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城市街道环境的人文景观营造脉络阐释

  • Update:2014-10-20
  • 汤洪泉 汤 米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街道建筑通过凝固的艺术展示市民的生活,展示城市的繁荣风采,也细致地呈现了每一个人真实的生活。在城市街道周边环境与景观艺术设计中,公共设施、植物绿化、灯光照明等节点与界面共同组成街道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这些要素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反映了城市的性格和文明。城市街道景观艺术设计的真正目标是为市民创造积极、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向游客呈现城市独特的脸谱。
关键词:城市街道、环境艺术、设计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760059 )。江苏理工学院2013-2015年度科技创新优秀重点团队“创意艺术与设计”(项目号:TDZD13007)。
 
一、“承载生活”的城市街道人文复合性
 
街道是为城市输送给养的血管,是经济贸易与市民活动所需的主要要素之一,是城市设计在功能性和艺术性层面的个性统一。人们的交往活动与城市街道或街坊有其密不可分的独特生活联系——“将街道确立为市民自己的活动场域”—— 承载着悠久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民众行为的大舞台,反映并引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活动,是城市公众行为的主要空间载体,反映了公众的行为特点和价值取向。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论述“街道的构成”时,即着眼于世界各城市间公共空间营造理念的比较而指出 :“在城市形成时能看到街道的意义并富有强烈感情的,主要是拉丁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次之,日本人可以说最差。特别是意大利人,街道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还是作为社区而存在的。……对意大利人来说,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挚爱的表现 。”[1] 的确,意大利的城市街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鲜明的功能,其街道不但是市民交通、生活、游憩的场所,而且划分出城市的社区——宽阔整齐的街道及鳞次栉比的建筑,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提高了生活的品质、愉悦了人们的心情。意大利街道的连续性和韵律感、历史内涵和现代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街道形成的空间明晰了街道及建筑的功能,引导了市民的活动,形成独特的街道景观。街道的界面设计重视建筑的功能、风格、色彩、搭配,视觉冲击力强,直观易理解,人们很容易被景观所感染,人文环境情感立刻被激发与释放。
 
二、“连接内外”的街道建筑界面关联性
 
1. 街道界面的结构秩序
 
街道的功能性、标志性、景观性、生命力必须和谐统一,“在街道形体环境中,整体性是各个局部图式之间连接的模式,也是人的认知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状态。街道整体最终的特征是人性,事物越是人性化,越是充满感情。……秩序的整体性真正升华的时刻,就是个体真正与街道整体环境融为一体的时刻 。”[2] 建筑的外立面勾勒城市街道的外空间范围,建筑的内部则构成城市街道的内空间场所。城市街道的内涵除了道路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元素,如建筑、人群、公共附属设施等。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的外部立面作为界面界定了街道内外空间,然而,城市建筑形态亦是相当复杂的,不仅取决于建筑的功能与技术,更与城市历史形态结构的发展脉络、城市政治权力演替、艺术思潮涌动与传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例如香榭丽舍大街的科学设计即始于 19 世纪,巴黎市中心 1853 年改建时对其大街的宽度、立面形式、建筑的规模都进行了研究,其整体景观亦实现了技术、功能与艺术的统一,不断生长完善的香榭丽舍大街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相结合的景观界面,形成了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张扬了法国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浪漫和谐统一的特殊人文精神。因此,建筑形成的界面是立体的、连续的、变化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内涵性和结构性,随着视角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间不同,会产生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街道两侧建筑的节奏感、韵律性和不同秩序向度的景观风貌。(图 1、2)
 
 
 
2. 街道设计的多维反思
 
20 世纪之后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开放,现代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对于城市街道及相关建筑规划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设计思潮大大影响了城市街道建设,发展中国家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恰如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所说 :“一旦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构形一个建筑,或一部分街道,或帮助形成一个公共建筑,在建筑转角处加上一个花园或平台——那么,在这个阶段,城市的生长和再生就是许多活动的合生。……在这个不断变动中,城市的人们在不断地建造、重建、拆毁、保持、修改、改变、又建造。”[3]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市街道建设时,把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现代元素奉为标杆,落实在城市街道的规划与建设上,发展中国家城市街道景观就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我国各地规划统一的现代商住楼盘拔地而起,虽然体现了强烈的现代色彩,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仿西方古典建筑的廊柱等装饰,也使得文化元素的嵌入感过强,街道两侧外墙景观不够和谐,减弱了街道作为城市名片和标志的作用。固然在城市街道建设中引入国外成功的元素可以节省时间与成本,但这样会让城市失去自身的风格与文化特色。亦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本可充分通过街道景观来彰显本地的文化风情,但是近年来城市大规模改造,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地段之上有特色的古老建筑被成片拆除,建设过程中片面求洋、求宽、求大,街道宽度比例严重失调,人为阻断居民活动空间流,使得旅游者与市民对城镇生活价值的体验限于被动。因此,在城市街道规划建设中,须慎重考虑对有历史意义的旧建筑的处理,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力求保持城市街道景观的魅力。
 
三、“营造细节”的街道辅助设施功能性
 
城市街道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功能,受自然地势影响,并与街道的宽窄、坡度、走向有关。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在归属的自然环境中健康发展,形成了不同民族特色的城市形态风格。在街道景观设计规划中,需要连续的界面,而且要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体现出节奏感。如同音乐创作中的高潮,应结合功能、地形、历史文化进行环境设计,使得具有突出价值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历史景观内容完整呈现在城市街道建设中,并通过标志性建筑、游憩广场、街道楔形绿地或构筑物等传承优秀的民族城市与建筑文化。(图 3、4)
 
 
 
1. 公共设施的细节性设计
 
公共设施体现出对城市人口的承载与服务水平,与市民的生活最为贴近。公共设施的材料、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决定着街道的风格与特色。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城市建设中已有大量的公共设施来服务公共的需求,其在人们平时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统一艺术主题的路灯、座椅、垃圾桶、花坛、交通标志牌等这些公共设施小品与市民极为接近,可增加公共设施与街道环境的协调性,不仅方便人们的社交与出行,更能给游客以便利感、亲切感与温馨感,让市民产生对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并为街道人文景观增添更多色彩。除了公共设施的基本功能,尚需在公共设施设计时考虑历史、文化与城市的性格,以传播城市文化并让游客可以快速了解城市的历史与个性。(图 5、6)
 
 
 
2. 绿色生态的城市街道设计
 
“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程度,既与城市街区的形式有关,也与各项功能的布局有关。街区的设计手法以及街区内的土地利用的混合方式,都影响着建成环境的质量。……城市生活不应只存在于像玻璃覆盖的中庭和巨型结构那样的大尺度建筑综合体内,而应在广场、林荫大道、公园和街道上”。[4] 植物景观作为街道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精心选择绿化植物品种,通过树木、绿地、花丛的配合,丰富城市街道的景观。而且,植物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感,通过四季的变化增加城市街道的色彩,蓬勃成长的植物也会让人产生生机勃发的活力。按照街道特定要求选择合理的植物创设城市街道景观,可以有效地发挥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生态功能,形成疏密有致、街道界面分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街道绿化效果。(图 7)
 
 
 
3. 烘托视觉的街景照明设计
 
灯光照明的初始功能是便于街道交通,但城市街道灯光照明也是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街道两侧的商家也可以在店面利用灯光来提高店铺品位,吸引客户注意。现代城市街道的魅力不仅来自于白天的美景,城市街道装饰性的照明效果亦使得城市在夜间变得生机勃勃。白天街道灯具虽然不发光,但仍可通过其优雅的造型美化街道景观 ;而街道灯光在夜间除为路照明外,还可以通过灯具外形、灯光色彩、照明亮度以及光线层次等来共同塑造辉煌夜景。同时,城市街道照明在景观设计中须体现出时代性,如技术、数量、光源种类的多样组合选择,须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亦不产生光污染,并防止能源浪费。(图8)
 
 
 
结语
 
街道是展示城市性格和特色的舞台,其景观元素包括城市建筑、植物绿化、公共设施、灯光照明等节点与界面,而这些要素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即反映了城市的性格和文明。城市街道景观艺术设计不能为了突出基本功能和节约成本而简化,其真正目标应是为市民创造积极、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向游客呈现城市优雅的脸谱。我们在享受国际化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积极地发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文化的精髓,兼容并蓄,为城市居民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注释:
[1](日)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2006,第 29-30 页。
[2] 荆其敏等:《情感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2003,第 156 页。
[3](美)亚历山大 :《建筑的永恒之道》,赵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4,第 274 页。
[4](英)芒福汀:《绿色尺度》,陈贞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第 157-180 页。
 
参考文献:
[1] 陈利顶等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3.4。
[2] 韩锋等:“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中国园林》,2012.5。
[3] 李绥等 :“南充城市扩展中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应用生态学报》,2011.3。
[4] 李智博等 :“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
[5] 马琳等 :“基于路网结构的城市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例”,《中国园林》,2011.7。
[6] 韦薇等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11.1。
 
汤洪泉/汤 米 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