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走走停停”分散式合作项目——新媒体实践教学探索

  • Update:2013-12-05
  • 徐艳金 上海建桥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9期
内容摘要
本文从2010 年上海世博会科技专项“世博新媒体展示异型巨幕实时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中的“走走停停”分散合作式团队创作谈起,介绍项目背景、内容和成果。总结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带来的思考,及在分散合作的方式下,展开跨院校、跨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对于探索组织创新模式及新媒体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走走•停停”项目隶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课题,世博专项集成创新型“世博新媒体展示异型巨幕实时交互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以多摄像头、多点触摸、实时交互展示技术为基础,跨院校、跨专业团队协同创作,并参加“2009 上海工博会——世博科技创新成果展览”。“走走•停停”使用大尺度(3.5 米×1.5 米)的触控桌面为主要交互方式。(图1、2)整个设计过程涉及硬件、软件、交互等多方面内容。参与项目的学生及教师不仅加深了对大尺度触摸屏界面与触摸屏操作方式的理解,还总结了相关的界面设计原则,构建了分散式合作课堂的选课机制。(图1、2)这既是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具有一定组织创新意义的实践,亦是一次有延续性的教学改革尝试。

图1


图2

一、项目的目标、路径与意义

以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为主体的联合团队,总承包了2010 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项目,其技术开发平台之一为“实时交互的超大屏幕展示技术与实现”,“走走•停停”项目即源于此部分。如何转化、诠释、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其实现在世界博览会的展示中,既能传达展览信息,又可供多人在一定情景中参与和互动,引起观众及项目参与者对世博与后世博理念的深思,是“走走•停停” 项目合作的目标之一。
此外,探索组织创新的方法与路径,应用于教学改革中,是项目的另一个目标。在当前,国际教育界兴起了新的讨论:“随着民众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的认同,建设五大支柱基础设施的初步努力,在部分发达国家取得成效。为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高效的生产者,学生们应该学习哪些新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全球团队认识到,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学校系统的合作,把它们转化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学习环境。”基于上述原因,项目在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分散式合作展开,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扁平式的合作关系。项目由同济大学和上海建桥学院信息、电影、机械、艺术设计、动画、摄影、数字媒体等7 个专业方向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分散式合作是相对于传统主导的工作方式提出的。它以一种分散式合作的方法来思考和行动,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和社交网站上学习,分享信息、想法和经验,在讨论中形成某种共识。我们知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想法,与孤立个人思考产生的想法是不同的。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虚拟世界里实时加入同一个主题项目时,其行为就成为一种延伸至多维度的横向体验。引导受众放弃固有的“竞争”意识,从而强化“合作”概念。
项目实施的路径之一是依托同济大学的技术平台,融入“走走•停停”创作理念。根据诉求的信息设想架构,结合多点触摸技术、大屏幕融合算法、图像校正技术,运用基于信息的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实现大尺度的交互桌面。路径之二是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分散合作课程——“设计视点”,以期通过教学,启发参与项目的学生从竞争性比赛转变成互相合作、充满关爱的学习体验,开阔视野,尝试跨界思考,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
项目的观念基础即“走走•停停”。人的运动行为,徒步的、漫游的、随意的,可慢、可快,可富于韵律、节奏,象征生命、希望、寄托等等。这样的简单行为背后蕴含着诸多故事、话语、旋律、思想、画面。我们可以提炼出多重现实与假想。每次途经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建设现场,每天的影像拍摄、每日的建设信息与动态,以及会前、会中、会后的记录与思考都是值得我们分析与设计的。项目的时效延续性,是扁平式分散合作的体现。“走走”代表着行进中,世博会是上海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停停”则代表着行为的静止,许多事物的另一面也在此刻得以体现。
实现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几个与“走走•停停”运动行为有关的关键词:走路、观看、静思、节奏、驻足、触摸、旋转、分散、重构、延续、慢活、生态。设定之一是:一个旋转式魔方动画,骤时停止,再同时飞出上述的关键词,通过观众的触摸呈现与世博展览有关的影像记录(记录是实时的)。展示是通过一定的节奏与观众的点击和被随机抽取后的互动体验,在设定的时间内随意依据关键词内容拼接图形与影像,来实现对世博文化的思考。
项目的意义之一:将“多摄像头、多点触摸实时交互展示技术”融入艺术创作。对于项目组织者来说,其难点在于,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共性化把握以及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者自我意识和观看方式的介入。就艺术设计创意部分而言,走、停这两个看似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运动行为如何以图形、图片、影片的方式体现出来,并且还需界定在世博的大主题下,这具有相当的难度。创意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观念体现与技术的衔接、主从关系的定位以及最终效果的呈现。(图3、4)

图3


图4

项目的意义之二:组织形式创新,构建分散合作课堂。项目参与者基本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在读学生。参与者与观众的视点,从文化、哲学、生态、自然、科技、设计等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交流与思考,在扁平分散式的网络平台中集合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个平台不同于自上而下、封闭、排他式的思维方式,而是透明、开放、合作的思维方式,随着项目的不断延续,将网络思维运用到教育领域,推动教学从威权结构到合作结构的转变。项目延续期的难点在于参与者的积极性与耐力。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网络平台,还需建立必要的课程机制。开设“设计视点”课程旨在解决此问题,使参与者由“智者”转变为“同感人”,形成生物圈保护意识,唤醒内心深处的同理心。将项目的组织形式转化到教学的组织中,相互影响与促进。

二、立项目标的思考与梳理

就立项之初的两个目标而言,从中看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思考和梳理:其一是创作理念与多点触摸技术间的运用与结合。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类多媒体介质的学生来说,如何充分发挥多点触摸大尺度触摸屏的技术特点,为展览带来便利的同时,充分表达主题观念,使得技术在不经意间艺术性地传达,使人回味是项目实施的难点。
经过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以及同济大学技术团队的努力,整个团队在创意概念初步达成、解决了传播方式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后,总结出大尺度多点触摸屏界面设计在项目中应用的七个原则,供设计专业学生们理解应用:
1. 信息量诉求精简原则。在不遗漏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做到信息量的精简与整合,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2. 布局清晰简洁原则。注意用户的易操作性,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分布均衡,勿堆砌信息,过于密集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和误操作。
3. 用户界面设计一致性原则。屏幕上所有触控组件,如窗口、按钮、菜单等的设计一致化,使用相同的方案,尽量采用用户的惯用图标,避免过多的使用学习。
4. 色调使用符合视觉规律。同一界面不宜超过四套色(不包括无彩色:金、银、黑、白、灰)。如有必要,可采用不同层次的明度来增加变化,增加一些半立体效果、水晶效果等。
5. 提示信息易懂原则。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采用惯用常语。另外,尽量用肯定句而不要用否定句。
6. 控件的原则。控件大小不要小于一个小指甲盖的面积。
7. 恢复与屏保待机原则。在用户操作出错时,每一页都要有一个固定按钮提供返回并重新操作。屏保待机原则是触摸屏界面设计必须考虑的,因为使用存在间歇性,在无人操作时要设定屏保界面。
基于以上几点技术原则的学习与实践,创意设计团队的后续工作便可以有序展开,成功地解决了跨学科间技术盲区所存在的障碍问题,在讨论形成共识后梳理成文,共同遵守,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在此期间的合作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组织经验,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总结经验的过程。
其二就是创作理念传达的方法与实施的途径抉择。在展会中,对于大尺度多点触摸屏而言,其与观众互动行为的核心是“观众的参与”。因此在创意设计时,关键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行为、心理、审美、情趣四个方面。“走走•停停” 主题观念的提出,首先考虑的是人的行为。当多人顺着参观路线行走至展位时,如何使其驻足观看,而后引起兴趣、触摸屏幕、观看信息、形成互动并且回味内容?众所周知,在摄影术和电视诞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图像、影像的传播是大众型的主流媒体,因此,设计团队尝试先以魔方动画传播信息,配合快节奏的音乐让观众产生共鸣,而后引领其参与其中,进行互动,感受世博文化。这一点,对于只是从电视、电影、网络来获得影像动画经验的学生而言,并非易事。对于影像和动画的阅读性以及自我观看特征的把握需要多次的培养和训练。例如:1. 如何创作具有震撼力且吸引人的5~10秒开场动画以及控制节奏的快慢韵律等环节,都需要充分考虑,获得经验。2. 主菜单内容结构:装置的触控屏幕上部远离观众,所以上部选择放置技术项目的标题,中间是互动内容展示,底部因靠近观众,放置国旗按钮,代表参加世博会的各国展馆。背景为世博会鸟瞰图,并搭配矢量动态图形。“走走•停停”互动内容展示的方式由各展馆介绍、互动影像两部分组成。关于互动影像,学生们还处在较少人数参与互动的思维定式中,对5 人以上的操作媒介还很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大家的思维,走出以往的经验,接受新的媒介特点并合理运用,设计新的互动影像模式,解决硬件与软件的技术障碍,使5 人以上的互动影像顺利展开,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编写和改写交互程序,实现多人互动。
其三,项目的组织方式是跨院校、跨专业、跨年级的扁平分散式合作,为项目时效的延续性提供了有效且有力的支撑,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师生均是第一次介入此类项目,便能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顺利介入并独立思考,研究多点大尺度触摸屏的技术特点,结合主题观念来完成创作以及展览。如何进一步完善延续此种方式,涉及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组织、人事管理等方面。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意义

为把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实践项目延伸至教学,我们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在项目的创意和选题上,以“走走•停停”平常的人类行为方式,设定在汇聚、展现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盛成果的世博会中,以大尺度多点触摸屏界面设计方式,再度审视思考世博文化与历史。目的在于拓宽参与者的视野,唤醒自我意识,扩展生态自我,建立生物保护圈意识,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
2. 项目组织方式上,成立新媒体艺术创意中心,以教师工作室为主体的项目制带动分散式合作课堂的选课机制。以“设计视点”选修课程为例,任课教师来自“走走•停停”项目的参与者。课程共32 学时,每周2 学时,教学进度与项目进度一致,上课形式与地点是随项目需求变化的,主要以会面讨论、网络社区讨论、信息与设计互动、工作室集体完稿制作等为主。形式不拘于传统的课堂,大家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指导,明白意图后,各取所长,合作完成阶段任务。其意义与目的在于创造不同的教育体验,鼓励学生围绕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以走走、停停的节奏与项目实现方式共同讨论,逐步形成扩展生态自我,建立生物圈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强化人类的同理心,就像在大家开通的博客世界里一样,我们在生物圈里相互联系;在网络世界里共享信息,而不是存储起来。
3. 项目技术与设备再利用方面是另一个创新点。在“走走•停停”项目中,大家关注后世博效应,从身边事做起,将项目的技术与部分设备进行重组后再设计。在建桥学院十周年校庆活动和版式设计、游戏程序设计、设计视点、毕业设计、公共英语等课程中进行扩展运用。(图5、6)提高了服务学习的地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提供服务给周边的群体,使各个科目“活了起来”,发现身边的问题,转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体师生再次产生合作项目,形成互动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使传统的单向研究方式让位于系统化的方式,对现实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提出了更广泛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认知欲同时,拓宽其视角。

图5


图6

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为艺术设计提供新的空间的同时,对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走走•停停”分散式合作项目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领域的一次尝试,尤其是在不同体制、不同办学层次的两所高校中展开并一直延续成果到后续的教学改革和组织形式方面,在国内高校范围内是一次颇有成效、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张本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北京,2012。
[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海口,1997。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83。
[4] 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走进世博会》,东方出版中心,2008。
[5] 徐艳金:《版式DI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徐艳金:“触摸屏用户界面设计探究”,《制造业自动化》,2012.4。