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意象的创造——柯布西耶建筑设计草图的意象解读

  • Update:2014-09-02
  • 张国全,江西师范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内容摘要
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象思维模式,作为一种主观想象对表象处理的过程方式,与柯布西耶的现代立体主义绘画有相通之处。柯布西耶的草图构思吸收纯粹立体主义精神又具有很强的意象性特点。他把意象与他的建筑设计主张、建筑精神追求相统一,把人对建筑空间、光影等产生的抽象精神感受上升为建筑主题意象创造。

 一、何为“意象”
“ 意象”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由此看出,“意象”、“意象性”等词是对视觉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形象加工改造的心理过程和结果的状态描述,意象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方式,所以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
“意象”在艺术范畴却有很丰富的内涵。不同的艺术家对形象的千差万别加工方式造就了艺术丰富的面貌。这种由想象加入的艺术形象思维创作方式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所在。董逌论画说:“丘壑成于胸中,既寐则发于画,故物无留迹,累随见生,殆以天和天者生。”[1] 这种“物无留迹,累随见生”,以主观情意对客观之象悟化的过程与结果是意象的重要特征。
意象曾作为诗的理论由美国诗人庞德定义,但意象在许多艺术流派有所运用又各有区别。象征主义把物体的表象描写成历史或某种精神的符号,采用暗示、隐喻的创造手法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读者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去寻找意象背后的作者的意图。而意象派则是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体现出来,获得清新、即时的情景和感触,强调真觉和感受。尚辉著以《意象油画百年》概括中国油画的意象特点,声称意向性是中国画家的固有艺术思维模式,只要中国画家拿起笔,作品就有意象性。也有理论家把一些带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画家及作品称为“意象派”或“意”派。但实际上所谓“意象派”与“非意象派”并没有明确界限。当下,某些作品被认为是“意象”的、或“意象派”时,并不代表艺术家和作品归类为某一具体门派,而是指出其艺术创造中表象处理方式手段具有形象性、想象性艺术思维模式。

1. 柯布西耶绘画


2. 由太阳运行轨道决定的城市绘画


3. 布宜诺斯艾利斯规划

二、柯布西耶的现代绘画
类似于意象这种主观想象对客观表象处理的形象思维创造模式,在许多西方现代派绘画创作理念中可以找到类似之处。柯布西耶不仅是建筑师、规划师,而且还是画家、雕刻家。柯布西耶生活的时代正是现代绘画最活跃的时候。他是费尔南德•莱热的朋友,后来认识了毕加索,从此,他痴迷于现代绘画。早期,柯布西耶汲取了立体主义多视角观察和用几何体概括物体的方法。他较多画一些工业制品类静物,物体形式有秩序和规律组合。这种几何化、秩序化的艺术手法过滤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物象偶然的、例外的、解说式的物象特征,使主观意象更加鲜明突出。他虽然多画静物,却不把静物静态化,而是以多个分离的、动态的视线和观察角度,多时空、多角度描绘对象,以局部的、碎裂的形象,解析、重新组合新的形式,创作画面,以此来表达对物象全面完整的形象感受和审美。这种综合概括的艺术创作过程与《林泉高致》中说的“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2] 的见解、与传统国画山水的符号化模式化创作过程有一定相通之处。在晚期的绘画作品中,柯布西耶把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结合,艺术家的无意识、自身潜意识被更多地把握和挖掘出来,使他的艺术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时空感,艺术家的意象创造力有更大的可能。

三、柯布西耶意象性设计草图分析
柯布西耶的设计草图就如同他的绘画一样自始至终伴随着他。草图是设计师能够预先体验形体空间的一种绘画形式。柯布西耶的草图大致有两种类型:意象草图和方案草图。方案草图主要是为了确定具体建筑细节方案,对建筑具体解释的图样。而那些对设计灵感记录、传递设计意象的意象性草图是柯布西耶艺术创造的重要过程记录。
作为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建筑来源于他的绘画精神。他用最简朴的素材尝试探索造型,以立体主义的手法,几何化的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和方锥、曲线等造型简洁抽象,以强烈的现代绘画艺术表现激情和创作冲动,这些贯穿在他所进行的各种意象草图中。柯布西耶草图的意象性首先在于主题意义简洁明确,周边环境、光、色、装饰等要素都成为建筑意义的一部分。在阿尔及尔的奥勃斯规划中,设计元素以极端单纯的一组类似曲率的弧度线构成,意义明确、肯定。手稿中那修长的曲线暗示了皇家城堡山上阿拉伯宫殿建筑群的优雅与张力。在《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的一个规划草图[3] 中,太阳、海滩等环境以明确的主题形象出现,如同庞德的诗一般真实强烈。设计中,地面建筑设计为简洁的立方体,但这些立方体是以太阳光所产生的光影作为秩序依据,柯布西耶十分明确地构思了建筑规划在一天时间里日光所产生的光影透叠的形式变化,人们在置身光影的同时,也感悟到柯布西耶所创造的海边的时空意象。
柯布西耶意象草图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意象性还在于这些草图是以空间秩序感受和想象作为设计框架,以一种意象绘画的方式而不是方案解说的方式表现。在1910 年以后,他就基本不按照传统的焦点透视方式画他的设计草图了。他反对一点透视的静态观点,逃避一点透视所带来的感受限制,这与他纯粹立体主义绘画的理念相统一。他的设计草图描述了这些纯粹的视觉元素在空间的视点移动状况。他以多种视点、多条路径、多种角度解读了视觉元素的空间状态,消解一点透视的写实感。他把草图不是作为一个立体的视觉解释,而是作为一个空间秩序美感来构思。在这个空间,一个物品与其他物品相互关联成一个整体,透过对这种空间组合的掌控,使空间具有内在的秩序和整体和谐。在斯坦因别墅设计的草图中,通过“Z”字形运动观看路径,把整体空间拆分成连续几个不同角度所形成的局部视觉效果,设置了多向辐射型空间来提高空间的视觉通透性与开放程度。别墅的设计草图中的坡道路径模仿置于其中观察者对空间的游走体验,这种柯布西耶“建筑漫步路”的理念,使他设计的造型随着他的主观目的展开,延伸了观看者的视觉观察长度和深度,把空间的层递关系、室内与室外的空间渗透关系,空间的叠加关系秩序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这种空间结构秩序因而极富意象性。

四、柯布西耶建筑的意象创造
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几乎是 20 世纪现代建筑的缩影。他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同时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柯布西耶把墙体、窗户、坡道等建筑模块构件演变成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圆柱体和方尖锥体等基本形体,剥离这些建筑构件许多装饰性的、附加的、不相干的物象意义。他所做的工作不是把这些模块构件漂亮地安装在一块的技术活,而是抓住设计物本身的功能要素,重新构思人与建筑及环境的关系。柯布西耶把门、窗、墙壁柱子等设计形式要素还原为纯粹的生活意象,正如符载所云“遗去机巧,意冥玄化”的中国传统艺术意象特点。意象化的过程不是主观想象对客观对象附加想象越多越好,而是“含道映物,澄怀味象”,是对形象不断纯化、概括、提炼。经意象改造后的“象”即是物象也是心象,是对艺术主题的形象化注解。朗香教堂门窗等细部设计与中世纪的装饰对比显得极端简洁,但每个门和窗都可作光的韵律的一个独特音符,是教堂内部与外部的一个个交流意愿,是教徒对上帝敞开心扉的意象化阐述,也是精神进入与智慧开启的形象象征。柯布西耶对建筑构件元素的处理简洁,而在空间秩序、空间环境的处理上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加歇别墅从整体上看外形简洁、色彩统一,纯粹而完整。其看似简洁的外形,但内部空间结构非常丰富。别墅中,一系列空间一个接一个地伸展、重叠、契合、交替地包含和伸入彼此,秩序总是在某一处被意外层递或打断成一种更广泛的空间秩序。这些秩序围绕空间功能而设计,人员流动、人与自然交流、独处等各种行为活动过程的功能需求,人在空间的联系与变换、光线的分散与集中、环境的安静与热闹、都转化为具有他个人特点的——如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的长窗、自由立面几种风格样式。[4] 柯布西耶不仅道出了意象的本质,更是解说了一种精神的创造密码。
柯布西耶的后期建筑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造型增加了想象力和象征意义。朗香教堂外形像船头,或者像祈祷的手,菲尔米尼的圣皮埃尔教堂像一个仰望天空的望远镜或者其他意义的形体。但柯布西耶所创造的意象不止于此,他对光线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象征特点。教堂采用圆锥形的采光穹顶,仿佛是向天堂敞开的神圣空间,祭祀底座与水平面倾斜且与地面分开,使信徒们有一种倾斜、上升的感觉,这创造了人对上帝敞开心扉并产生超越凡俗的意象。拉图雷特修道院教堂屋项上的方形采光筒,借鉴了罗马万神庙的屋顶形式。这里,教堂是光的容器,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教堂留下记忆。大厅螺旋轨迹的光带所形成的线光源可追溯到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采光环,在光不能进入之处,仿佛人类所不能感知的深不可测的茫茫宇宙。不论是建筑构件还是光线环境设计,柯布西耶的建筑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完全不同。哥特式建筑构架的每个细部具象而繁密,总体布局空间秩序结构简单。柯布西耶的建筑相反,建筑的细部,无论是墙面还是门窗洞口,造型简洁抽象,但建筑结构和秩序却非常复杂。哥特式建筑意象是可见地、直观地、繁密地附加在建筑构件上,而柯布西耶的意象是抽象的、暗喻的、深邃而神秘的,存在于结构、秩序、光影之中,并且把抽象的上升为意象,暗喻了他的创作主题。
意象赋予柯布西耶建筑的不是风格定义,而是他的建筑精神,那些抽象的秩序、形式的感性显现,应该是柯布西耶伟大的创造。
注释:
[1]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5,第50~52 页。
[2] 同[1],第90 页。
[3]( 法)勒•柯布西耶 :《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刘佳燕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第21 页。
[4] 王云菲:《柯布西耶的绘画与建筑关联性研究》,沈阳建筑大学硕士论文, 2012,第51 页。

参考文献:
[1] 陈秋月:《草图视觉空间意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童明:“机器,建筑——柯布西耶是如何思考建筑的”,《建筑师》,2007.12。
[3] 孙琦:“ 勒• 柯布西耶绘画的建筑演绎”,《美苑》,2009.8。
[4] 张钦楠:“柯布西耶的创新精神永垂不朽——读K•弗兰姆普敦《勒•柯布西耶》”,《世界建筑》, 2003.3。
[5] 张慧颖:《柯布西耶的绘画与建筑》,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6](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陈志华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