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制作古建模型与建筑历史课程的关系─—以烟台大庙戏台为例

  • Update:2013-07-29
  • 温亚斌 周 术 任书斌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建筑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理解古代建筑的类型、形制和特征等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注重建筑技术的学习。制作古建模型包含三个步骤:调研,测绘和制作模型。文章着重分析这三个步骤对于建筑历史课程学习的辅助作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掌握古建筑的技术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把建筑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以致用,把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很好地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达到建筑史学习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主动性、营造技术、建模、建筑史课程

中国古代建筑史这门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建筑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民俗、地域等的关系,按照建筑类型这一分类方法,了解各种建筑类型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关系,以及建筑装饰等内容。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拿着教案讲解,学生通过听讲和课下看书获得建筑史的基本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古建筑的直观认识较差。虽然也有古建筑参观实习,但毕竟还是以看为主,看到的也是古建筑的表面,难以理解建筑内部的结构和构造关系。建造模型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的结构和内部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制作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的必修课。

国内外的一些院校早就开设了建筑建造课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做设计再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建造出来。我们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古建筑模型,也是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方面发展的,所以建模将逐渐成为建筑史课程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通过动手制作主动地去分析建筑的构造原理,分析建筑的主要特征及属性,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将逐渐由单纯的讲解转向老师讲解和学生动手建模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以烟台大庙戏台建筑的建模过程为例,说明建模对于建筑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一、建模对于建筑实体的选择建模对于建筑实体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限制,一般是利用本地现有的古建筑资源,在其中选取年代较久远的,规模较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对于建筑类型的选择,则比较广泛,文庙、祠堂、民居、园林建筑以及文峰塔等类似的建筑都可以选择。

烟台大庙建筑修建于明朝初年,当时是为了供奉海神,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安顺。现今这里已成为烟台的文化中心,每逢传统节日,这里都要举行庙会。我们说的戏台就是大庙建筑中唯一幸存的戏台建筑。(见图1 戏台建筑全景)

烟台大庙建筑群中的戏台建筑,位于烟台本地并且规模较小,符合我们建造模型的基本条件,更适合于学生动手制作,花费时间相对少,减少学生负担,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庙建筑具备了古代建筑的一般特征,如具有三分为一的特征:屋顶、屋身和台阶。歇山式屋顶、装饰色彩华丽、屋檐下有斗栱结构等特征足以让学生了解和认知古代建筑。戏台建筑所属的建筑群都已被毁,唯有戏台独存,其孤零零地立于现代闹市中,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来保护它,我们有必要获取第一手资料,用来对它进行日后的维修和保护,以及对其周围的历史环境进行保护等。

二、建模的过程

一般的建筑设计的过程是由图纸到模型,由模型再到建筑实体。建模的过程就是在学习了建筑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古建筑,把古建筑实体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到模型中,可以说是建筑设计过程的逆过程,是运用古建筑的营造技术制作古建筑模型的过程。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过测绘,把古建筑实体的所有信息表达到图纸上;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图纸所表达的信息反映到建筑模型上来。这个建筑设计的逆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去收集资料,查找文献,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古建筑的营造方法,从而巩固和扩展了课堂知识,对建筑史基本知识中的技术知识方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达到学习建筑史课程的目的。

建模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建模过程,而是包括许多相关的步骤,首先要对古建筑进行调研,再测绘,然后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来建模,这三个过程是紧密相连的。

1. 调研

调研包括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首先要实地参观拟测的建筑实体,了解所测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及周围环境,采访相关专家和老住户,了解其艺术和科学价值,收集所测古建筑的相关档案,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收集图文资料,包括老照片、航拍照片以及其他的相关图像资料,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原有的测绘图、修缮工程设计图等。调研是测绘和建模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对所测古建筑的建造背景、历史沿革和当前的整体情况有个清晰的认识。

2. 测绘

测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包含“测”和“绘”的两个环节。“测”的过程要求测绘者具有一定的建筑学综合素养,熟悉测绘对象的相关形式特征、语汇和历史、结构及构造知识,根据古建筑一般的营造技术正确勾画建筑实体的整体草图以及所有细部详图,按照先测量建筑的定位尺寸再测量细部尺寸,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复杂部位,还要通过拍照片或“拓”的方式间接测量其数据;测绘中“绘”的过程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临摹,而是融会着价值判断和信息取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表达在图纸上。

通过测绘建筑实体的过程,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建筑的空间尺度感的认知能力,而且有效地认识到古建筑复杂的形式与构造,了解所测对象的营造方法和技术,而且也使学生对古代建筑史的学习产生兴趣。

古代建筑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学习古建筑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各种类型的建筑,还可以了解建筑建造的各种材料。大庙建筑群中的戏台建筑依附于庙宇建筑类型,为公共性建筑,其建造特点与建筑性质相符,如外部和内部空间只用柱子相隔,三面敞开,一面依附于其附属建筑;屋顶为寺庙或园林建筑中常用的卷棚歇山式;台基较高相当于舞台,并且舞台后部有两部台阶,供演员上下使用;屋檐下有斗栱装饰,彩画以蓝绿为主,符合戏台建筑的性质。

我们通过测绘得到的信息,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及各种样式适用于什么建筑类型?戏台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烟台大庙由南方船队建造,但也受到烟台本地经济、风俗等的影响,分析其地域性。戏台建筑的通常营造技术与当地民居的营造技术的差别。这样我们就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到许多相关的建筑史的知识,而且改变学生一贯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过程与建造过程的差别,提高了学生对于古建筑的认知能力。

3. 建模

测绘和建模都是把建筑实体还原出来的过程,只不过测绘是把建筑实体还原到图纸上,建模是把建筑实体还原到模型上,二者的前提都包括调研,建模过程是依据测绘图纸进行建模,是测绘过程的再深入。

从技术的精确度方面讲,建模反映建筑实体的精确度更高,可以说是建筑实体的再现,不仅对于建筑实体外观表现出来要精确再现,还要对建筑实体内部结构和构造给予精确再现。测绘只要求对能看到的能测到的建筑部位负责,看不见的不能杜撰,需要留白。而建模则要求得更严格,建筑的信息必须是详尽的,不能有空白的地方,否则模型可能搭建不起来。可以说,建模过程就是依据图纸实际施工的过程,更需要科学客观严谨的数据。所以对于测绘经常留白的部位,如飞椽的后尾、望板的厚度、角梁上部等隐蔽的地方,需要利用古建筑的结构和构造知识,还得查找与该建筑实体建造年代相近的构造做法,把“留白”的地方补上,这就要求测绘者有一定的古建筑技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大庙建筑建造的背景是南方船队为了出海平安,所以大庙建筑和戏台建筑都包含了某些南方建筑的做法。如建筑的主体结构,北方一般采用抬梁式,柱头直接承受梁的重量,即梁头直接搁在柱头上;南方一般采用穿斗式结构,柱头直接承受檩的重量,而柱与柱之间则用穿枋联系。学生在测绘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把这个特点表示在了模型上。(见图2 戏台建筑照片和图3 戏台建筑模型)通过这一实例,学生对于南北方建筑的做法的差别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懂得建筑的做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融合了人们的技术和智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1-3

 

在对大庙建筑进行测绘和建模时,学生制作模型和实际做法是有一些出入的,这说明了学生对于古建筑中的一些难点还是难以掌握。如大庙建筑的屋顶形式为卷棚歇山顶,为结构最复杂的部位,测量和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歇山顶内部结构外表看不出来,某些学生对此不理解,制作模型时则直接把屋架中的踏脚木作为歇山顶的踩步金,省缺了顺梁、交金墩等构件。(见图4 戏台建筑歇山顶和图5 戏台建筑屋顶模型)对此,我们对学生指出错误,对照《则例》给学生仔细分析歇山顶的内部结构,勾画出歇山顶结构内部的三维概念草图、屋架的仰视图等复杂构件,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照学生的错误模型讲述卷棚歇山式的通常做法,指出歇山顶结构的要点在于踩步金,在梁架的两间之间架设与檩方向一致的顺梁,梁的两端设在金柱上,梁背做卯眼以放置交金墩或放置交金瓜柱,歇山顶的踩步金就放在交金墩上。(见图6 歇山顶结构)

 

4-6

 

测绘和建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去认识古建筑,古建筑有其通常的做法,也有其地域性和特殊性,懂得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古建筑的基本的结构和构造以及其灵活性。

建模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由测绘图纸到建模过程,中间肯定会出现矛盾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发挥主动性,进行思考、判断和分析,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结语

制作古建筑模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把古建筑再现在模型中。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建筑史的内容,也掌握了古代建筑大木作的营造方式和建造技术等技术方面的内容,也懂得了古建筑建造与当地民居的建造技术相结合的特性。这是掌握古代建筑营造技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最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制作古建筑模型逐渐地由一个课余作业变成建筑历史课程必要的延伸,使建模与历史课程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2011 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B036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古建筑测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 崔勇:“ 20 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学报》,2001.634

[3] 高介华:“关于建筑史的性质及其定位的探究”,《华中建筑》2001.3,第85-86 页。

[4] 吴百衡:“禀承师教、提高《建筑历史》教学质量——追忆龙庆忠教授治学、教学的学习心得”,《南方建筑》,2008.5

 

 

温亚斌/周 术/任书斌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