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关于“工艺美术”一词的几点诠释

  • Update:2009-12-09
  • 朱孝岳
  • 来源: 2009-12

        关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探讨,早在20年前在业内就讨论过,笔者曾撰文说过一些想法。20年过去了,尽管这场讨论尚未有满意的结论,但实践的发展应该使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更明确的进步。这里想列出一些片断想法,供同好推敲。


一个误译
        “工艺美术”一词最早见诸1920年蔡元培先生的《美术的起源》。从文中意思来看,此词是根据莫里斯的”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即“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译过来的。蔡先生将莫里斯所创的事业归入艺术一个类别,并将西方“痛恨美术与工艺的隔离”的思想介绍到国内,这是十分先进之举。蔡先生所译的“工艺美术”中的工艺明显是指手工艺。因为莫里斯所提倡的是手工艺,他认为机器不可能生产生美和艺术。但是蔡先生的译文是不准确的。原文并不是一个词,而是艺术与手工艺两个词,译文将它合成一个固定词,而且从字面上并看不出这里的工艺是专指手工艺(crafts),这就为以后将此词的内涵扩大留下了隐患。要知道,此时德国包豪斯还只是初创时期,也没有提出类似今天design这样的概念。所以“工艺美术”的原意不可能与以后的design相联系。在英语中,找不到能与中文的“工艺美术”相对应的词,craft, design, decoration, ornament都与它有点相关,但都不确切。但是,形势发展很快,在20 至30年代,欧洲工业设计思想逐渐形成,我国的一些敏锐的先进分子已经感受到将艺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是有关国家兴旺发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向。如1929年陈之佛在《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一文中说:“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要素——实用之中,同时又和艺术的作用融合和抱合的一种工业活动。”这里,陈之佛先生沿用了蔡元培先生新造的“工艺美术”(或美术工艺)一词,但作了包豪斯式的解释,工艺不再是手工艺,而是指再现代大生产活动。一个名词的误译所带来的分岐已在孕育之中。尽管如此,工艺美术一词在1949年以前并不普及,只见诸先进学者的文章中;当时类似的词有“实用美术”“商业美术”“装潢美术”等,并且在社会上用得似乎更多。

        解放后,在社会流行中工艺美术一词专指手工艺,尤其是指50年代后专供出口的传统手工艺品。现在看到的较早政府用语是1953年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1956年,毛泽东主席讲:“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存护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这个指示中,工艺美术专指手工艺,在此指示下,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1957年,工艺美术局成立。工艺美术的含义十分肯定,并为大众所接受。就本人熟悉的中专教育来说,上世纪50至60年代全国兴办的十余所工艺美术学校,都是将手工艺教育作为专业方向。在行业中,搞平面设计如广告、包装设计一般称为“实用美术”,而不称工艺美术。

        但是,从工艺美术一词诞生后带来的两种解释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在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开始尖锐化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11月,1957年初,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学院领导关系的归属方面已产生明显的分歧,以曾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院领导之一的邓洁为代表,认为学院的办学方针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院应是作坊形式,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学生直接为手工业生产服务;理论结合实际,专业教学密切结合生产……。而以庞薰琹为代表的则认为工艺美术是文化艺术事业,创作设计的源泉是生活,工艺美术的发展应该面向现代生产,面向大众,为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服务。……实际上,除理想与实际的差距外,两种意见相应的背后是对工艺美术的认识问题:作为手工业管理局领导的邓洁,他理解的工艺美术是经济的产业,工艺美院的教学是为工艺美术生产培养学生的,理所当然的应直接为手工业生产服务,以创造更多产品和利润。而艺术家出身的庞薰琹则将工艺美术作为文化艺术事业,产出和利润基本上不在其考虑之中,他理想中的工艺美术即是艺术设计,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艺术。”这里尤其要提出来的是郑可先生的观点。作为中国最早接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艺术家,他大力宣传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在design一词尚未为国人普遍接受之时,他主张将工艺美术更多地作“工业美术”的解释。他说:“依我看工艺美术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传统的欣赏性民间工艺美术或传统工艺美术,另一方面是与现代大生产联系的现代工艺美术,也可以说是工业美术,我们学校办学的重点应该是后一类。”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学实践也基本实现了这个方向。这样便将工艺美术一词的内涵普泛化了。

        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观念传入我国,工业设计是以大生产为背景的,所以一开始便以工艺美术叛逆者的身份出现。王受之先生在80年代说:“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不是一回事,……与工艺美术有本质区别,……工业设计因而也不是手工业的渐变产物,而是革命的产物。”其实,王受之先生的观点与中央工艺美院所提出的“工业美术”概念无大差别。
        于是在理论上就有一种概括方法,将工业设计归入广义的工艺美术。李砚祖先生说:“广义的工艺美术,它作为实用艺术的同义词,既包括手工艺,又包括现代艺术设计。”而将工艺美术专指手工艺作为狭义的工艺美术。这种方法十分符合上世纪80年代的实际情况,并且对工业设计的推广起了积极作用:1984年的国家人事部关于职业资格体例中,将工艺美术列为23个大类之一,初级、中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职业资格得到国家人事部门承认。这个职业资格系列便是广义的,所有的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环艺设计师都可进入这个系列,因为它们至今还没有国家人事部承认的职务系列。各高等、中等工艺美术院校和专业所开设的系和专业很多是冠以“工艺美术”的专业名称的,但究其内容大多是艺术设计类专业。
        从以上简述来看,从工艺美术一词诞生到上世纪末,它的含义已成为一种可以小大由之的模糊集合。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从原文的误译不断延伸可以算是一条理由。这种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笔者认为,工艺美术一词的的普泛化不仅有碍于理论建设的进展,还对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是到廓清这个概念的时候了。
 

         (文章内容为节选,全文请阅读《装饰》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