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绘画中的导演体验感──综合类高校动画专业创意素描课程探讨

  • Update:2013-08-29
  • 杜文岚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创意素描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绘画中导演体验感课程模式的探讨。通过对课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关系的调整、对有独特视野的创造力、有实现自己构想的绘画表达能力的着重培养和鼓励,以期在更贴近动画专业特点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积淀起复合型的素描语言。

笔者在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停留在高考前的培训状态。随着艺术学科的多元化发展,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素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以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例,素描课的核心是创意环节,并根据专业不同各有侧重点,笔者在动画专业创意素描课中引入了导演体验感进行教学。影视艺术中的导演是把握作品总体艺术质量、领导团队进行创作的总指挥。素描课中的导演体验感,则是指调整教师主导学生的角色关系,赋予学生自主安排画面主题的导演般的权力。以静物为演员,以黑白灰控制情感节奏,将一个融入个人思考的大胆、夸张的独特世界浓缩在以画纸构建的舞台中。

 

一、素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分析

 

1. 学生是自己作品的导演

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罗·布列塔尼说过:“任何人,如果无法想象一个人骑马在西红柿上疾驰,那他就是一个笨蛋。”[1] 想象力匮乏的人不一定是如诗人激烈陈述的“笨蛋”,但的确难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从常规素描训练课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的不是造型能力和表达技巧,而是想象力。因此,应在动画专业创意素描课程安排里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锻炼:教师提出绘画内容和一定的要求,给予学生主题构想权和静物组合权,学生就是自己作品的导演,学生要想尽办法找到一个新视角,并想尽办法表达出来。创意素描课和常规静物写生的区别是,前者更容易将学生从被动思考状态中“赶”出来,不得不面对“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表达、如何表达”这些问题,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展开积极想象,并且要有虚拟情节和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痛苦思考的同时也享受自主创作的乐趣。

学生可以根据指定的表达范围,选择适合主题的素材进行构图,静物由学院教具室提供,或允许学生在限定金额的课程经费中自行购买,自由在课室一角安排自己的静物组,不再受限于教师的审美意志。这也正好是一次画面组织能力的检阅,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充分体现。在动画语境中,静物是有生命力的角色,创作者具有指挥它们的权力,学生们在选择和摆放静物的过程中,能充分享受到这种导演般的乐趣,并且通过绘画和静物角色们心灵相通,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才是有感染力的,那是属于学生的真实情感。

 

2. 教师是引导和协助的角色

传统素描课程中,学生习惯在教师布置好的静物前选择位置,并习惯要求教师进行示范。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在早期基础训练时是有必要意义的,但是对于已经掌握一定构图能力和技巧、进入创意素描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引导式和协助式这两方面。

教师的角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开拓视野,引领出学生自主的绘画能力。引导方式可以通过传统的理论讲授结合画册书籍介绍、幻灯片放映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将架上绘画、观念性装置和动画创作艺术等进行联系性的分析,激发起学生对主题方向的思考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协助学生打破静态的观察方式,学会用整体、动态的眼光来观察所要表达事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教师应当站在一定的思维和审美判断高度,客观地观察学生创意表达的全过程,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协助。

 

二、课程实践分析

 

1. 关于“棋盘”的素描

课程之前,教师给出了绘画范围——棋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观察物象的三度空间、质感、光感的描绘不仅含有一般的客观再现意义,而且要改变其不同于自然造物法的配置,通过素描手段塑造出特定的角色感,营造出独特的情景氛围,目的是通过素描课对动画专业学生虚拟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选择国际象棋的“棋盘”为表达主体,是由于棋盘的黑白格子本身具有的强烈形式感,棋子行进中的游戏含义又能引发无边的联想,适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先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了解创意素描的相关概念和作品特点。课程第一天,教师提供国际象棋棋盘若干、绘画的课堂场地,学生围绕散乱的道具观察、摆弄,大家的思绪处于新鲜但混乱的状态中。和学生交流了想法后,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与学生共同观看荷兰“思维型艺术家”莫里茨·柯里内斯·埃舍尔、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里特的绘画作品幻灯片,并结合日本山村浩二的动画短片《头山》进行分析。如埃舍尔的《画廊》、《圆极限》等作品围绕“空间几何学”和“空间逻辑学”这两个区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绘画魔术,在悖论中呈现不可思议的真实感和虚幻感,是对观者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挑战。马格里特的《错误的镜子》、《形象的反叛》等作品中,表达了艺术家对“眼见之物”的质疑,“技术细节上的写实主义与总体情境上的超现实主义构成了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人们对视觉经验与理性逻辑之间的悖论冲突感到困惑与担忧”。[2] 达利的作品利用形象本身所具备的模棱两可的解释性,借以表明“现实的不同面貌和变幻莫测以及人类视觉引起的扑朔迷离”。[3] 动画短片《头山》则通过细腻的素描风格营造出视觉时空,既难以想象又合乎情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回到画室后,学生开始尝试创作,思维的火花在点滴绽放中逐渐清晰和明亮。

课程的第二天,学生速写本上的草图逐渐变得丰富和密集。有的从游戏规则展开,加入进退、对弈等联想;有的则打散了棋盘的黑白格子,重新构建了视觉秩序,借助图形的双重形象、矛盾空间、重组等表现手法,勾勒出种种想法。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后,根据各自的构思增添道具,从学校教具室借出,或者学生自己准备,如玩偶、水果、衬布、植物、镜子等,独立摆放组合,设计光线。

课程的第三天进入画面构图阶段。教师与学生继续保持思想沟通,构想不断成熟、完善,每个学生对棋盘的理解和再现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如题目为《蒙克桥头的棋盘》,是学生对挪威画家蒙克作品《呐喊》的重新诠释。(图1)《冻结的棋盘》改变了棋盘的正常构造和质感。(图2)《小丑的棋盘》将棋盘与马戏团小丑的舌头巧妙地融合起来。(图3)“棋盘”课程时间在两周左右,学生画面中对幽默、神秘、彷徨、孤独、温暖、静谧、激烈等感情力量的展现和控制,令人惊喜重重。

 

1-3

 

2. 关于“瓜果蔬菜”的素描

瓜果蔬菜是画室的常见静物,大多数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形态刻画都驾轻就熟,并可随意默写。选择这个范围进行创意素描,目的是锻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摆脱程式化的表现手段,寻找到别具个性的艺术视角。

学生是自己画作的导演,所以在教师交代课程所要画的内容范围后,他们不再远远旁观,而是参与静物的选择和购买。学生利用周末去菜市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蔬菜瓜果,通过视觉、嗅觉、触摸等方式,动态地感知那些自己将要在画纸上指挥和变形的对象。

在静物摆放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眼、手和大脑的功能,在画室一角构建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把蔬果通过垒积、倒置、并列等多种形式进行构图变化,体会由此产生的戏剧感。为了一个独特的创意,学生们对这些瓜果蔬菜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速写本上是各式的涂鸦,翻看了不少不同时期的画册和摄影杂志。教师在课堂里游走,和学生们交流,并且在课程中以幻灯放映的形式穿插介绍数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奥地利艺术家马库斯·霍费尔、美国艺术家丹尼尔·阿尔沙姆、装置艺术家弗雷德等。他们的作品在空间想象、质感转换、时空混淆等方面处理巧妙,丰富了学生想象的形式。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约瑟贝·阿钦波多所作的季节元素系列肖像画,也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

由学生“自我导演”的创意素描,改变了那种耗时多且效率低的纯写生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对物象多视角的敏锐视觉反应。学生作业《马头石膏像》里巧妙隐藏了葡萄、玉米、西瓜等瓜果蔬菜,有一种自然的诙谐感。(图4)《西红柿骑士》以拟人手法,生动构造了一个由西红柿、莲藕、白菜等组成的古典风格的骑士。(图5)《盛宴》里以南瓜为首的瓜果蔬菜密集错综、张牙舞爪,给人以神秘的联想和猜测。(图6)这时,教师会欣悦地看到,让学生在课室里认真画画的不再是纪律要求等外力,而是学生本身强烈的创造欲望。

 

4-6

 

结语

动画专业创意素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角色形象塑造能力、情感气氛营造能力、独特视野的创造力以及实现自己构想的表达能力。引入导演体验感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改变学生绘画中的惰性思维,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能在更贴近动画专业特点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淀起复合型的素描语言。同时,作为“导演”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的教师,必须把握好素描课程环节分配中的轻重点,并对美术史和动漫设计史有广泛的涉猎,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审视这个他们已经司空见惯的物质世界,捕捉并呈现自己独有的新鲜感受。当教师把素描绘画的想象权、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当自己素描作品的导演时,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创作潜能。

 

杜文岚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注释:

[1](美)伯特·多德森:《创意素描的诀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第78 页。

[2] 钱岗南:“马格里特: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选择”,《中国美术馆期刊》,2007.4,第8 页。

[3] A n g e l o D e F i o r eG a s p a r e D e F i o r eM. L u i s a MaterzaniniMarina Robbiani Sabine Valici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达利》,文物出版社,北京, 1998,第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