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论开放式多样性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与学

  • Update:2012-12-13
  • 吴增义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11期
内容摘要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程序,在实施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体现了“教与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的认知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笔者在完成书籍装帧设计“教与学”的目的与任务中,运用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各种开放式、多样性的教学技巧,优化外因条件,不断地唤醒学生的内因,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调动学生的设计潜能。

书是汇集信息并传达与他人的媒体,也是人类文明特有的产物。书籍作为信息的传播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承载了太多文化、情感甚至精神的寄托,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刺激了书籍市场空前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直接导致了书籍作为商品的特征正在被无限地放大。追求市场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成为许多出版社、发行商的终极目标。这就对书籍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校内课堂教育,多数只是讲解设计技法和规律理论,相对忽略了书籍信息载体功能和作用以及校外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书籍营销定位、书籍装帧设计方法的有效策略。因此,站在一门独立专业学科的角度上,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开放式、多样性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教与学”新系统,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市场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书籍装帧设计专业人才,非常必要。在实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战略性的立体思考,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市场的竞争关系进行一个相对化的比较,从中把握书籍属性的分寸,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视觉上和制作上更符合客观实际,适应大众读者的心理精神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1. 涂鸦艺术精选,用概念手法表现非常规书籍材料的盒形立体书籍形态。以及常规书籍材料,非常规装帧的条状带扣活页层叠式书籍形态。


2. 异种入侵地球,用常规书籍材料表现非常规装帧的插扣折装文件包式书籍形态。


3. 街角精灵,用常规书籍材料表现非常规装帧的活页式书籍形态。

一、课程安排
1. 教学目的:针对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市场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者。通过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设计方法,掌握独立完成书籍的装帧、插图、制作、成型设计。
2. 教学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探索书籍装帧设计中表现内在意蕴的文字、图像、色彩、编排、材料、形态结构、工艺等设计要素,掌握灵活运用有效思维方式,以及市场营销定位和有效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的策略。
3. 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是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这需要教师去唤醒、引导和调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对宏观学习方向的引导与调动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表现相结合;教师命题与学生解题讨论相结合;学生互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本课程教师讲授与设计专家传授相结合;学校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市场经济规律调研与设计实践研究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书籍的装帧、插图、制作、成型的设计表现能力。
4. 教学步骤: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应该具有独到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教与学”步骤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任务,笔者将96 学时(每周16 学时,共6周)的书籍设计课程分为八个阶段教学步骤。
 

二、教学过程
1. 第一阶段:教师课程讲授讲授书籍装帧设计基本原理,以书籍装帧设计优秀作品赏析案例为主,围绕基础理论和概念,组织学生针对吕敬人的书籍作品《怀珠雅集》中表现内在意蕴的文字、图像、色彩、编排、材料、形态结构、工艺等要素进行分析、讨论、答辩,解决学生在书籍装帧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实施全过程中带有规律性和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以“教与学”的互动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把“面”的形式涵盖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启发、引导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知。
2. 第二阶段:设计专家传授
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有目的地邀请设计专家刘维亚先生(上海包装设计协会秘书长)亲临课堂,对吕敬人的《废墟与辉煌》书籍设计作品的形态、结构、美学、理念等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将自己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实战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专家专题讲座,把“面”的理论知识,化为具有代表性的“点”的深化研究。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及时掌握当今书籍装帧设计理念和发展动向,使学生在书籍装帧设计实战训练时能掌握运用好第一手经验资料。
3. 第三阶段:市场调查研究
教师设专项课题,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对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选择好自己所想要做的书籍装帧设计主题和形态,根据书籍市场的情况,对书籍门类细化,确定其消费群体和诉求对象,根据他们所需的书籍装帧内容和形态表现,来策划设计方案和主题的定位。通过市场调研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和市场应战应变能力。
4. 第四阶段:学生分组协作
教师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和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协作,对课题各个项目的策划、创意、设计制作进行讨论研究,使学生在组与组活动过程中产生碰撞、互动、融合并提高自己独立创意设计制作的能力和实战综合能力。
5. 第五阶段:思维方法训练
巴尔扎克曾说:“思维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思维是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进行联想、分析、比较、想象、抽象等而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就书籍装帧设计学科教学而言,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突破常规、创新的思维,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习惯于用常态逻辑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缺乏解决新事物、新课题、新问题的有效思维方法。为了快速解决学生思维问题,笔者采用“图文”记录的方式,在二维度和三维度思维上对学生进行快速训练,要求学生在限定单一的图形中用重叠、透叠、换置、移花接木、夸张对比、借物喻事、逆正转换等方法快速抓住自己各种想法,用草图、文字记录下来,用有效的思维方法肯定一个构想,否定一个构想,再肯定一个构想的反复过程(肯定→否定→再肯定),不断地删减或者改变自己的概念,在草图上不断用联想、推理、添加新的想法内容,并把单一的图形进行延展和变化,将自己想法在反复变化中进一步完善。用“图文”的方式快速记录自己构想过程的训练,是因为“文”是概念的、抽象的反应理性思维的演进,而“图”则是形象思维的展现。二者结合,可以全面展现思维发展过程。这种快速思维训练方法,是为了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性的束缚,突破常规的思考局限。在训练中,笔者注重用多种思维方式,引导鼓励学生独立创新思维的发挥,针对学生的大量构想“图文”稿进行解析、讨论、答辩。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新思维产生的意义,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方法和模式。
6. 第六阶段:印刷工厂实践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实践学习,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熟知现代印刷工艺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多种印刷工艺和设计领域的应用。使学生深切感知印刷工艺也是书籍装帧形态设计表现的重要载体。印刷不仅能丰富书籍设计的美感,而且对书籍设计、制作、印刷出版环节,能产生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体验高科技的印刷工艺过程与设计的关系。为书籍装帧设计创造有效的补充手段。
7. 第七阶段:主题设计训练
通过总结前六阶段的学习内容,充实本阶段的主题训练。在本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战略性的立体思考。要求学生在书籍装帧整体设计表现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书籍内在意蕴的文字、图像、色彩、编辑、材料、形态、结构、工艺等设计要素,构成深层含义,汲取与内文相关联的文化元素,升华内涵的信息视觉传达感觉。启发学生捕捉书籍时代特征、文化元素,从具象到抽象,从外观到内文,进行表现要素的整合,重新设计构图。将自己的设计与市场的竞争关系,做一个相对化的比较,明确问题的突破点和关键处,以此做出最佳的选择。使自己的设计能准确表达书籍的内在精神诉求以及市场消费读者群体心理精神诉求。进行这样的书籍装帧设计训练,能让读者通过翻阅,把书的内在精神传达到内心,并产生认同感。除了常规训练外,还特设专题,启发学生用概念手法对新的形态和材料进行探索设计训练,使学生在设计时,对形态和材料的选择有更大的空间。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材质,如木材、竹子、金属、塑料、玻璃等非常规书籍形态和材料来设计作品,展现不同常理的书籍装帧设计观。要求学生在选择不同形态和材料设计时要合理地应用,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实现物尽其用,呈现时代发展特征和现代书香之美。最后组织学生模拟实战,撰写主题设计策划方案,根据每位学生设计方案策略辅导学生主体创意设计,运用有效思维方式勾画出大量的设计草图,从中筛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来完成书籍的装帧、插图、制作、成型的设计作品。
8. 第八阶段:总结评议
教学总结评议,根据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策划书、书籍装帧设计的作品进行演示答辩。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检验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是否符合市场客观实际,适应读者的心理精神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审视作品的美感和功能二者之间是否完美和谐,进一步提高学生全新的创意设计能力。
 

结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学校与社会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模式,并产生了“教与学”的重要意义,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最初由被动转为主动,对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普遍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中证实了开放式多样性结合的教学,适应出版商、书籍发行商的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以及时代精神的需要。为此,也缩小了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很多实际的社会经验和实用知识,提高了市场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有创意设计能力的潜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雨霞 :《创意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 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