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工艺蜡烛的发展与传承:游访贵州思南花烛

  • Update:2013-10-25
  • 李馨
  •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 工艺蜡烛篇》节选

        2013年8月,小编行至贵州司南县考察工艺蜡烛的制作技法,虽旅途周折,却受益良多。中国的蜡烛工艺历史悠久,但目前只存在龙凤烛、花烛等品类用作过年和红白喜事,望文笔记录可为传承做一二事。
一,蜡烛的概念
        蜡烛,蜡制的固体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点燃纱芯以发光。其原理是“毛细现象”,烛芯产生导流作用,被熔化的蜡顺着烛芯流向靠近火焰、温度最高的烛芯顶端,火焰将液态蜡气化燃烧,燃烧发出的热量又促使液体继续向上输送气化燃烧,形成循环。蜡烛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主要用来照明、装饰、宗教礼仪及祭祀。长期以来,蜡烛因为原料珍惜昂贵,一直作为奢侈品,清代以后,石蜡进入中国,蜡烛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于是发展出了具有装饰、香熏等附加功用的工艺蜡烛,而工艺蜡烛的制作工艺则包括原蜡烛制作工艺以及染色、雕刻、描画、烫烙等装饰工艺。
二,蜡烛工艺的历史沿革
        从性质结构和功能原理来讲,现在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抹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照明用的火把。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油脂为燃料的油灯,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
        从性质结构和功能原理来讲,现在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在中国,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蘸上些许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可算作火把的改良,使得照明火焰更容易控制。东汉晚期,出现了外观和用法与近代相近的蜡烛。文献中最早提到“蜡烛”是在晋代。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地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非一般百姓家的照明用具。唐代开始,壁画和文献中出现蜡烛的频次越来越多。至宋朝,蜡烛已较为普遍,汤恢《倦寻芳》词云:“餳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到了明清,蜡烛虽仍比油灯等普通灯具等珍贵,但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从燃料原料角度看,如今惯常所指的蜡烛的雏形,被认为是大约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根据现存文献,蜜蜡在我国与西方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在中国,早期蜡烛燃料主要为黄蜡和白蜡。根据文献资料,黄蜡先于白蜡,西汉前就已确定存在。白蜡的使用一般认为始于唐代。在中国,明清时,人们已经开始用植物油作为制造蜡烛的原料,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对不同植物油在制作中的优劣有评议:“造烛则桕皮油为上,蓖麻子次之,桕混油每斤入白蜡冻结次之,冬青子油又次之。北土广用牛油,则为下矣。”植物油的发现大大降低成本,使得蜡烛逐渐普及化。
        从操作方法的角度看,蜡烛是从松明果以树脂或沥青的多股绳以及涂有蜂蜡的沥青发展而来。蜡烛的基本制作工艺包括浸渍法和模制法两种。其中,浸渍法指将烛芯浸于蜡液中,然后提起冷却至蜡为固态,如此反复至合适大小。早期的浸渍法是将多股纱线在熔融的牛脂或蜡中多次浸渍并进行冷却,在中国,主要以芦竿为烛芯,动物脂或蜡为燃料,外缠以灯草及通草等物,用棉纱作灯芯的较少。模制法则更有规矩。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描述了植物有制蜡烛的方法和用器:将苦竹筒破成两半,在水里煮胀(否则会带皮油)后,加上小竹篾箍固定,用尖嘴铁杓装油灌入筒中,再把烛芯插进去,过一会待蜡烛冻结后,顺筒捋脱篾箍,打开竹筒,将烛取出;另一种方法是把小木棒削成蜡烛的模型,裁一张纸,卷在上面做成纸筒,然后将皮油灌入纸筒,结成一根蜡烛,这种蜡烛无论风吹尘盖,经过冷天和热天,都不会变坏。这便是模制法的基本操作方法。15世纪歇尔•德•布雷兹(Sieur de Brez)采用了模具制作蜡烛,标志着如今所见蜡烛的模制法的开端。后来,模子逐渐变成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等。在清代,造蜡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宫廷所用蜡烛,除根据场合和用途不同有大小之分外,许多蜡烛表层还装饰有以盘龙和云龙为主的彩色花纹,蜡烛本身已成为一种工艺品。
三,蜡烛工艺的传承
        如今的手工蜡烛制作工艺大约成形于唐代,至清代,无论是燃料、烛芯制作,还是操作方法和装饰工艺都基本成熟。中国古代的蜡烛多为旧式蜡烛,以手工浸渍法和模制法为主,以动物脂和植物脂为原料,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清末,石蜡蜡烛制作配方传入中国,以石蜡为主要原料的新式蜡烛在中国逐渐开始流行,因石蜡成本比动、植物脂大大降低,使得蜡烛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解放前,蜡烛行业多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于民间,大多为师徒传授或家族传承,属于家庭副业,忙时务农,闲时做烛,逐渐形成了以浸渍法、卷裹法、倾渍法、模制法为主的手工制烛工艺。解放后,我国蜡烛工业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形成了以拖拽法、浸渍法、浇模法、模制法为主的旧式机械制造法,提高了蜡烛的生产效率,但我国制烛场中,用电力驱动的较少,大多以人力转动机器,因此只能算是半机械化半人力制烛。旧式机械制造法经过不断改进,最终发展出新式浇模制造法,主要设备包括用以供给蒸汽、熔化烛料及温热烛模的汽锅、冷却烛模的压水机、烛芯编辫机、烛芯缠绕机等,再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加入熔点检验、烛芯检验等产品质量检测,使得蜡烛机械工艺日趋完善。
        在蜡烛工艺机械化发展的同时,民间手工艺人却越来越少。虽然蜡烛制作工艺较简单,传承较容易,但因传统工艺蜡烛的需求量小,蜡烛手工艺人不得不另谋生路。以贵州思南花烛为例,虽然贵州地区仍保持春节、嫁娶点花烛、龙凤烛的习俗,但本地的传承人仍无法单纯依赖花烛制作维生,他们大多只在春节前后忙上一阵,其他时间仅靠业余时间即可满足当地需求。目前能够掌握基本蜡烛制作技法的人不在少数,但仍能熟练地掌握贴花、雕花、镶嵌等装饰手法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传统工艺蜡烛的传承岌岌可危。进入21世纪,随着香薰蜡烛、装饰蜡烛等花式蜡烛的兴起,越来越多地人将蜡烛工艺作为一项手工爱好和业余消遣,也不失为手工蜡烛工艺传承的一件喜事。

思南县为贵州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县城极小,沿途问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做花烛的老人叫刘贵贤,他上过电视和报纸

刘贵贤正在家中纳凉,这空里定做花烛的人不多,等到春节,怕是便要一家老小上阵做烛了

做烛先要削竹签

缠上芯子

再将蜡块融化,把缠好的竹签插入其中,浸渍上一层烛外衣,提起等冷却后再次浸渍,如此往复至蜡烛到达一定的粗度

最后,把红色的蜡块熔好,在浸渍好的蜡烛外面再浸渍一层红色蜡衣,一根简单的蜡烛心便完成,挂起待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