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以时序图理论来优化高校设计素描的创意教学

  • Update:2012-05-08
  • 林辉,绵阳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3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时序图在现代系统控制、计算机编程、项目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对于提高系统的效率、优化内部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工业设计和工业造型的基础课程,其系统性和目的性的特征决定了该课程适用于时序图的应用范围,而这也正是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素描的关键所在。

        作为高校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有着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5大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分析与归纳能力和执行力)的作用,而这5 大能力之间逻辑关系的核心是创意。因此,设计素描课程创意的结构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
        近年来,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素描的概念已经被普遍认同,作为一门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基础课,设计素描开始强调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创意能力的训练,而不再局限于满足于对自然形体和空间关系的精确描绘,这是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进步。但还是要看到,在目前我们的设计素描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方面仅涉及到结构素描和明暗调子素描,表现形式和技法单一。还有就是教学观念落后, 没有将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当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进而研究设计素描课程和创意教学,来优化教学质量。许多老师忽略了对执行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一个设计专业学生最不可缺少的能力。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作为系统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描述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表示用例的行为顺序和寻找类的操作。一个完整的时序图包括对象、生命线、消息、激活四个方面。时序图理论在现代系统控制、计算机编程、项目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对于提高系统的效率、优化内部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设计素描课程呈现非线性因果关系下,时序图(对象、生命线、消息、激活)的内容可以完整地与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四大要素(对象、课题、信息、创意与执行)相契合。所以,在设计素描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时序图,可以系统地整合创意教学,明确教学各个环节的目的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化学生思维、观察、归纳、创造、执行等能力的培养。
        下面,笔者通过分析设计素描的课程课题来建立课程教学的时序图:(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课题下又设立了子课题,来覆盖设计素描各个方面,这些子课题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设计素描的教学难点,所以在子课题中要细化其主题、任务、资源、时间、步骤等内容。)


课题1 : 结构与空间  
        这一课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于结构和空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认识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理解空间的本质。通过理性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来实现,这是一种具有数理关系的、理性的、逻辑性的思考过程。也是通过对物象的认知、剖析、去伪存真,发现并运用其抽象的设计元素,接受现代设计审美观的过程。在课题切入点上应从具象开始,具象是认识和表现物象的前提与基础。但其主旨在于加深从具象到抽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表现手法,这才是这一课题的目的。引入时序图后,通过对对象、课题、信息、创意与执行的优化,教学以写生-解析-变体-重构的时序进行,注重时序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在教学中还伴随专题讲座、阶段总结、主题讨论、范本分析等内容。
        这一课题的重点在于资源收集,包括:指定阅读、图式资料收集、图像采集等,因为这一时序不仅是课程准备过程,同时也是观察方法的养成。一般而言有两种观察方法:一种是凭直觉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动地、客观地反映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精神内涵;另一种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主动地观察物象,理性、辩证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构造因素,发现其具有设计意义的形态符号,并运用这些形态符号来充实自己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手段。后一种方法是主动地从自我意识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通过全面和主动地观察、分析、提炼、概括而形成的整体设计造型感受。显然,这是一种设计素描所需要的观察方法。结构与空间课题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基础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即用“构成”来理解物与空间。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理解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而不是具体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因此,基于这种设计素描的造型理念,笔者主张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素描作业中,应以中短期作业为主。围绕本课题主旨设置现实结构、错位空间和解体重构三个子命题,可以更有的放矢地进行主题训练。

1. 课题作业:现实结构分析


2. 课题作业:肌理与质感表现


课题2 : 肌理与形态
        肌理与形态表现可以分为肌理再现和肌理形态两个子课题,肌理再现的目的在于理解不同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特质。这需要归纳、执行力的配合。只有在理解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表现物体的本质概括和对物体重要细节的表现,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培养其敏锐和精微的表现能力是肌理再现的内容。而肌理形态则注重提高在不同空间和肌理间自由转换的能力,而不是对物体表面进行照相式的临摹,因为外在的真实只能是作者观察和表现形体内在本质和美感的一种媒介,而不是设计素描追求的目的。教师在这一子课题中还可以专门选用几组质感和肌理差距较大的物体作对比写生,引导学生归纳与整理肌理表现手法,从而将具体物的肌理美上升到抽象的形态美上去。
        鉴于肌理再现课题中的信息交换较为单一,用时序图来优化本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肌理形态这一子课题,其作为本课题的生命线,课程发展是与对象的信息交换紧密相连的,事实上,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与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紧密互动分不开。在时序图中尤为强调了信息反馈、专题讨论、讲座、评讲的作用,因为这些环节是时序图的关键过程——激活( Activation )。激活显示了控制焦点,表明对象在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执行。在设计素描中这些控制焦点决定了教学成败。即使教学过程已被激活,进入到完成阶段——作业的制作与完成,也需要时序图来规划正确的时序安排。在肌理形态的作业中,可以采用细分法和局部完成法,侧重于体现素描本身抽象的肌理和形态。一般可以按照课程的演进和难易程度安排3—4 张作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对写生中的空间结构和物体的造型比例不应作太多要求。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完成5 组以上的抽象与具象质感对比训练,从而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质感和肌理的材质库和表达手法。

3. 课题作业:肌理与形态表现
 

课题3 :创意与联想
        创意与联想的过程其实是把现实变为幻想, 把乏味变为幽默的心理体验和视觉体验的过程。创意即启动思维,在常规中去寻求创建新的发展思路和意向,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变常规而带来新的感官刺激。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将这一课题分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图形创意、抽象创意和意向创意。图形创意以拓展平面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图形的联想和设计思维为其主要任务。将研究的形式、方法、手段运用到具体的构想和实践中去,是该子课题的重要内容。抽象创意的训练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从形体与空间的各项基本形态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抽象。另一种方式是在物的构成要素中提炼出一种抽象关系,经过扩散思维想象、联想,将物象分解为具有本质特征的抽象元素。意象创意则是任其潜意识思路发展。通过属性转换、时空混淆、比例失衡、结构置换等方式来实现。
        创意与联想的三个子课题在时序图中意味着三条生命线通过“创意”贯穿起来,在三创意进程上发生的信息交换和激活,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时序图在本课题中的作用是可以查看教师、学生和资源间交换的消息,分析那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消息交换,找出关键的控制点。下面,笔者将通过时序图来分析图形创意的课程教学。在明确图形创意作为生命线以后,在此生命线上发生的所有信息交换和激活都是研究的内容,在本课题中发生信息交换过程包括范本分析、资源获取、资源交流、创意与反馈、专题讲座、课程小结与评讲、课程展览,其中激活点有:创意与反馈、范本分析、课程小结与评讲、专题讲座。这些激活点也就是该课题的关键控制点。在时序图中,范本分析是首个关键进程,决定着后面资源收集进程的方式与质量,范本分析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大师的图形创意范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师的作品分析出图形创意规律,如:重象图形、复象图形、残象图形、变象图形、字象图形等。创意与反馈是第2 个关键控制点,任何创意都不可能在瞬间完成,都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形体潜在的美感反应,以及对这种潜在所做的想象能力,就是创意的活动,这种活动又必须通过教师的反馈来深化。专题讲座是针对教学中的障碍与难点设立,用某一专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内容来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打破思维束缚。最后的课程小结与评讲,让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固化学习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时序图中,以上四个控制点的关系是层层演进、紧密相连的。

4. 课题作业: 创意与联想
 

结语
        笔者认为,设计素描的三个课题之间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设计素描用时序图的方式来安排课程结构对于学生合理的分配资源和把握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将教学和创意的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组合,在创意进程中设立的子课题更有助于学习针对性的提高,在作业的完成阶段,采用细分法和局部完成法以后,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不受整体性的干扰,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一点上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突破口。但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不断完善时序图获得而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激活思维的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1] 姜今、姜慧慧:《设计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3。
[2] 梁少兴:“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美术研究》,2004。
[3] 宫六朝:《设计素描》,花山文艺出版社,石家庄,2002。
[4]《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学校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吴华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5] 周至禹:《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