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一心化万境——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采访记

  • Update:2010-04-27
  • 采访:赵华 黄德荃 撰稿:黄德荃

最早结识地球村,距今已有十年了,当时经常与一些同志共同探研中国传统文化,讨论身、心、灵的关系和奥妙……而今,他们早已经各安其位——基本上都在为探究人类心灵、精神、宗教的潜在本原和最终归宿而努力钻研,只有我仍在滚滚红尘中虚掷青春。十年时间似乎弹指一挥间,但人的一生中又有几个十年可以让我们荒废?十年,你可以无所作为,也可以大有所为。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地球村),自成立至今的十多年来,以生态文明的传播与实践为宗旨,做过很多事情,主要项目包括倡行绿色生活——通过建立城市绿色社区(乐和社区),让环保走进城市生活;培育生态乡村——推进生态文明乡村综合建设,以及由生态乡村带动城市绿色生活的城乡共生模式;搭建城乡之间的连接纽带和互动平台——主要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考虑,包括日常的食品、对生活的体验等;推动绿色传媒——制作环境影视、为媒体提供环保培训及服务等;建设化学品项目团队——负责化学品的安全健康问题,如农药施放、空气与水质状况的研究等,致力于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化学品信息中心,推动中国草根组织对化学品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实践能力;创编“易行养生操”——推行养生文化教育,使简便有效的养生操成为人们的随身医疗站。今天的地球村,已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得到国内外各领域的广泛认可和肯定,1998年,加入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Facility,缩写为GEF,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基金);2001年,成为联合国环保署的中国民间联络站;2002年,参加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智业机构”和“年度中国最佳NGO组织”(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地球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过程:最初成立之时,作为国内第一批环保组织,与其他类似组织一样,主要从事环保宣导以及社区居民活动等,定位于社区垃圾分类和绿色社区建设,当时的目标是通过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来保护环境,采取进入社区、与媒体合作等方法扩大影响力。1999年,为了将生活环保和社区环保带进农村,地球村在北京延庆县井庄镇碓臼石村租了2800亩山林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帮助农户实行垃圾分类,使用太阳能灯,种植无公害食品,逐渐使这个有着40多户农户的小山村发展成集环保、绿色旅游和环境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区。而通过这一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地球村前几年整体工作实践的反思,2000年前后,地球村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外部层面(节水、节电、减少一次性木筷等),所涉及的只能是浮在表面的现象,而无法深入触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以及对环境恶化负最大责任的人的问题。这也正是当今许多国家环境保护的症结所在,即不是以改变生活方式和缩小生态脚印(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其单位是公顷。生态脚印越大,表示消耗的资源越多)为环保的最根本内容,而是在保持过度消耗资源的前提下治理环境;把人与自然相对立,将自然当成治理对象,治理自然是为了让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保护和治理自然的过程中又过分依赖于技术、投等消耗性因素,通过消耗自然来保护自然。这种环境保护的思想根源是人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恰恰与传统中国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的观念相违背。人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反过来把自然变为人类的一部分;人作为一个平衡体,对外部物质的欲望不能过分膨胀,否则就会迷失自我,由外物的主人变为外物的奴隶,生命的幸福感也就随之荡然无存。基于此,地球村开始了新的探索,并逐渐发现,除了外部物质(世界)会对人产生影响外,人的身、心的状况和能量也会影响人自身及其行为活动,心的状态和力量会影响身的状况,进而影响人对待自身和环境的方式,从而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作为根本的心的层面,强调身、心、境的统一,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固有因素,于2007年提出了三能平衡的“生命环保”理念:节物能、蓄心能、增体能。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