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专家访谈:民族传统节日属认同文化

  • Update:2010-02-10
  • 来源: 网络转载
 
    国家文化部办公厅于1月30日下发《关于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文化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紧紧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不同主题,组织节日期间的各项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国内相关媒体就此采访了我国专家学者。
 
乌丙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
 
    春节集喜庆礼仪、祭祀习俗、节日服饰、餐饮习俗、游艺竞技习俗、乡里社交习俗等之大成,丰富多彩,成为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盛大节日。
 
    乌丙安教授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56个民族中有36个民族有过春节的习俗,是所有传统节日中影响最大、参与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节日,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国大多数地区和民族都把阴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之始,过年的庆祝活动在发展中形成了连续性,往往从头一年的腊月一直延续到新年整个正月。传统意义的过年包含了喜庆一年丰收、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新接福、合家团圆、文化娱乐等多样式、多层次、多方面的活动。除了汉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等民族注重过春节之外,像水族、瑶族、哈尼族、拉祜族等,虽然也有自己本民族的年节,但同时也过春节,而且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同样丰富多彩、更具个性。
 
    前些年,乌丙安曾担心“年味儿”越来越淡,担忧人们失去传统年节的文化记忆。但现在他感到情况正在改善。乌丙安说,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公布,第二批推荐项目正在公示,群众对过好民族传统节日的热情在回归,所有这一切都是好消息,都预示着春节等传统节日会越过越有味道。
 
    80岁高龄的乌丙安认为,过好春节这一类节日,既要重视传统,又要不断创新。时代在发展,传统节日也不能一味拘泥于老形式。手机短信、网上拜年、丰富多彩的庙会、花样翻新的过年饰品等,受到了青少年一代的喜欢,也为有几千年历史的“过年”增添了活力。
 
祁庆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除夕放假 这个年过得更完整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祁庆富委员说,中国土地面积大,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春节文化。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春节活动、内容都不一样,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旅游业应该依靠当地的特色民俗,如秧歌、二人转、社火等,推出民俗游,对于保护传统民俗大有益处。
 
    但是,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质,一些地方的民俗表演充斥着"铜臭"气,一些地方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炮制假景点、假古迹和假民俗,让传统民俗文化蒙尘,这也使得民俗旅游产品的形象大打折扣。
 
    "旅游业毕竟是以钱为本,不可能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祁庆富认为,有些地方把民俗旅游办成了表演,这根本就不是保护,而是一种变相的破坏。传统民俗不是表演,而是扎根于群众当中的。
 
    众所周知,民俗游重在"参与"。针对此,祁庆富建议,各地在让游客了解不同地方的习俗的同时,也让他们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比较地区间文化的差异,体验民俗的丰富多彩性、春节的历史悠久性,从而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
 
徐艺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欢欢喜喜重拾民俗
 
    今年的春节假期调整,从除夕开始放假,看上去不过是放假日期的变化。专家指出,其实其文化意义和内涵很深远,有利于春节习俗在百姓生活中的恢复与重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徐艺乙说,除夕这一天的活动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是吃年夜饭,这其中也包括全家人一起忙年夜饭的过程,应该是亲情的最佳体现。除此之外,以前人们还会在除夕这天贴春联、挂灯笼、贴剪纸,在家里挂上“岁朝图”等年画。有些家庭还会在年夜饭前举行祭祖、接灶王爷等活动,年夜饭后,会摆上花生、瓜子,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
 
    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除夕当天没有假期,人们没有时间与家人一起做年夜饭,更没有时间贴春联、挂年画,这些传统习俗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尤其是一些都市中的年轻人,除了年夜饭、放鞭炮之外,对其他的习俗很不了解。
 
    徐艺乙说,除夕这一天有很丰富的民俗内容,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去做,去体验,而除夕放假为人们重新拾起传统民俗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高丙中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民族传统节日属认同文化
 
  文汇报:您是春运期间大迁徙队伍中的一员,所有奔波只冲着回家过个团圆年。今年的雪灾天气使不少旅客的回家路走得特别艰难,有境外媒体对中国人在恶劣自然条件下依然保有的回家念头表示不解。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高丙中:文化有认同文化和消费文化之分。前者如除夕守岁、阖家团聚,这种文化被我们的内心认同,成为内心的表达;后者如时尚,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往往要花钱享受,但用完了,就过去了。对消费文化,多一项少一项,我们总能够平静对待;但对于认同文化,一旦面临被剥夺的威胁,我们就会内心不安,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更加拼力的维护。这也是雪灾天气下人们依然返乡心切的原因。
 
  文汇报:从您刚刚对文化的分类来看,民族传统节日属于认同文化。她们为什么会深植内心,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呢?
 
  高丙中: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极其多样的习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她们的设置依据是阴历,体现了对太阳与月亮、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尊重,表达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欣赏柔美的美学取向和追求团圆的伦理观念。这种美好的情感不仅生长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体现。
 
  民族传统节日当下受关照
 
  文汇报:既然民族传统节日所体现的美好情感生长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那她自然就会受到善待和保护,可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了她的式微,比如“年味没有过去那么浓了”。
 
  高丙中:这和我们民族曾经受到帝国主义势力伤害的历史有关。这样的伤害容易让我们以激愤对外,以激进对内,产生奋斗的压力的同时也产生着自我伤害的破坏力,破坏力直指传统。这也就有了“打倒孔家店”和“破四旧”。在1967年至1979年之间,春节的假期被取消。不过,好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渐渐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传统,通过找回自己来找回信心。善待民族传统节日的命题也终于从学术层面进入政治议程。
 
  文汇报:从设立“文化遗产日”,到出台节假日调整新方案,再到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文化活动的通知》,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下所受到的关照。
 
  高丙中: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把民族传统节日申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但她们完全可以打造成当代中国的重大节日,成为我们善待自己传统、激发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就像《通知》里所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民族传统节日体现时代性
 
  文汇报:《通知》要求不断创新,丰富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推动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节日如何体现时代性呢?
 
  高丙中:今天仍然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民族传统节日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传统属性的现代节日”。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仅会把她们当作“传统”加以尊重,还会积极地把它们放置在现代的条件下加以发展。而事实上,她们也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物质条件、在新的舞台上获得新的发展。
 
  举个最简单的日子,以前过元宵灯节,灯的光源是蜡烛,现在则可以辅以现代的声、光、电手段,这就是时代性。在现代世界,一个民族要显示文化自信,标榜自己所钟情的特定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途径。这种特色运动项目要在本国有历史传统,有普及性的群众基础,最好有比较好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国人相信只有本国人玩得最地道,别国的人跟风也好,冷漠不解也好,都不能左右国人的信心和热情。赛龙舟是中国的一个较优的选择。赛龙舟是集体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民俗心理的依托,所谓“不赛不发”。它是一种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传统和艺术的展示。这项运动如果能够在端午节日文化的烘托下发展起来,反过来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我们自然就保护了一项无可争议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高丙中认为,文化有认同文化和消费文化之分。前者如除夕守岁、阖家团聚,这种文化被我们的内心认同,成为内心的表达;后者如时尚,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往往要花钱享受,但用完了,就过去了。对消费文化,多一项少一项,我们总能够平静对待;但对于认同文化,一旦面临被剥夺的威胁,我们就会内心不安,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更加拼力地维护。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习俗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它们的设置依据是阴历,体现了对太阳与月亮、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尊重,表达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欣赏柔美的美学取向和追求团圆的伦理观念。这种美好的情感不仅生长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体现。
 
  然而,让大家感到担忧的是对于传统节日的“节日味道没有过去那么浓了”。对此,高丙中认为,这和我们民族曾经受到帝国主义势力伤害的历史有关。这样的伤害容易让我们以激愤对外,以激进对内,产生奋斗的压力的同时也产生着自我伤害的破坏力,破坏力直指传统。这也就有了“打倒孔家店”和“破四旧”。在1967年至1979年之间,春节的假期曾被取消。不过,好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渐渐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传统,通过找回自己来找回信心。善待民族传统节日的命题也终于从学术层面进入政治议程。
 
  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设立“文化遗产日”,到出台节假日调整新方案,再到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文化活动的通知》,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下所受到的关照。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把民族传统节日申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但她们完全可以打造成当代中国的重大节日,成为我们善待自己传统、激发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就像《通知》里所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新华网、《文汇报》整理,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