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一心化万境——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采访记

  • Update:2010-04-27
  • 采访:赵华 黄德荃 撰稿:黄德荃

这一新型的环保概念一经提出即在国际环保界引起巨大反响,并因其对身、心、境整体思维和跨行业共同行动的强调,被誉为世界环保领域的一次革命,一次后现代转折。200710月,已经获得无数国内外各种大奖的地球村创办人兼主任廖晓义及其搭档张明亮凭借这一“身心合一、身境不二、三能平衡、绿色人生”的“生命环保”理念,以绝对优势获颁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者的首届“柯布共同福祉奖”。与廖晓义以往所获奖项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学术性奖项,获奖不是因为社会活动能力,而是对其思想成果的认可,这在廖晓义尚属首次。在她看来,获得这项大奖意味着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一次融合。三能平衡的生命环保理念是对世界范围内养生只注重生命个体,环保忽视人类身心健康,以及过分倚重技术、物质等消耗性因素进行环境保护的反思和反动。人类文明以及人生应该是三能平衡:节物能——绿色生活,蓄心能——绿色伦理,增体能——绿色养生。根据这一理念,保护环境不再是少数人单纯关注自然、节约资源的“崇高”或“另类”行为,而是成为平易近人、利益当下和身心的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大环保、大养生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崇尚自然、追求健康、乡土文脉和生态智慧等相互融通,因而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广起来相对也要容易一些。

西方发达国家环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污染转移和生态侵略为基础的,而且偏重于从技术、规则等着手,对人的精神欲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重视不够。忽视内因,只抓外因,不治理心灵、精神的问题,一味地投入资金、技术来“保护”环境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有发展国内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自身压力,又有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带来的外部压力,要在这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解决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更是十分困难。在这情况下,仅仅关注物能,注定是以高昂的成本换取有限的成效,而正确的做法是将节物能和蓄心能、增体能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心能和体能对人生幸福和健康的意义,努力发掘自己的固有文化资源中乡土文脉、生态智慧、自然养生等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潜力,并以此带动群众的广泛参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工业文明虽然从一个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却把三能平衡变成了物能的“一枝独秀”,其结果是人也随之逐渐变成单一的经济动物,对资源开始了无休止的疯狂消耗,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还腐蚀我们的心灵,消耗我们的体能,人的幸福感也并没有随物质的丰富而有所提高。因为,说到底,环境污染是心灵污染造成的,人类的幸福无法从对物质的无节制追求中获得,而只能是从心灵的滋养中得到。一面无休止地消费资源,一面亦步亦趋地跟在污染的后面进行清理,而不是反思作为源头的价值观,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跟在污染后面做“环保”,只是最低等级的“治已病”,而要“治未病”,就必须从源头解决心灵污染,彻底走出“拼命消费,大力回收”的误区,以少消费代替无节制的“绿色消费”。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