觉醒以及对如何安排生活的重新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善于区分那些故作姿态的慢设计和真正意义上的慢设计。


区分并面对具体案例,是有关慢设计与慢生活的学术研讨的前提。在本次研讨会中,我们将结合杭州慢生活案例以及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对慢生活与慢设计运动进行深度反省,并提出专业性的建议。我们真诚期待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就这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由争鸣,各抒己见,为一种未来可能的慢生活和慢设计提供多样性的思考和选择。

 

会议日程(草拟)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9日-21日
会议地点:杭州(西湖边)

 

4月18日 报到,入住
4月19日
09:00-09:30    研讨会开幕式
10:00-12:00    圆桌会议(针对总主题进行自由研讨)
14:00-18:00    分组研讨(结合案例进行主题研讨)
4月20日
09:00-10:00    参观展览(杭州慢生活案例)
10:30-12:00    自由研讨,会议总结
14:00-18:00    参观
4月21日         参观
4月22日         代表离杭州

 

特邀专家名单

 

陈嘉映  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陈嘉映,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文化大革命中到内蒙古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德语。1978年5月录取为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随熊伟先生研读海德格尔哲学。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翌年重返北京大学执教。2002年转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紫江学者。2008年1月转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被认为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1995),《存在与时间读本》(1999),《泠风集》(2001),《语言哲学》(2003),《无法还原的象》(2005),《旅行人信札》(2005),《从感觉开始》(2005年),《哲学科学常识》(2007)《白鸥三十载》(2010)。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1987),《哲学研究》(2001),《哲学中的语言学》(2002),《维特根斯坦读本》(2010),《感觉与可感物》(2010),组织并参与翻译戈尔的《濒临失衡的地球》(1997),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写的《西方大观念》(2008)等。


格非  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留校,任中文系助教。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格非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鸟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列,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小说艺术面面观》(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卡夫卡的钟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6月)、《中国小说读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塞壬的歌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和《文学的邀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等。

 

杭间  艺术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杭间,1961年生于浙江义乌,从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现当代设计理论、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1994-1999年任《装饰》杂志主编,2000-2004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2003-2005年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2005-2006年任美国康内尔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著作奖。
著有《新具象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中国工艺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原乡•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传统工艺》(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和《手艺的思想》(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等。主编《中国著名设计师学术访谈丛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等。


方晓风  《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方晓风,1969年生于上海,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2至1997年任职于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2002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至今,任职于《装饰》杂志。专业方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除教学和编辑工作之外,经常撰写建筑评论,策划相关活动。作为国内唯一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的主编,他十分关注中国设计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多次组织全国性的设计与教育论坛,注重对当代中国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尤为关注设计伦理的理论研究。
曾参与中央电视台《为中国而设计——境外设计二十年》和《为中国而设计——世博建筑》两部大型纪录片的策划。2003年以杭州雷峰塔(新塔)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2004年以杭州雷峰塔(新塔)获建设部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7年《建筑风语》获评“中国最美的书”。


周小瓯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1962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籍贯江苏南京。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浙江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会长。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完成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2002年7月在意大利博罗尼亚美术学院学习。1987年至1997年在杭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教,曾任副校长。1998年至2003年先后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行政副院长与教学副院长。2004年至今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2002年在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成立纤维艺术工作室,长期致力与现代纤维艺术新形式新技法的探索与教学。

 

王雪青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王雪青,1955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获法国政府访问学者奖学金,赴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学进修,1991年至2001年任教于法国埃克斯高等美术学院,聘为教授,1996—1998 任教于巴黎ATELIER CLOUET高等教育工作室,聘为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视觉设计研究会委员。负责主持的“色彩”课程教学获中国流行色协会“2006年度中国色彩教育大奖”。
主持中国美术学院重点课题《图形语言》和《数字时代的“中国式”字体设计教学研究》,著有《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三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图 形 语 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字体创造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法国平面设计经典》(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当代世界工业产品设计先锋》(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和《国际设计传真——招贴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等。


徐迎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徐迎庆,现任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系主任。此前,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主管研究员。他在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已经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并获得20余项美国技术专利。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用户界面设计及其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与方法、虚实结合的智能玩具与游戏设计。他是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技术研究所以及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员、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委员。他曾服务于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目前担任SIGGRAPH ASIA 2012 的艺术展示委员会主席 (Art Gallery Chair)以及CASA 2012大会联合主席 (Co-chair, Computer Animation and Social Agents)。

 

鲍诗度  上海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学科教授
 

安徽和县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进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安徽马鞍山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上海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学科教授、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获“优秀专家”称号。曾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理论与应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发表和出版“西方当代环境艺术”、“城市景观新概念”、等论文和论著。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有《春寒》、《福者贼也》、《觉人间万事》、《天亡吾非用兵之罪》、《古韵新律》等。出版有《鲍诗度意象小品》等
 

滕菲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滕菲,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其后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1990年赴德国留学,1995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1987年作品“温暖的阳光”获全国版画优秀奖,2004年作品“对话与独白”首饰系列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金属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首饰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德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朱赢椿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江苏省首批新闻出版领军人材、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兼职教师。2009年,担任“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评委;2009年,担任“靳埭强设计展”初评评委;2010-2011年,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委。目前主要从事书籍设计和选题策划工作。多部作品入选中国书籍设计展览并获奖,2007年《不裁》在德国莱比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并被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2008年其创作并设计的图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并被多个国家购买版权。2008年应邀赴韩国参加书籍设计论坛; 2009年应邀参加台北国际书展「亚洲惊艳-设计论坛」;2009年《蚁呓》《不哭》《信封》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最佳书籍设计奖”;2009年《私想着》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类提名奖;2010年《私想着》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书籍设计奖”;2010年应邀在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作《多情的纸,温柔的书—探寻书籍之美》演讲;2010年应德国歌德学院之邀,在湖北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作《纸有情,书有灵》巡回演讲;2010年九月在南京策划“德国最美的书”和“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2011年在南京策划举办“德国最美的书”展;2011年新书绘本《蜗牛慢吞吞》、实验诗歌《设计诗》出版并输出版权。
 

缘诗道(瑞典)  银线联盟主席,设计和品牌顾问
 
缘诗道(Jan Staël von Holstein),生于瑞典,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现居伦敦,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从事讲学和品牌咨询活动。缘诗道是美国著名设计公司Unimark International的创始成员之一,曾为世界知名品牌咨询公司Landor Associates和WPP/Enterprise IG工作,并为欧美众多公司提供品牌咨询服务。2001年,缘诗道和Christian Mure在巴黎创建了“银线联盟”并担任主席,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设计创意和品牌咨询服务。2007年至今,缘诗道受聘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成为同济设计创智中心首批入驻大师之一。


叶宇轩(中国台湾)  北京耶爱第尔家居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叶宇轩,先后在多家4A广告公司担任设计总监一职,获得纽约广告奖、亚太广告奖、世界华文广告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200多个奖项,2011年荣获产品与设计年度风云人物。他在2006年正式推出自己的设计品牌 “Yehidea”,意为“好用的艺术品”。他的设计定位于与普通人的亲和关系,强调设计功能与艺术生活化,以人性、人文、自然、自由的情感设计和理性功能为创作理念,以空间的流动、瞬间的定格,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尊重、顺应自然的东方精神,是新东方主义设计的代表。
重要专业经历包括:2009年获选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2009年受邀红点中国深圳展,2009年受邀首届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北京国际设计周展,2010年受邀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居商品展,2010年受邀于中央美院讲授设计管理,2011年受邀北京国际设计周三年展,2011年受邀“为坐而设计,50把椅子”国际著名设计师作品邀请展等。

陈健  佛山市顺德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陈健,199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留校任教。2000年到深圳开始职业设计师生涯,为数以百计的企业提供成功的工业设计服务。10多年的从业经历赋予他一种别具一格的本土视野,他熟悉国内企业在工业设计领域所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并有丰富经验支持企业发挥工业设计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多所高校担任兼职讲师,受聘中山工业设计协会顾问,顺德工业设计协会顾问。


郭海燕   视觉中国创始人之一、副总编
 
郭海燕,2000年合作创办视觉中国网站,任副总编。视觉中国网站以“视觉改变中国 创意成就未来”作为战略使命,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逐步构建了视觉中国设计网、摄影网、时尚网等视觉创意专业网站群,形成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中文视觉创意网络平台和在线社区。2008年,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京召开,视觉中国网站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