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用户研究是产品创新的基点——记《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

  • Update:2013-01-12
  • 李梁军,湖北美术学院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张喆、吕梦为,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课程为主线,剖析“用户研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并从中总结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者应如何理解用户在设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香港高介原创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硕士、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安芯仪长期活跃在设计实践第一线,在工作中始终秉持以“用户研究”为核心的创新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着独到见解。
2012 年3 月,安芯仪应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的邀请来到湖北美术学院进行以《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及课程,其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用户研究”在文化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课程理念
本次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人、需求、实践”是用户研究创新设计思想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核心要素。其中“人”是前提和首要条件,是创造产品的价值核心;满足人的需求是其根本目标,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实践环节是使设计得到检验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从而提炼出人性化的设计内涵。通过“用户研究”的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把握使用群体的需求,实现设计创新,使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图1)
产品创新设计研发流程中,针对用户人群特征、生活习惯的一系列“用户研究”是其核心,是设计展开的基础。课程中,同学们首先通过对使用人群在感官、行为、情感三方面用户研究的分析,总结相关产品使用价格、外观、功能、文化内涵等来自用户的各方面需求,逐渐建立起明确的概念方向及设计构架。然后,在总结用户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头脑风暴”,反复讨论设计如何体现用户属性,并在多个设计方案中不断筛选、改进,逐步完成设计方案。最后,通过用户评估建立与用户间沟通的桥梁,及时获取用户对产品的评估意见,并将其作为设计师改善用户需求定位,进行方案改良的重要信息。( 图2)

1. 基于“用户研究”的创新设计思想的三个要素


2. 基于“用户研究”的产品研发流程

 
3.“茶文化”课题信息分析图


4.“享茶机”设计 设计:冉苒 崔艳 石丽

5.“茶·气”设计 设计:金龙、吕梦为、熊阳漾

二、课程安排及具体案例分析
此次工作坊以“茶文化”为设计研究课题,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设计草模。为了能更好地打破专业壁垒,让每位同学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39 名研究生被随机分为三人一组进行为期三天的作业。其课程程序如下:
1. 分析、定位人群
在一种新的产品设计开发之前,一定要对用户市场进行全面地、彻底地、准确地预测。在课程中,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列表、信息分析等一系列“用户研究”方法的教学,使同学们对设计构想有了清晰的定位。
在预测产品的前景、用户群体及他们的使用特点与消费特点方面,安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多个案例。例如:在进行“香港旺角邮政局”服务设计时,她的团队首先对邮局所面向的用户人群进行了分类,包括在网络平台上做生意的年轻人、交纳水电费的家庭主妇等。然后,针对不同用户人群展开调查、分析,总结出一系列用户在邮局办理业务时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创意的突破口。具体表现为:以前的邮政局业务办理窗口功能划分不明确,应开设不同功能的窗口,并用颜色加以区分;香港人的生活节奏较快,讲求办事效率,而邮寄包裹过程中,称重、打包等程序耗费客户大量时间,应考虑设计更加快捷的邮寄包裹一体化方式等。
课程始终强调根据不同民族文化背景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有它独特的适应性。针对“茶文化”课题,每位同学首先列出能代表中国文化特点的词汇,如传承、兼收并蓄、儒雅、和气、中庸等。“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脉络,才能更好地展开设计创新工作。”
2. 需求定位、发散思维
研究人的需求是一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基础所在。提到与“茶文化”相关的产品,人们首先会想到目前市场上工艺精美的各类茶具,这恰恰束缚了同学们的设计思维。作为设计工作者,我们应当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研究用户人群对于“茶文化”相关产品的各个层面的需求,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创新产品。针对“茶文化”这一设计主题,本次课程分为三个方向进行定位分析。首先,调查、分析现有相关产品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它们在功能、外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作为设计定位的基本突破口。其次,通过对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心理感受、使用环境等分析,从中获得“茶文化”创新设计的创意点,并以此作为设计创新的基本导向。最后,深入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体验分析“茶文化”对于人们在文化精神层面上所产生的影响,为产品注入文化、精神方面的特质,以此满足受用人群文化方面的种种需求。通过这一定位分析方法,同学们在进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设计时,更好地发散了思维,获得了诸如茶艺、煎茶、茶饼等创意点。( 图3)
3. 设计展开、头脑风暴
经过前期针对用户人群、用户需求的一系列研究分析,同学们逐渐确立了设计概念及设计构架,课程进入设计展开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们针对“茶文化”有关产品的各方面需求,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如“茶文化”课题中考虑使用过的茶叶如何烘干再利用,如何使泡茶更快捷等。安芯仪在课程中强调:设计过程中应辩证地把“人”和“物”、“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不同的用户人群在不同环境下对产品功能会存在不同要求。如设计一款能够简化泡茶程序的产品,在功能上使泡茶更加简便、快捷,它的定位应该是满足那些喜好茶饮,却又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味,工作节奏较快的办公室一族。
“享茶机”设计方案正是从“泡茶”问题出发,以“快速泡茶”概念作为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将“泡茶”与上班族缺少的“健康、便捷”生活理念相结合,使爱喝茶的上班族在省去复杂的泡茶过程的同时,仍能享受到茶的清新。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时,只需把茶叶和矿泉水放入机器内,再根据茶叶的种类选择程序, 便会以最合适的水温和时间冲泡出不亚于传统工艺的清香茶水。(图4)
茶叶除了泡茶的功效外还另有很多用途,如被泡过茶叶能吸除灰尘、去除污渍、助于睡眠等。然而,大部分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选择将泡完的茶叶倒掉,这是因为湿的茶叶在常温和高温下很快就会变质,难以存放。“茶·气”设计方案正是针对“废弃茶叶再利用”的问题。该产品的底座为镂空式设计,内设一盏灯,用户将剩茶叶放入顶部容器中,利用灯具照明时产生的热量快速烘干废弃茶叶,并产生清新的茶香。在家中品茶时伴随着茶香烘托出素雅幽静的气氛,使品茶者得到精神身体上放松。通过分析“茶文化”爱好者的家庭特点和生活习惯,同学们对现有“茶文化”相关产品进行了创新,在解决废弃茶叶再利用问题的同时,为产品融入了更多文化内涵。( 图5)
4. 制作模型和用户评估
本次课程十分重视模型制作环节。优秀的设计师应擅于运用各种材料,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设计构思用草模的形式视觉化地呈现出来,并作为设计师的产品体验对象,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对产品形态、结构、工艺等进行推敲、改良。用户评估作为设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能帮助产品设计者对设计结果做出初步预测、对设计最后产生的作用做出初步判断,并根据相关反馈信息对设计细节进行改善、调节,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校三十位参与“拔尖人才”计划的本科生扮演“用户”体验、评估设计作品。设计者需要向“用户”讲解设计的构思及产品使用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这一用户体验式的交流方式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6. 学生课堂方案讲述与安老师点评


7. 模型制作现场


8. 用户体验反馈


9. 学生展示作品

结语
未来设计将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设计理想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研究“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更加深入的研究,诸如知识、文化、道德、阶层等人类属性与“物”、“服务”以及“环境”的关系。在这些关系的研究工作中,准确理解“人”即“用户”概念,透彻分析“用户”的知识、文化、道德、阶层等人类属性将是合理把握各相关因素间的关系、进行设计创新的基础。
《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学术教学活动引入的“用户研究”设计方法对于当代设计工作者把握时代机遇,不断进行设计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设计教学和工作中予以推广。通过课程中“用户研究”等一系列设计方法的系统训练,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对于“用户”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分析用户各方面属性特点并从中发现设计创意点。因此,本次课程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设计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长沙,2005。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87。
[4](英)汤姆·米切尔:“产品设计的错误观念”,《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
[5] 刘永翔:“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发展新趋势”,《装饰》,2003 年第11 期,第127 页。
[6]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湖南大学出版社,长沙,1999。
[7] 许平、潘琳编:《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
[8](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